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庄子,会飞翔的人朱以撒①深秋,在商丘的土地上走动,抬眼便可看到挂在树杈上的一个个空巢。巢的主人都往南方过冬去了,它们有着矫健弹性的翅-高一语文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高中语文 > 现代文阅读/2019-01-2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论证方式,立论和驳论。
理论论据,包括名人名言、俗语谚语、公式定律等。
事实论据,一切事实、史实、数据等。简明,语句简洁、明了,一般有字数上的限制。得体,文明礼貌,人性化。
7、有何作用,回答文章中某一内容的作用或好处可从三个方面考虑,
一是内容方面,如深化主题、强调感情等;
二是结构方面的,如过渡、呼应等;
三是语言方面,如引人入胜、生动活泼等。
8、思想内容,基本是指文章的中心思想或主旨。
9、思想感情,作者或作品中人物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如善恶、好恶、褒贬等。
以上各“常用术语”,暗中考语文基础,同时也是题目赋分点所在,考生理解清楚,可很好地根治“答非所问”的弊病。

  • 解题方法:

    1.纵观全篇把握主旨

    一篇文章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读一篇文章如果没有着眼于全篇的目光,没有整体把握的意识,其结果只能是事倍功半,甚至徒劳无益。因此,阅读效率的提高取决于对文章内容的主旨是否能正确把握。那么,如何把握文章的主旨呢?首先要着眼于文章的整体,注意理清内部的相互关系,从宏观上居高临下地驾驭文章,领会文章的主旨内涵。其次还要看文章的作者、写作时间和文后的注释等,特别要浏览一下后面问了哪些问题,从题目的选项中揣测文章的主旨,明确作者的主要写作意图,这样解题就心中有数了。

    2.理清脉络划分层次

    《报秋》全文共九个自然段,一至六段为第一部分,这一部分的感情脉络是:
    由玉簪花“探出头来”“报秋”引得作者“一惊”写起,随即“怅然”,又想到玉簪花的顽强、谦让、洁净和特有的芳香,归结到“秋是收获的季节,我却是两手空空”的失落、不安和焦虑。七至九段为第二部分:从兄长寄来的词中有所领悟,悟出“只在心中领取,便得逍遥”的人生哲理,从而坚定“领取生活”的人生态度。

    3.检索范围准确

    摘取良好的阅读素质不仅体现在对文章的整体把握上,还体现在对局部的确认。
    阅读时,先看题目涉及到文中哪些段落或区域,确定对应的语句,再仔细分析这一段里每一句话的意思,理清段落之间的关系,了解行文思路。阅读题一般是从选文里有可能被学生忽略且又不一定真懂的地方抽出来编成各种形式的问题,用来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因此,答案要从选文里找,只要认真揣摩上下文意,准确抓住关键语句,大多数题目的答案在原文中是能够“抠”出来的。

    4.综合分析全面考察

    有些阅读题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把答案意思说出来,且往往有字数限制。这种题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要求比较高,题目难度也大。解答此类试题,要吃透答案的内容要点,吃准表述的范围、角度和方式,用规范的语言表达。

    5.认清手法明确作用

    现代文阅读,命题者常常从文章的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方面出题对考生进行考查。
    因此,掌握常用的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明确它们的修辞作用,对理解和鉴赏文章很有帮助。近几年高考现代文阅读大致考查了
    如下几种修辞手法:
    (1).比喻比喻要贴切,必须有相似点。本体与喻体的相似点越明显,越突出,比喻就越贴切。
    (2).拟人搜索
    (3).反衬
    (4).对比
    (5).反复
    (6).排比
    (7).象征象征是文艺创作的一种表现手法,用具体的事物表现某种特殊意义,或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的形象以表现与之相似的或相近的概念、思想和感情。

  • 考点名称:修辞方法

    • 修辞方法:

