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选做题)下一个袁隆平在哪里?原春琳张国留在土地上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中国年轻人在减少,但这并不是农业部副部长张桃林担心的问题。他更关心-高三语文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选做题) |
下一个袁隆平在哪里? 原春琳 张 国 |
留在土地上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中国年轻人在减少,但这并不是农业部副部长张桃林担心的问题。 他更关心的是,中国的农业正在转型,需要大量的高素质农科人才。否则,“现代农业”无从谈起。“其实现代农业跟传统农业有很大的区别。传统的农民,根本没办法从事现代农业。”张桃林对记者说。 这不是张桃林一个人的担心。广西壮族自治区副主席陈章良也有同样的忧虑。这位中国农业大学原校长,对农业的理解从理论层面真真切切地转到了实际层面,“农业科技太重要了”。他仅以甘蔗为例,作为甘蔗主产区,如果广西甘蔗产量出了问题,全国的糖价都会迅速上升。 农业院校也在担心。华南农业大学副校长温思美说,原来部委所属的七八所农业大学,传统的涉农专业学生占在校生的比例不会超过20%,华南农大这个比例则为16%~18%。尽管重点大学不愁生源,但是传统的涉农专业很难招到高分考生。对一些涉农专业而言,招生的常态是:高分考生少,第一志愿少。 涉农的职业院校更是让人忧心。去年,贵州省教育厅副厅长蔡志君当面向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反映:在近10年的时间里,农业大省贵州涉农的职业学校从13所减少到4所,涉农专业严重萎缩,种植业专业几乎停办,涉农专业招生人数仅占全省招生总数的3%左右,每年涉农专业毕业生还不到3000人,学生毕业后纷纷到沿海发达地区打工。农村职业学校生源严重不足是个普遍现象,不少农村职业学校的建筑只有一个教学楼。与此相对应的是,在职业院校里,一些看起来风光、更容易找到工作的专业,比如,厨师、动漫,则广受青睐。 在这个自由选择的年代,没人能强迫别人作出某种选择。毕竟,农业的“苦”字招牌一直没有摘掉过。以涉农专业的大学生为例,有人说,学农的学生看起来比较土。“天天跟土地打交道,怎么洋得起来?”温思美说:“农科学生要跟着太阳转,跟着地球转。一年四季,每个季节都有不同的农事,都要去做基本的实践。这是花钱花时间的事情。有的学生开玩笑,农科学生要比其他专业学生多吃二两饭。” 与城市相比,农村的条件还是要差一些。尤其是有了知识积累之后,很多人宁肯在城市打工,也不愿意回到农村与农业打交道。培育出世界首例试管山羊的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旭日干直言:“别说高校学生不愿意去,农村的人也不愿意在农村,农民工的第三代都不愿意回去了。” 旭日干是真急了:“大量农业科技人才人才流失,粮食安全谁来保证,谁来实现农业现代化?” 对很多从事农业科技的研究人员来说,袁隆平是一个传奇。 有人说,他一个人干了两亿农民的活儿。他培育的杂交水稻被称为“东方魔稻”,确保了我国以仅占世界7%的土地养活占世界22%的人口,每年增产的稻谷可以解决6000万人的吃饭问题。 众所周知,袁隆平取得今天的成果付出了多少辛苦:一个上世纪50年代初的大学毕业生,天天泡在田间地头,孜孜不倦地研究他的杂交水稻。 在很多人看来,这位院士更像是一个农民。可是如今,又有多少大学生,愿意像袁老那样整天在地里劳作,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成功,把自己变成一个彻头彻尾的农民? 3月9日,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在记者会上说,现在青壮年劳力、有文化的劳力都进城打工了,将来谁来种地,这确实是一个值得认真重视的问题。他指出的农业科技不足之处,包括像袁隆平的杂交水稻、黄淮海综合治理等重大的科技成果很少,也包括农业科研和推广人才总量不够、队伍老化等问题。 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长期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根本出路在科技。一号文件还出台了一系列的相关配套措施。 但是,长期以来“农业苦,农业累”的观念深入人心,政策的调整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我希望培养出袁老这样的人,但是这比那个时代更困难。”温思美说。(原载2012年03月11日《中国青年报》,有删节) 1.文章以“下一个袁隆平在哪里?”为标题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文章结尾处,温思美说:“我希望培养出袁老这样的人,但是这比那个时代更困难。”请联系全文分析他这样说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结合文本和时代背景,谈谈你对这篇新闻的社会价值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1.(1)题目采用设问的方式,能够迅速引起读者的思考,新颖而有吸引力。 (2)提示文章的中心内容,表达出对高科技农业人才后继无人的忧虑。 2.(1)中国的农业正在转型,需要大量的高素质农科人才。 (2)农业大学的传统涉农专业,学生比例很低,而且很难招到高分考生。 (3)农村职业学校生源严重不足是普遍现象。 (4)农业的“苦”字招牌一直没有摘掉过。 (5)农村的条件比城市差。很多人有了知识积累之后,不愿意回到农村与农业打交道。 (6)大量农业科技人才流失。 3.(1)通过反映农业部高官、农业研究权威的忧虑,旨在引起全社会对高素质农科人才培养的重视。 (2)客观、真实地反映目前中国农科人才培养现状,旨在引起政府部门对高素质农科人才培养的投入和思考。 (3)强调袁隆平是一个传奇,旨在唤起全社会有志于农科研究的青年树立民族责任感和养成吃苦耐劳的精神。(可任选两点作答) |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选做题)下一个袁隆平在哪里?原春..”主要考查你对 现代文阅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代文阅读
考点名称:现代文阅读
