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以玉避邪早在远古时期,我国先民便开始了制玉探索。在先人心目中,自然万物本身皆蕴涵着固有的生命潜能,皆有着与人类相同的灵性。这就是所谓“万-高三语文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高中语文 > 现代文阅读/2019-01-2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以玉避邪
  早在远古时期,我国先民便开始了制玉探索。在先人心目中,自然万物本身皆蕴涵着固有的生命潜能,皆有着与人类相同的灵性。这就是所谓“万物有灵”的观念。而作为生命本源的“灵性”和神秘的生命力量,则弥漫于各类物质之中,通过与人类的接触、感应与人相互渗透。于是,原始宗教信仰应运而生。在这种宗教情结的驱使下,先民们努力营造出一种充满灵性的神秘氛围,其具体体现便是将各种形象通过文身、佩饰等方式,与人类自身以外的各种神秘对象进行沟通,从而获得万物身上的灵性和生命力。最早的佩饰大多为取自动物身上的实物,诸如动物骨骼、牙、皮、羽毛等。他们认为佩戴此物,便可具有该种动物的灵性与力量。
  到新石器时代,由佩戴实物逐渐发展到佩戴各种动物实物的替代品,于是,原始雕塑初露端倪。在雕塑过程中,先民们逐渐认识到,在各种石质材料中有色美而质优者,并命名为“玉”。“玉”字,乃我国最古老的文字之一。甲骨文中便已出现,属象形字,初意为将三块横玉用一条玉贯连起来,乃玉制以器也。玉的雕琢和制作技术发展迅速,在原始社会阶段就已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就目前已获得的考古发掘实物而论,辽宁阜新胡头沟红山文化遗址发现的龟形玉饰、辽宁凌源牛河粱红山文化遗址出土的玉猪龙、陕西神禾石峁龙山文化遗址中发现的玉蚕等,皆可证明先民已能熟练运用切、割、凿、挖、钻、磨、抛光等工艺技术制作玉器。在原始巫术盛行的文化环境中,这些佩饰一般被认为是可避邪禳灾之护符瑞玉。     
  在历史上,殷人信鬼,尤尚美玉,在这个时期,玉器制作以会聚西部所产玉材和东部琢玉技术之双重优势而蔚为大观。在殷墟妇好墓中,随葬玉器多达755件,贵族尚玉之风可见一斑,而动物类玉饰为其主流。随着不同区域文化之间的交汇与融合,玉器制作工艺亦逐渐在相互借鉴和整合过程中走向成熟,这使玉器的品类大增。因此对玉石质量与品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只有质地坚韧、光泽莹润、色彩绚丽、组织细密而透明、声色舒扬而致远之美石,方可得玉之美名。而产于新疆和田的角闪石,因白如羊脂,光泽温润,被奉为正宗玉材而价值连城。古代巫师赋予美玉以驱邪禳灾的功能,所以社会普遍认为,玉刻龙凤,可永平安;玉雕神兽,可镇邪除灾。此类制品也理所当然地成为玉器主流。      (原文有删改)
1.下列各项中,对“以玉避邪”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原始宗教产生后,先民们起初经常佩戴动物身上的实物作装饰等方式营造出一种充满灵性的神秘氛围。
B.在原始巫术盛行的文化环境中,玉制的佩饰一般被认为是可避邪禳灾之护符瑞玉。
C.殷人信鬼,而美玉又有避邪作用,因此那个时代的贵族是十分崇尚美玉的。殷墟妇好墓中出土的大量玉器就可证明这一点。
D.“以玉避邪”观念的形成与发展,跟古代巫师赋予美玉以驱邪的功能有直接关系。  
2.下列各项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万物有灵”的观念就是指在先人心目中,自然万物本身皆蕴涵着固有的生命潜能,皆有着与人类相同的灵性。
B.到新石器时代,先民们不再佩戴实物,而是佩戴各种动物实物的替代品,原始雕塑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诞生的。
C.殷商时期,西部所产玉材之优良和东部琢玉技术之高超,标志着这个时期玉文化的发达。
D.社会普遍认为,玉刻龙凤,可永平安;玉雕神兽,可镇邪除灾。因此,古代巫师赋予美玉以驱邪禳灾的功能。  
3.下列推断,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早在远古时期,我国先民就通过文身、佩饰等方式,与人类自身以外的各种神秘对象进行沟通。这种对自然的浅显认识促进了原始宗教的产生。
B.大量玉器的考古发现表明,我国先民早在新石器时代就熟练掌握了切、割、凿、挖、钻、磨、抛光等各种制玉的技巧。
C.受原始宗教的影响,殷商时期的贵族中有尚玉之风,并且他们只对动物类的玉器情有独钟。
D.玉文化的繁荣与先民们的宗教信仰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随着原始宗教的逐渐衰落,玉文化也在历史长河中逐渐淡出了历史舞台。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中档

