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的题。(选做题)看倒影刘心武S君的油画越来越引人注目了。那天我去他在农村的画室,刚进去就看见一幅接近完成的大画,那画上显示出一个倒立的人形,比-高三语文
题文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的题。(选做题) |
看 倒 影 |
S君的油画越来越引人注目了。那天我去他在农村的画室,刚进去就看见一幅接近完成的大画,那画上显示出一个倒立的人形,比例与真人相似,很不规整,觉得飘飘忽忽的,不禁说:“啊,倒着画人——你又在玩什么新花样?‘后现代’不过瘾,又玩‘后后现代’?”他迎过来,笑道:“您再细看看,这幅可是完全写实呢!” S君招待我喝下午茶,细说端详。他出生在南北交界地的一个小村庄,在乡里上的小学,在上到四年级以前,他说他都还没有开“眼窍”——就是他完全不懂得审美。直到有一天,他们的班主任老师,他记得姓蔡,那时候才二十出头,活泼开朗,像是同学们的大姐姐,教他们算术,也带他们做操。那一天,蔡老师跟同学们在河边做游戏——那个乡村小学没有围墙,迈出操场不远有一条小河,蔡老师说玩“老鹰捉小鸡”,大家都来当老鹰,她当带头的大老鹰,我们是一群小老鹰,大家一起飞飞飞——就是她身后的那个同学拉住她衣裳的后襟,然后其余同学一个接一个地拉住前面同学衣裳的后襟,大家步调一致地沿着河边的草丛跑呀跑、跑呀跑,笑语喧哗,快乐非常。跑完,蔡老师就跟同学们一起在河边小土坡上坐下休息。就在那个下午,蔡老师亲切地跟同学们说:“要学会看风景啊!不要光往岸上看,要懂得看倒影啊!看呀看呀,小风吹过来啦,河里的倒影怎么样啦……”S君强调,蔡老师指点倒影的那一刻,对他来说,是生命中最宝贵的审美启蒙,从那一刻起,他开了“眼窍”,能够发现现实世界里,可以被称作“美丽”的事物了。当然,这种理性的归纳,是多年以后才提炼出来的。而且,蔡老师的这种审美启蒙,也不是每一个同学都能理解与吸纳的。S君承认自己早慧,他说当许多同学仍然懵懵懂懂的时候,他就不仅能飞快地领悟蔡老师的指点,而且,还能主动地去求教:“蔡老师,除了河里的倒影,还有什么是好看的呀?” 他至今还记得蔡老师跟他说:“那些一般人没感觉的东西你要产生感觉才好呀!比如我宿舍外头的那架丝瓜,有的人看见,他会想着,瓜棚好遮阳啦,嫩丝瓜好做菜啦,老丝瓜晒干了丝瓜瓤好拿来洗碗用啦……你出去细看看,你看那瓜藤上的嫩藤尖,它好想往竹竿上攀呀,它在微风里颤悠悠的,它多可爱呀,多耐看呀……”他就真的跑出蔡老师宿舍细看那瓜藤尖,他说,那半透明的带有小茸毛的最尖端凝出一粒细水珠的丝瓜藤的嫩尖,第一回唤起了他作画的冲动——虽然老早就有美术课也画过许多给老师去评分的东西,他意识到那些都不是“美术”,也算不上是“画儿”…… 他说蔡老师相貌平平,但有时候蔡老师让他觉得很美。比如有一次蔡老师教他们算术,做一道例题,忽然蔡老师脸红了,连连摆手说:“哎呀错啦错啦,不好意思,算错啦!”于是再从头做起,还告诉同学们,她为什么算到那一步出了错,提醒同学们吸取教训——蔡老师纠正自己错误的那几秒钟,在他心里产生出一种不光有颜色、线条、光影、动感的形式美,还有一种更深层次的美感,当然这也是他多年以后才提炼出来的感悟。 “这位蔡老师教你们的时候,该是改革开放初期吧?那时候她就能注意对学生进行美育,真不简单呀!又过去快三十年了,她已经桃李满天下了吧?”S君回答我,他小学毕业以后,到镇里上初中。毕业前回老家小学去找过蔡老师,人家告诉他,蔡老师考上大学,离开好几年了,究竟是哪个大学,谁也说不清,这让他无比惆怅。后来他到县城上完高中,再到省城读完大学本科,又到国外闯荡了几年,一直没有忘记蔡老师的启蒙之恩。现在他画这么一幅《倒影中的启蒙者》,正是为了抒发胸臆中的一汪情愫。 我和S君探讨,蔡老师的美学意识,是她读了一些美学著作产生的还是天性中自发的?她对学生进行美育,是自觉的还是无意的?S君说他无从判断,但他将在那幅大画里表达这样的意蕴:这样的一个生命,必是快乐而有福的! 1.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S君的油画越来越引人注目了”,这句话既赞赏了S君的油画技艺越来越受到重视,从全文看,也是从侧面肯定了蔡老师“审美启蒙”教育的成功。 B.从S君能够飞快领悟蔡老师的指点、还主动向蔡老师求教的情况看,在蔡老师指点大家看倒影时,他就已经明白,蔡老师是在对他们进行审美启蒙。 C.第一次唤起S君作画冲动的是“半透明的带有小茸毛的最尖端凝出一粒细水珠的丝瓜藤的嫩尖”,而它的被发现,离不开蔡老师采用对比方式所实施的引导。 D.“相貌平平”的蔡老师有时候会让小时候的S君觉得“很美”,是因为蔡老师在纠正计算错误时所展现的神态、动作,很容易让人产生“一种更深层次的美感”。 E.小学毕业后,S君再也没有见到过蔡老师,现在他学有所成,更是常常记着蔡老师的启蒙之恩,画《倒影中的启蒙者》,就是为了表达自己深藏心中的感恩之情。 2.请从四个方面概括小说中蔡老师的形象特点并作简要说明。 3.有人说,这篇小说通篇都在刻画蔡老师这个人物,因此,与其用“看倒影”、倒不如直接用“难忘蔡老师”或“我的老师”为题,你是怎么看的?请作简要阐述。 |