- 现代文阅读掌握内容:
各种文体有不同的命题规律和答题技巧,不能一概而论。
相对来说说明文和议论文命题方向更集中,答题的格式也相对固定,规律性更强些。解题注重技巧。
记叙文题型更丰富些,答案也更灵活。重在感悟和语言的表达。
一、首先: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描写方法、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论证方法这些重要要素一定要把握住。
二、其次:
(1)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2)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3)语句特色评价用词: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
(4)文段中关键词语、短句的分析:在题目的题干中出现了加引号的词语或句子,往往表明分析的对象源出于原文,在分析时应贯彻这样的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也就是说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考虑。
(5)理解词语在选文中的意思和在语境中的含义: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两点:一是这个词可能不再具有词典中的含义,而是特定语境中的特殊含义。二是要理解词语的语境含义首先必须正确理解词语所在的语境。如《藤野先生》一文中“实在是标致极了”一句中的“标致”。
(6)语句作用、含义分析题:
①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 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②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③说明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准确、生动)。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议论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论点(或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或是所在段的分论点)以及议论文语言的特色。
④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点明题旨的句子;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总结全文的句子;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
(7)指明语句所用的写作方法:一定要注意文体特征和名词使用的准确性。
①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②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推动情节发展;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突出、深化主题。
(8)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
①这种题目往往就是限定不能直接原文中的语句来回答,从另个层面上来说,也就是暗示你原文中有相关语句,所以首先应该找出原文中的相关语句;
②其次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将原文中的语句变成自己的话,可以采用下列方法:概括大意法,适用于原文相关句子较长的情况;解释重点词法,适用于原文语句中有生僻词;变换句式法,适用于原文使用的是疑问、设问、反问的语意未能完全明确的句子,而题目又要求作出明确表达的情况。
(9)根据阅读短文的感受谈自己的看法或体会:
用第一人称;采用1+2或1+3的形式,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如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注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
①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
②说明顺序:所谓合理的说明顺序,是指能充分表现事物或事理本身特征的顺序,也是符合人们认识事物、事物规律的顺序。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等。
③论证方法:指的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论据之间逻辑关系的纽带。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引证法)、喻证法(打比方)、对比法。
④论点:论点,又叫论断,是作者所持的观点。在较长的文章中,论点有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之分。
中心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的最基本看法。是作者在文章中所提出的最主要的思想观点,是全部分论点的高度概括和集中。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论续书的不可能俞平伯《红楼梦》是部没有完成的书,所以历来人都喜欢续它,从八十回续下的,以我们现在所知道的有两种:(1)高鹗、程伟元续的四十回,-高三语文
下一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选做题)星夜龙应台他把好几幅画在地上摊开。小店原本就挤,三张画铺在地上,我们就不能转身,一转身就要踩到画布上了。“这一幅,”我指着梵高-高三语文
零零教育社区:论坛热帖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