阅读下列文章,回答问题“读图”时代阅读向何处去①近日报载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公布了第三次全国国民阅读与购买倾向的抽样调查结果,结果显示:国民阅读率总体呈下降趋势,2003年-高三语文
题文
阅读下列文章,回答问题 |
“读图”时代阅读向何处去 |
①近日报载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公布了第三次全国国民阅读与购买倾向的抽样调查结果,结果显示:国民阅读率总体呈下降趋势,2003年,在调查的识字城乡居民中,每月读一本书的人为51.7%,比1998年下降8.7个百分点,其中农村的阅读率为45.3%,比1998年下降了9.6个百分点,城镇居民则下降了7.8个百分点。我国国民中有读书习惯者仅占5%。 ②这一查结果颇令人感到困惑和忧心忡忡:我国是一个出版大国,各种书刊林林总总,出版业红红火火,根据同一调查,国民个人自费购买图书的人均消费额还在持续增长,何以读书的人反越来越少?难道购买的书都是为了送礼或摆样子?我国更是一个文明古国,传统的价值观从来就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何以在强调提高国民素质的今天,国民中有读书习惯者仅占5%?问题的严重性还在于:根据调查预测,今后一段时间DVD、电视等其他媒体将利用自己的优势进一步分流人们的注意力,分割人们的闲暇,国民读书率可能会进一步降低,读书的人还会继续减少,难道书的传统价值和人类的读书兴趣真是面临了巨大的危机? ③调查所反映出来的问题确实是人忧虑的。诚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今天人类获得知识的渠道已经越来越多元:除了传统意义上的“读书”,还可以从DVD、电视、互联网和各种琳琅满目的图像传播中获取,后者可以统称为“读图”。毫无疑义,与书刊单一的文字传播相比,图像传播(包括静态的图画和动态的影像)有着它天然的优势,因为图像传播是一种直观的形象传播,不仅人人都能欣赏观看,而且它比文字更赏心悦目,枯燥的文字只是一种符号,而生动的图像形神俱备,活色生香;加之图像传播因其形式上的特点,它需要更凝练、更简洁地表现对象,往往洋洋数千言、数万言的文字篇幅,有时需一两幅画面就能表达,这种直观、形象、快捷、省时的特点,比长时间地咬文嚼字确要轻松省力许多,因而它更适合现代快节奏的生活,更适合紧张工作和极度疲劳的现代人在心理和生理两方面的需求。从这个意义上说,现在“读书”的人越来越少,是被“读图”的人分流了,而“读图”其实也是现代人获取知识和资讯的一种重要手段,它应该归入广义的“读书”范围之内;这样来看问题,所谓“读书的人越来越少”也许就没有那么严重。 ④但我们在肯定“读图”的同时,还是要力提倡传统意义上的“读书”,因为人类文明的历史告诉我们:人类的童年是从“读图”开始的,先民们在没有创造文字之前,先是通过图画来传播有关信息;然后有了文字,然后人类从“读图”时代进化到“读书”时代。每个人类个体也是如此,孩提时代先看图,然后学会识字,然后在“读书”中慢慢长大成熟,可以说这是人类发展和进步的普遍规律。在人类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如果我们因为某些主客观的原因,反而慢慢养成了只会“读图”、不喜“读书”的习惯,久而久之,如果哪一天,我们真的丧失了“读书”的功能和兴趣,那到底是意味着我们人类的进化还是退步? ⑤不仅如此,作为书的主要载体的文字更是人类进行思维的工具。文字的阅读和接受需要读者的感悟和思考,它本身就是一项复杂的高级的脑力劳动,是人类训练和提高自身思维思辨能力的最重要的手段。文字写就的作品,不仅可以达到“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的艺术效果,而且更给读者提供了想象和再创造的空间。一百个读者欣赏一部影视作品中的林黛玉,看到的都是一位演员扮演的林黛玉;而一百个读者阅读一部文字版的《红楼梦》,就会有一百个不同的林黛玉。文字传播的魅力超过图像传播处正在于此。所以,“读图”虽然有它存在的价值,但它不能也不应该替代“读书”,否则,人类的阅读功能和思维能力都会因之而退化。 ⑥尤其需要强调的是,“读书”中的阅读原著和原典,更是一个民族传承文明最根本的途径,也是每个国民提高自身素质最有效的手段。这里,不仅“读图”不能替代“读书”,而且读各种快餐书也不能替代读原汁原味的原著。一个国民,如果能有一百首唐诗、一百首宋词、一百部中外经典在肚子里打底,那他自然就有一种底气,就会有一种气质自内而外透出来。只看有声有色的图像改编,不读原汁原味的原著;或是包里装两本时髦书摆摆样子,书橱里摆几部大书装点门面,不认真读书,那浅薄庸俗的尾巴随时都会露馅。正是基于此,在大量经典作品以图像改编和各种快餐方式传播的今天,我们真诚地吁请现代快节奏生活下的读者:为了从根本上充实你自己,在你选择“读图”的同时,千万不要忘了“读书”,尤其不要忘了多读原著和原典。 1.对本文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在第②段中,作者运用对比和引用资料的方法,表现了作者对“读书的人越来越少”这一现象的困惑和忧虑。 B.在第③段中,作者运用比较的方法,说明图像传播具有天然的优势,“读图”往往更适合现代生活和现代人。 C.在第④段中,作者拿人类个体的成长过程与人类文明的历史作类比,说明“读书”是人类发展和进步的标志。 D.在第⑤段中,作者运用举例的方法,表明对文学作品的不同理解缘于读者不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下列说法和原文相符的两项是( ) A.第④段中的“普遍规律”指的是从“读图”时代进化到“读书”时代。 B.作者认为,由于图象具有直观、形象、快捷、省时的特点,读图可以轻松省力地获取知识和资讯,所以更适合现代快节奏的生活,更适合紧张工作和极度疲劳的现代人在心理和生理两方面的需求。