      修辞是为适应特定的情境以及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运用恰当的语言手段,以追求理性的表达效果的规律。
      常用的修辞方法:
      1、比喻(明喻、暗喻、借喻):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两类事物,本体和喻体必须有相似点。
      (1)明喻是明显的比喻,它的本体,喻体和喻词都出现。
      例:海洋上卷起千万堆雪浪,简直就像那刚刚裂桃的大片棉花田。(喻词“像”,本体是“雪浪”,喻体是“棉花田”)
      (2)暗喻从表面看是判断,叙述或说明,暗中包含着比喻关系,它的本体和喻体都出现,喻词由“好像,仿佛”变成了“是、成为”。
      例:十个被鲜血泡起的手指头肿的变成了大熊掌。(喻词“变成”,本体是“手指头”,喻体是“大熊掌”。)
      (3)借喻的本体不出现,也不用喻词,而是把喻体直接用在本体应该出现的位置。
      例:其缺点是见树木不见森林,捡了芝麻、绿豆却丢了西瓜。(“树木”和“森林”比喻局部和整体)
      2、借代:主要有特征代整体,部分代整体,专门代泛称,结果代原因,具体带抽象,作者带作品。
      例1:“先生,给现钱,袁世凯,不行吗?”此句用银元上的袁世凯头像代替银元。
      例2: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个李公朴站起来!此句中第二个“李公朴”指主张民主正义的人士。
      3、比拟是根据想象把物拟作人,把人拟作物或把甲事物拟作乙事物的修辞格。比拟可以分为两类:拟人和拟物。
      拟人:比拟的一种,把物当作人来写,使物人格化,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
      例如: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
      拟物:把人当做物来写,也就是使人具有物的状态或动作,或把甲物当做乙物来写。
      例如:他们看见不远的地方,那宽厚肥大的荷叶下面,有一个人的脸,下半截身子长在水里。此句是把人写作物,“长在水里”是用来形容游击队员掩蔽的非常好,与荷花已经完全融为一体。  
      运用比拟应注意拟体和被拟体应具备产生联想的客观基础,二者必须在某一特征上有相拟之处,例如把儿童比拟为小鸟是合适的,但是把老人比拟成小鸟就是不合适的。
      4、夸张:是为了更突出,鲜明地表达思想感情而有意言过其实的修辞格。
      (1)按意义分类可以分为:扩大夸张、缩小夸张和超前夸张。
      ①扩大夸张:故意把事物往大、多、快、长、强……处说。
      例如:“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一抖。”
      ②缩写夸张:故意把事物往小、少、慢、短、弱……处说。
      例如:“不行!满喜你也请回去歇歇吧!活儿我不做了!三颗粮食,收不收有什么关系?”
      ③超前夸张:把后出现的说成是先出现或是同时出现的。
      例如:“嗬!行家嘛!你什么时候学会抽烟的?”“在娘肚子里我就会抽两口了!”
      (2)按形式可以分为直接夸张和间接夸张两类。
      ①直接夸张:不借助其他修辞格直接进行夸张。
      例如:“黑龙江人常说这里的土地插根筷子都会发芽。”
      ②间接夸张:通过其他修辞格进行夸张。
      例如:“侍者上了鸡,碟子里一块像礼拜堂定风针上铁公鸡施舍下来的肉,鲍小姐用刀割不动。”
      5、双关:
      (1)谐音双关。利用音同或音近造成的双关。
      例如: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飘上重霄九。此句中的“杨柳”表面上指杨花柳絮,实际上指杨开慧和柳直旬二烈士。
      (2)语义双关。利用词语或句子在语境中形成的双重含义造成的双关是语义双关。
      例如:母亲和宏儿都睡着了。我躺着,听船底潺潺的水声,知道我在走我的路。
      句子中“知道我在走我的路”蕴含双重含义,表面上离开故乡,坐船走水路,同时也指“我”正在人生道路上走自己的路。
      6、通感:叙事状物时运通词语,使不相通的感官感觉相互沟通起来的辞格叫通感,也叫“移觉”。
      例如: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朱自清《荷塘月色》)
      7、对比:对比是将两个不同的事物或者相同事物中相反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进行比较的修辞格。
      例如: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8、对偶:用一对字数相等、结构相同的语句来表达相同、相关或相反的意思就是对偶。
      (1)正对:由意义相同或相似的前后两部分构成。
      例如:心血操碎,革命伟业似巍巍泰山震环宇;骨灰撒遍,总理恩情如滴滴雨露润人心。
      (2)反对。由意义相反或相对的前后两部分构成。
      例如: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3)串对。也叫流水对,由意义上连贯递进、因果、条件等关系的前后两部分构成。
