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沉默中的土地诸柏林①我的家乡是一个古老的村庄。无需煞费苦心地去考究,这里还不是村庄的时候,一定有了孕育村庄的一片更古老的土地。②村庄的-高二语文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高中语文 > 现代文阅读/2019-01-2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
沉默中的土地
诸柏林
  ①我的家乡是一个古老的村庄。无需煞费苦心地去考究,这里还不是村庄的时候,一定有了孕育村庄的一片更古老的土地。
  ②村庄的出现,恐怕是若干年前先人们迷恋这方山水,认为这里就是属于他们的村庄,从此不再漂泊。理智地将生存的根扎进土壤中,一代又一代人前赴后继,不惜力量和热汗开垦出一块又一块田畦,这片土地上就出现了蚯蚓爬行似的田埂,纵横交错的阡陌,忠实地恪守田垄的边沿,然后井然有序地伸向一户户农家。有了属于自己的家园,人们不再彷徨,义无反顾地在这片土地上耕耘,繁衍生息,一次次将希冀播种于泥土中。无论是收获带来丰收的喜悦,天灾人祸威胁人们的生存,还是喜怒哀乐引起心灵的震撼,这一切都似乎是构成自然的和谐,唯有土地用惊人的沉默对人的愿望表示出不动声色的执著。
  ③我就降生在这块土地上,村庄对我的到来,无所谓欢迎也无所谓嫌弃,客观地讲被归纳为可多可少一类。起初,我根本不知道自己的思想会成为村庄的叛逆。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潜意识里曾对于村庄的事情产生过怀疑。当我第一次睁开眼睛,看到满田满垄带着露珠在阳光下晃动的禾苗,绿浪的尽头耸立着高大挺拔的枫树,柔婉的翠竹掩映着炊烟袅袅的村舍。听到鸟儿栖在枝头清丽婉转的鸣叫,在流溢着田园风光的美丽中,人们的脸上却写满了憔悴和忧伤,让人一眼就读懂了这样的活法很苦很累。我生存的根同样深深陷于这片土地中,命运必然与土地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一生无可奈何地重蹈着先人们的脚印。当我深切地感受到种田人的艰难后,不由引起了我对前途命运的思考与关注。
  ④终于有一天,我发现这块土地古朴得近乎丑陋,这个发现不啻一声惊雷震醒了几乎埋没在泥土中窒息的思维,怂恿我想象我并不知道的村庄之外那些令人向往的世界,激活了探索土地与人生相关问题的思考,开始用心解读村庄的全部内涵。千百年来,村庄无论是阳光的照耀,还是风雨的侵蚀,除了布满沧桑的痕迹,还缺乏焕发生机的活力。土地对人们冷漠得既不慷慨也不吝啬,于旷世经久的沉默中,悄然冷静地审视村庄人的行为,对一茬一茬侍弄土地的人永远是一副捉摸不透的面孔。土地成了牵扯村庄人的根,尽管生存需要靠根吮吸营养,对它眷恋也罢,嫌弃也罢,它却以豁达的宽容叫人感动。因此,蛊惑着村庄人丧失了背叛它的勇气,世世代代虔诚地守候着它。
  ⑤我无从考究从前的这块土地是什么模样?却有理由相信,自从这里成了我们的村庄,土地就服从人的意志既生长禾苗,同样也滋生人的憧憬,哺育人的希望。村庄人靠攀附着飘渺的憧憬和希望坚定了对土地的固守。尽管终生的守候无法摆脱贫穷,逃避灾难,却能躺在土地坚实的躯体上安详地撞进梦境,人生的壮丽在酣梦中就有了想象中的辉煌
  ⑥沉默中的土地对村庄人从来没有什么承诺,唯一给人安慰的是按人的意志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无论人们精耕细作还是广种薄收,土地像乳母干瘪的奶头,只有你不厌其烦地用力吮吸,才能获得充饥的乳汁,它从来不偏袒不劳而获的投机者。土地是一切生命的载体,所有生灵都有机会在这个舞台上将生命演绎到极致。人的追求从来没有止境,在依托土地日臻成熟的强大中,当仁不让地主宰了世界。征服的快感使欲望不断膨胀,争夺土地,攫取劳动成果往往演变成人生命之外却高于生命的行动。土地被强者乐此不疲贪婪地争夺弄得满目疮痍,弱者在不堪忍受重压无力侍弄它时,荒凉追逐着土地,野草任性地爬满赤裸的身躯。斗转星移,日月更迭,漫漫岁月中,土地成了人类生存的依赖,荣华富贵的象征。因此,挖空心思变换花样占有土地,掠夺劳动成果,成了人们的最终目的。带着血腥的争夺中,沉默的土地疲惫了。
1.请结合上下文,理解下面两句话的含意。
(1)人生的壮丽在酣梦中就有了想象中的辉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土地像乳母干瘪的奶头,只有你不厌其烦地用力吮吸,才能获得充饥的乳汁,它从来不偏袒不劳而获的投机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说“自己的思想会成为村庄的叛逆”,说一说这种“叛逆的思想”包含了哪些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③段画线的语句描写村庄的田园风光很有特色,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加以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最后写道:“土地被强者乐此不疲贪婪地争夺弄得满目疮痍,弱者在不堪忍受重压无力侍弄它时,荒凉追逐着土地,野草任性地爬满赤裸的身躯”,“沉默的土地疲惫了”。作者这样说,触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全文内容加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中档

