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下面的题。司马祠一说到韩城,自然会想到司马迁。地以人传,由于崇敬司马迁,我对韩城心仪已久。在那次游览的历程中,韩城的地势之高,城郭之阔,田园之丽,都-高二语文
题文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的题。 |
司马祠 |
一说到韩城,自然会想到司马迁。地以人传,由于崇敬司马迁,我对韩城心仪已久。在那次游览的历程中,韩城的地势之高,城郭之阔,田园之丽,都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韩城南边是一个有别于周围山原的盆地,绿树葱茏,良田万顷,疑是到了江南仙境。从这里流入黄河的芝水,使芝川有着天赐的好风水。与司马迁结缘的汉武帝,曾想长生不死,那些方士官宦之流投其所好,竟在这一带挖到了灵芝。汉武帝喜得瑞草,却也没能活到今天,只是由此将原名陶渠水的这条河更名为芝水了。过小石桥,穿木牌坊,踏上石砌的古道,便开始了仰望中的登攀。 脚下的古道是用宽大厚实的石条铺成的,粗粝坚硬,历经数千年而牢固如初。古道始建于春秋时期,韩、赵、魏三家分晋后,继续开凿这条悬崖上的交通要道。楚汉之争,韩信经这儿运过兵;汉武帝祭祀后土,经这儿往返行官;隋朝末年,李世民经这儿攻入长安;明末李自成经这儿渡龙门,直捣燕京。这条巨石铺砌的古道,万年不朽,是另一部书写在石头上的史记。太史公之前之后,这里上演过的金戈铁马的历史活剧,都被载入了有形无形的史册之中,而这座历尽沧桑的司马祠,也正是在有形之中负载着史圣无形的精神内涵。 “高山仰止”,是《诗经》里的名句,嵌在这头顶的牌坊上,正好合了拜谒者的心情。这时,你的脚步已踏入了神道,登九十九级台阶,就可以抵达祠顶了。砖石砌成的九十九级台阶,据说用意取于《易经》,九为数之极,九九则至高无上了。皇上的祖祠称九庙,官衔不算高的太史令却也有九十九级的神道,确乎有造祠者藐视皇权之意,更具寓意的是说司马迁经受了多么坎坷曲折的磨难,才登上史圣之巅峰。他“以天地为量,不计小耻”,以“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光照后世。 攀至最高层的祠院,地势开阔了。殿内有若干碑碣,奇妙的是那一块梦碑,说唐朝褚遂良于同州梦见一女子,自称是司马迁侍妾,叫随清娱,迁遭难后忧伤而死,褚氏遂作碑文。是实录还是虚幻,莫衷一是。造于北宋的司马迁泥塑像,不是宫刑后无胡须的“妇人像”,是据芝川乡间寻访到的太史公壮年线描画像塑造的,相传画像出自司马夫人之手,泥塑像面稍北望,是在想念苏武和李陵吧?传说司马迁去世后,是其夫人柳倩娘和子女,将太史公的尸骸运回故地,掩埋在这高冈上的。有种说法,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得之天地,不能有丝毫损伤,司马迁受了官刑,有辱祖先,故未能埋入祖茔。这是谁的悲哀呢?我宁可认为,此处枕家山,临大河,气势雄伟,一览众山小,是史圣最佳的长眠之处。寝官后是司马迁圆形砖砌墓冢,为元世祖敕命建造的蒙古包状墓,墓壁上嵌有砖雕八卦卦象,“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非大智大慧者莫属。墓顶一柏形若颤抖的五指,傲指苍穹。 这是天问!我听见史圣在歌唱。这歌声穿越古今,扬善弃恶,与大河共舞。天空有雄鹰飞过,它读圆的墓冢,读方的祠院,读直的神道,再读弧形的小桥大路,这竟然是大地上一个巨大的问号。(取材于和谷的同题散文,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 A.汉武帝之所以与司马迁结缘,是因为在太史公的故乡挖到了投其所好的灵芝草。 B.作者在文章中叙写韩城的人文历史和地理风貌,凸显的是史圣家乡的人杰地灵。 C.在作者看来,受了官刑的司马迁死后不能埋入祖茔,这构成了史圣最大的悲哀。 D.类似于褚遂良的梦,本文的行文也呈现出一种虚虚实实、扑朔迷离的写作风格。 E.文章融历史想象与现实感怀为一体,为这篇游记增添了几分厚重感与文化内涵。 2.第二段里的“仰望中的登攀”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侧重描述了司马祠哪些“有形”的部分?这些部分各自负载着什么与司马迁有关的“无形”内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文章最后一段,回答下面问题。 ①四个“读”字的运用,有什么丰富而深刻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结尾一句“这竟然是大地上一个巨大的问号”,触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原文作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1.BE 2.要点一:在结构上统领下文,承上启下要点二:表现司马祠的地势由低到高的走向要点三:暗含对司马迁的敬仰之情(“仰望中的登攀”具有双重含义,既实指地势,又虚指情感。同时还要考虑结构方面的作用,统领下文,承上启下,作者由此开始游览司马裥,并在拜谒司马祠的景物中油然而生对司马迁的敬仰之情。) 3.要点一:九十九级神道——司马迁所经受的磨难。 要点二:泥塑像——司马迁的“完人”形象。 要点三:墓冢——司马迁的大智大慧。 要点四:墓顶一柏——司马迁的“天问”(文中从“而这座历尽沧桑的司马祠,也正足在有形之巾负载着史圣无形的精神内涵”开始转入对司马神祠“有形”的部分的描述。顺序为先写有形,后写无形。如先写九十九级神道,后面又说道“司马迁经受了多么坎坷曲折的磨难,才登上史圣之巅峰”,由浅入深,由有形到无形,具体形象地体现了司马迁所经受的磨难。) 4.①要点一:把司马祠当成历史的大书,强调它特别值得解读。要点二:引发读者对司马迁人格与精神进行深入思考。 ②文章末尾出现了四个词语“圆”“方”“直”“弧”,这是司马迁性格的概括,“方”“直”说明他性情耿直,“圆”“弧”说明他能忍受耻辱,完成自己的著作。这说明他有崇高的人生价值观,“死有重于泰山,有轻于鸿毛”。我们也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勇于面对人生中的挫折。 |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文,完成下面的题。司马祠一说到韩城,自然会想到司马迁。..”主要考查你对 现代文阅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代文阅读