      例如: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
      9、反问:反问是通过疑问的句式激发人们思考,使人们得出自己的答案。反问是只问不答的,实际上反问的答案已经暗含在问话之中了。
      例如:如果说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浪费和摧残人才不是更大的犯罪吗?
      10、设问:设问采用自问自答的方式,首先自己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再回答问题。
      例如:什么事路?就是从没路的地方践踏出来的,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
      11、顶真:是前后的几个语句之间,由相同的语言成分衔接上下两句,上递下接,使得结构紧密,语意连贯,声音流畅的一种修辞手法。顶针大部分是后一句的开头承接前一句的末尾的语言成分。
      (1)单联顶真。是指只有前后两句首位蝉联的顶真。
      例如: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2)串联顶真:是指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句子首位蝉联的顶真。
      例如:这真是座火山啊。有山就有水,有水就有脉,有脉就有苗,难怪人家说下面埋着聚宝盆。
      12、互文:指古代诗文上下文说用的词语交错省略而又互相补充,交互见义并合起来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
      (1)单句互文:即在同一个句子里出现的互文。
      例如:秦时明月汉时关。(王昌龄《出塞》)“秦”和“汉”是互文,此句应解释为“秦汉时的明月和边关”。
         主人下马客在船。(白居易《琵琶行》)“主人”和“客人”互文,主人和客人一同下了马,登上了船。
      (2)复合互文:指在相邻的句子中出现的互文。
      例如: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木兰诗》)此句“将军”和“战士”形成互文,意思是“将军很战士身经百战,大多流血牺牲了,只有少部分人征战多年才胜利归来”。
      13、反复:有意地重复同一词语或句子以强调某个意思或抒发某种感情的辞格。
      (1)连续反复。接连重复相同的词语或句子,中间没有其他词语间隔。
      例如:唉!七毛钱竟买了你的生命——伱的血肉之躯竟抵不上区区七个小银元么?生命真太贱了!生命真太贱了!
      (2)间隔反复:重复运用的词语或句子中间间隔其他词语或句子。
      例如:敌人把你的城镇变成了废墟伱没有哭;敌人把你的国家烧成了灰,你没有哭;敌人杀死了你的亲人,你没有哭;敌人把你绑在大树上烧你、烤你,你没有哭;你真是一把拉不断的硬弓,一座烧不毁的金刚!
      此外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可以交错使用。
      例如:沉默啊!沉默啊!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14、排比:是用几个结构相似的并列语句,把相关的意思连续说出来的一种修辞手法。
      (1)句子成分的排比:
      例如: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此句是定语的排比。
      (2)句子或分句的排比:
      例如:第一个月来,咱们娘娘有说有笑;第二个月来,咱们娘娘不苟言笑;第三个月来,咱们娘娘不言不笑。这是三个分句的排比。
      15、谐音:谐音就是利用汉字同音或近音的条件,用同音或近音字来代替本字,产生辞趣的修辞格。
      例如:邢大舅就喝了一杯,说道:“……那土地道:‘这墙砌的不结实。’众神将道:‘你瞧去。’土地一看,果然是一堵好墙,怎么还有失事?把手摸了一摸,道:‘我打量是真墙,那里知道是个“假墙”!’”众人听了,大笑起来。贾蔷也忍不住的笑,说道:“傻大舅!你好!我没有骂你,你为什么骂我?快拿来罚一大杯!”(曹雪芹《红楼梦》)——“假墙”与“贾蔷”谐音。
      16、引用:引用是指写文章时,有意引用现成语、诗句、格言、典故等,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说明自己对新问题、新道理的见解,这种修辞手法叫引用。
      例如:这安公子是那女孩儿一般百依百顺的,怎么忽然的这等执性起来?……他这一段是从至性中来,正所谓儿女中的英雄,一时便有个“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意思;旁人只说是慢慢的劝着就劝转来了,那知他早打了个“九牛拉不转”的主意,一言抄百总,任是谁说,算是去定了。(清?文康《儿女英雄传》)

    • 常用修辞手法列举:

      1、文段中主要使用的修辞手法有以下: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