答案

1.(1)凭着对土地的坚守,人们希望实现自己的理想,摆脱贫穷和灾难,获得荣华富贵。
  (2)只有在土地上辛勤的耕耘劳作,才会有收获。
2.①潜意识里对村庄的事情产生了怀疑。
  ②感受到种田人生活的艰难劳苦。
  ③认识到土地以豁达的宽容、飘渺的憧憬和希望蛊惑着世代村民虔诚地坚守着它。
  ④我开始思考土地与人生的问题,并向往村庄之外的世界。
3.取村庄代表性的事物,从视觉、听觉等角度描写,运用了排比、比喻、反衬等修辞手法,语言清新优美。
4.土地默默地为人类提供了生存和生活的依赖,给人憧憬和希望。但是人性的贪婪使他们疯狂地对土地进行掠夺攫取,导致土地满目荒芜,一片荒凉。这既是疯狂掠夺的恶果,更是沉默的土地的反抗和报复。爱护、珍惜土地已刻不容缓,否则我们最终将失去生存的基础。(言之有理即可)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沉默中的土地诸柏林①我的家乡是一..”主要考查你对  现代文阅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代文阅读

考点名称:现代文阅读

  • 现代文阅读掌握内容:

    各种文体有不同的命题规律和答题技巧,不能一概而论。
    相对来说说明文和议论文命题方向更集中,答题的格式也相对固定,规律性更强些。解题注重技巧。
    记叙文题型更丰富些,答案也更灵活。重在感悟和语言的表达。

    一、首先: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描写方法、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论证方法这些重要要素一定要把握住。  
    二、其次:
    (1)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2)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3)语句特色评价用词: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  
    (4)文段中关键词语、短句的分析:在题目的题干中出现了加引号的词语或句子,往往表明分析的对象源出于原文,在分析时应贯彻这样的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也就是说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考虑。  
    (5)理解词语在选文中的意思和在语境中的含义: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两点:一是这个词可能不再具有词典中的含义,而是特定语境中的特殊含义。二是要理解词语的语境含义首先必须正确理解词语所在的语境。如《藤野先生》一文中“实在是标致极了”一句中的“标致”。  
    (6)语句作用、含义分析题:
    ①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 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②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③说明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准确、生动)。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议论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论点(或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或是所在段的分论点)以及议论文语言的特色。
    ④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点明题旨的句子;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总结全文的句子;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 
    (7)指明语句所用的写作方法:一定要注意文体特征和名词使用的准确性。  
    ①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②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推动情节发展;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突出、深化主题。  
    (8)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
    ①这种题目往往就是限定不能直接原文中的语句来回答,从另个层面上来说,也就是暗示你原文中有相关语句,所以首先应该找出原文中的相关语句;
    ②其次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将原文中的语句变成自己的话,可以采用下列方法:概括大意法,适用于原文相关句子较长的情况;解释重点词法,适用于原文语句中有生僻词;变换句式法,适用于原文使用的是疑问、设问、反问的语意未能完全明确的句子,而题目又要求作出明确表达的情况。 
    (9)根据阅读短文的感受谈自己的看法或体会:
    用第一人称;采用1+2或1+3的形式,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如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注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
    ①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
    ②说明顺序:所谓合理的说明顺序,是指能充分表现事物或事理本身特征的顺序,也是符合人们认识事物、事物规律的顺序。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等。
    ③论证方法:指的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论据之间逻辑关系的纽带。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引证法)、喻证法(打比方)、对比法。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