现代人应该多读图,读好图。 C.文字传播的魅力超过图像传播处在于文字写就的作品,不仅可以达到“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的艺术效果,而且更给读者提供了想象和再创造的空间。 D.作者所说的“读图”是指从电视的图像传播中获取知识。 E只有阅读原著和原典,才能是使每个国民提高自身素质,摆脱浅薄庸俗。 3.对“读书的人越来越少”并“还会继续减少”的观象,作者先说“令人忧虑”,后来又说现象“也许没有那么严重”,是否前后矛盾?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综合全文,作者大力提倡传统意义上的“读书”,理由何在?请分点列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1.D 2.AC 3.不矛盾。因为“读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按狭义的理解,“读书的人越来越少”令人忧虑;按广义的理解,“读书”包括“读图”, 读书的人未必越来越少,问题没那么严重。 (或:现在“读书”的人越来越少,是被“读图”的人分流了,而“读图”也应该归入广义的“读书”范围之内;这样来看问题,所谓“读书的人越来越少”也许就没有那么严重。 4. (1)使人和人类得到发展和进步(是人类进化的标志); (2)是训练和提高自身思维思辨能力的最重要的手段; (3)阅读原著和原典是一个民族传承文明最根本的途径; (4)是每个国民提高自身素质最有效的手段。 |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列文章,回答问题“读图”时代阅读向何处去①近日报载中国出版..”主要考查你对 现代文阅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代文阅读
考点名称:现代文阅读
- 现代文阅读掌握内容:
各种文体有不同的命题规律和答题技巧,不能一概而论。
相对来说说明文和议论文命题方向更集中,答题的格式也相对固定,规律性更强些。解题注重技巧。
记叙文题型更丰富些,答案也更灵活。重在感悟和语言的表达。
一、首先: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描写方法、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论证方法这些重要要素一定要把握住。
二、其次:
(1)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2)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3)语句特色评价用词: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
(4)文段中关键词语、短句的分析:在题目的题干中出现了加引号的词语或句子,往往表明分析的对象源出于原文,在分析时应贯彻这样的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也就是说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考虑。
(5)理解词语在选文中的意思和在语境中的含义: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两点:一是这个词可能不再具有词典中的含义,而是特定语境中的特殊含义。二是要理解词语的语境含义首先必须正确理解词语所在的语境。如《藤野先生》一文中“实在是标致极了”一句中的“标致”。
(6)语句作用、含义分析题:
①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 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②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③说明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准确、生动)。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议论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论点(或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或是所在段的分论点)以及议论文语言的特色。
④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点明题旨的句子;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总结全文的句子;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
(7)指明语句所用的写作方法:一定要注意文体特征和名词使用的准确性。
①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选做)淡竹苏沧桑初秋,我和他相遇在江南湖州一个叫“百草原”的山林中。他是竹——植物中的另类。他看上去清瘦且憔悴,相对于百草原其他植物,像一个-高三语文
下一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2009年是国际天文年,世界135个国家和地区将举办各种天文活动,主题是“探索我们的宇宙”。而我国,将发射首个火星探测器“萤火一号”。火星是与地球-高三语文
零零教育社区:论坛热帖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