答案

1.A
2.D
3.B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以玉避邪早在远古时期,我国先民便开..”主要考查你对  现代文阅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代文阅读

考点名称:现代文阅读

  • 现代文阅读掌握内容:

    各种文体有不同的命题规律和答题技巧,不能一概而论。
    相对来说说明文和议论文命题方向更集中,答题的格式也相对固定,规律性更强些。解题注重技巧。
    记叙文题型更丰富些,答案也更灵活。重在感悟和语言的表达。

    一、首先: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描写方法、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论证方法这些重要要素一定要把握住。  
    二、其次:
    (1)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2)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3)语句特色评价用词: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  
    (4)文段中关键词语、短句的分析:在题目的题干中出现了加引号的词语或句子,往往表明分析的对象源出于原文,在分析时应贯彻这样的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也就是说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考虑。  
    (5)理解词语在选文中的意思和在语境中的含义: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两点:一是这个词可能不再具有词典中的含义,而是特定语境中的特殊含义。二是要理解词语的语境含义首先必须正确理解词语所在的语境。如《藤野先生》一文中“实在是标致极了”一句中的“标致”。  
    (6)语句作用、含义分析题:
    ①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 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②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③说明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准确、生动)。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议论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论点(或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或是所在段的分论点)以及议论文语言的特色。
    ④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点明题旨的句子;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总结全文的句子;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 
    (7)指明语句所用的写作方法:一定要注意文体特征和名词使用的准确性。  
    ①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②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推动情节发展;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突出、深化主题。  
    (8)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
    ①这种题目往往就是限定不能直接原文中的语句来回答,从另个层面上来说,也就是暗示你原文中有相关语句,所以首先应该找出原文中的相关语句;
    ②其次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将原文中的语句变成自己的话,可以采用下列方法:概括大意法,适用于原文相关句子较长的情况;解释重点词法,适用于原文语句中有生僻词;变换句式法,适用于原文使用的是疑问、设问、反问的语意未能完全明确的句子,而题目又要求作出明确表达的情况。 
    (9)根据阅读短文的感受谈自己的看法或体会:
    用第一人称;采用1+2或1+3的形式,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如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注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
    ①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
    ②说明顺序:所谓合理的说明顺序,是指能充分表现事物或事理本身特征的顺序,也是符合人们认识事物、事物规律的顺序。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等。
    ③论证方法:指的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论据之间逻辑关系的纽带。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引证法)、喻证法(打比方)、对比法。
    ④论点:论点,又叫论断,是作者所持的观点。在较长的文章中,论点有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之分。  
    中心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的最基本看法。是作者在文章中所提出的最主要的思想观点,是全部分论点的高度概括和集中。  
    分论点是从属于中心论点并为阐述中心论点服务的若干思想观点。各分论点也需要加以论证。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是被证明与证明关系。凡经证明而立得住的分论点,也就成为论证中心的有力论据。  
    ⑤论据:提出论点必须有根据,即必须举出足够的事实或正确的道理,证明论点的正确性。用来证明论点的事实和道理叫做论据。  
    论据,依据其本身的性质和特征,可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也称事理论据)两类。
    事实论据是对客观事物的真实的描述和概括,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因此是证明论点的最有说服力的论据。所谓“事实胜于雄辩”就是这个道理。
    事实论据包括具体事例、概括事实、统计数字、亲身经历等等。
    理论论据是指那些来源于实践,并且已被长期实践证明和检验过,断定为正确的观点。
    ⑤记叙顺序:
    顺叙:按照客观事物的发生发展的先后次序进行叙述,从开端、发展、高潮写到结局。倒叙:把事情的结局或后面发生的事情先写出来,然后再按事件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插叙:在顺叙的过程中,由于某种需要,暂时把叙述线索中断一下,插进有关的另一件事情的叙述。插叙的作用是补充交代或说明,使叙述更加充分,弥补单凭顺叙难以交代清楚的必要内容,使文章更充实、更周密,在结构上更紧凑。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