考点名称:现代文阅读
- 现代文阅读掌握内容:
各种文体有不同的命题规律和答题技巧,不能一概而论。
相对来说说明文和议论文命题方向更集中,答题的格式也相对固定,规律性更强些。解题注重技巧。
记叙文题型更丰富些,答案也更灵活。重在感悟和语言的表达。
一、首先: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描写方法、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论证方法这些重要要素一定要把握住。
二、其次:
(1)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2)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3)语句特色评价用词: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
(4)文段中关键词语、短句的分析:在题目的题干中出现了加引号的词语或句子,往往表明分析的对象源出于原文,在分析时应贯彻这样的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也就是说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考虑。
(5)理解词语在选文中的意思和在语境中的含义: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两点:一是这个词可能不再具有词典中的含义,而是特定语境中的特殊含义。二是要理解词语的语境含义首先必须正确理解词语所在的语境。如《藤野先生》一文中“实在是标致极了”一句中的“标致”。
(6)语句作用、含义分析题:
①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 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②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③说明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准确、生动)。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议论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论点(或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或是所在段的分论点)以及议论文语言的特色。
④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点明题旨的句子;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总结全文的句子;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
(7)指明语句所用的写作方法:一定要注意文体特征和名词使用的准确性。
①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②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推动情节发展;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突出、深化主题。
(8)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
①这种题目往往就是限定不能直接原文中的语句来回答,从另个层面上来说,也就是暗示你原文中有相关语句,所以首先应该找出原文中的相关语句;
②其次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将原文中的语句变成自己的话,可以采用下列方法:概括大意法,适用于原文相关句子较长的情况;解释重点词法,适用于原文语句中有生僻词;变换句式法,适用于原文使用的是疑问、设问、反问的语意未能完全明确的句子,而题目又要求作出明确表达的情况。
(9)根据阅读短文的感受谈自己的看法或体会:
用第一人称;采用1+2或1+3的形式,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如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注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
①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
②说明顺序:所谓合理的说明顺序,是指能充分表现事物或事理本身特征的顺序,也是符合人们认识事物、事物规律的顺序。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等。
③论证方法:指的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论据之间逻辑关系的纽带。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引证法)、喻证法(打比方)、对比法。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阅读课文选段,回答后面问题。“我还能够为这些人做什么呢?”丹柯的叫声比雷声更大。忽然他用手抓开了自己的胸膛,从那儿拿出他自己的心来,把它高高地举在头上。他的心燃烧得-高二语文
下一篇:阅读下文,回答问题。丹柯是那些人中间一个年轻的美男子。美的人总是勇敢的。他对他的朋友们这样说:“你们不能够用思想移开路上的石头。什么事都不做的人不会得到什么结果的。-高二语文
零零教育社区:论坛热帖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