答案
1.BD 2.(1)民主平等,能与学生一起做游戏; (2)善于启发(教法生动、重视美育等亦可),借看倒影、看丝瓜藤尖等活动对学生进行审美启蒙; (3)认真负责(敢于正视错误亦可),算错了题能及时纠正并提醒学生要引以为鉴; (4)积极上进,虽身处乡村,但不忘追求,并考上大学。 3.(若回答还是以“看倒影”为题好)主要要扣住三点:(1)小说主要表现的是蔡老师重视对学生进行审美启蒙,而引导“看倒影”是重要的启蒙活动;(2)与其他两个题目相比,“看倒影”这个题目更具体,所谓题宜小,意宜深,题小,更方便文章内容的表现;(3)“看倒影”也是个事件,以此为题,更能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答案并非唯一,只要能根据所提问题进行探究,即可根据观点是否明确、论述是否合理酌情给分。) |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的题。(选做题)看倒影刘心武S君的油画越..”主要考查你对 现代文阅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代文阅读
考点名称:现代文阅读
- 现代文阅读掌握内容:
各种文体有不同的命题规律和答题技巧,不能一概而论。
相对来说说明文和议论文命题方向更集中,答题的格式也相对固定,规律性更强些。解题注重技巧。
记叙文题型更丰富些,答案也更灵活。重在感悟和语言的表达。
一、首先: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描写方法、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论证方法这些重要要素一定要把握住。
二、其次:
(1)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2)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3)语句特色评价用词: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
(4)文段中关键词语、短句的分析:在题目的题干中出现了加引号的词语或句子,往往表明分析的对象源出于原文,在分析时应贯彻这样的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也就是说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考虑。
(5)理解词语在选文中的意思和在语境中的含义: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两点:一是这个词可能不再具有词典中的含义,而是特定语境中的特殊含义。二是要理解词语的语境含义首先必须正确理解词语所在的语境。如《藤野先生》一文中“实在是标致极了”一句中的“标致”。
(6)语句作用、含义分析题:
①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 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②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③说明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准确、生动)。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议论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论点(或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或是所在段的分论点)以及议论文语言的特色。
④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点明题旨的句子;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总结全文的句子;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的题。(选做题)永远的中国心美国总统肯尼迪在就职大典上曾经说过这样一句震撼天下亿万人们心灵的话语:“不要问你的国家能为你做什么,要问你能为你的-高三语文
下一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文化“拼爹”与“啃老”陈鲁民文化“拼爹”,即与别的民族比传统文化、比文化遗产。世界上能拼过我们的不多,回首中华民族5000年历史,诸子百家、唐-高三语文
零零教育社区:论坛热帖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