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西瓜张世旺夏日。某小城。赤日炎炎,大地若炙,气温高达39度。正是西瓜上市时节。可是,今年这一带西瓜绝收,小城见不到一个西瓜。于是,物以-高一语文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高中语文 > 现代文阅读/2019-01-2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
西瓜
张世旺
  夏日。某小城。
  赤日炎炎,大地若炙,气温高达39度。
  正是西瓜上市时节。可是,今年这一带西瓜绝收,小城见不到一个西瓜。于是,物以稀为贵,西瓜便成了小城人的稀罕物。
  就在小城人想西瓜想得流口水时,大街上出现了一个西瓜。
  这是一个花皮西瓜,个颇大,二十来斤,圆圆的,样子十分诱人。这个西瓜就躺在大街上,不知是人掉的还是别的什么原因,反正,这是个没主的西瓜,谁都可以把它捡起来吃掉。
  第一个发现西瓜的是一个大款。当然,赶在平时,就是杀了他,大款也绝不会来大街上捡西瓜吃,他丢不起那人,但现在情况不一样,一来,除了大款外,在他身前身后一百米内没有第二个行人;其二,他今年还没吃过西瓜,实在抵挡不住那东西对自己的诱惑。所以,根据这两点理由,他就把身子弯下去了。
  可是,忽然之间他又疑惑起来。是呵,平白无故的,大街上怎么会有一个西瓜呢,而且,别人为什么不要(他断定,一定有许多人看见过这个西瓜了)?这样一想,他便认定,那西瓜一定有什么猫腻,吃不得,要不会倒霉的。最后,大款走到一边去了。
  第二个发现西瓜的是一个干部模样的中年汉子。同大款一样,中年汉子也想占有那个西瓜,但不知为什么,当中年汉子用脚把西瓜翻了个个,发现西瓜完好无损没有任何裂痕时,他的目光也疑惑起来。最后,中年汉子也走到一边去了。
  接下来,是第三个、第四个……
  结果,一个小时不到,大款和中年汉子站着的地方聚集了一大堆人,这其中,除了大款和中年汉子(干部)外,还有工人、法官、警察、医生、商人、学生和本地新闻媒体的记者等。很显然,他们都看见了那个西瓜,都想占有它,但最后他们又产生了怀疑,打起了退堂鼓。现在,他们都静静地守候在这里,看着那个西瓜,等待着结果。
  一阵脚步声,走来了一个农民。农民挑着一副担子,衣服都被汗水湿透了。
  在那个西瓜跟前,农民放下了担子。
  大款等人立马来了精神,互相看一眼,缓缓走过来。
  农民高声问道:“这西瓜是谁的?”
  大款等人回道:“不知谁的,是有人掉在大街上的。”
  “真的?”
  “真的,我们这些人都可以作证。你砸开了吃吧,保证没有人找你麻烦。”
  农民砸开了西瓜。果然是个好瓜。农民捧起西瓜客气地谦让了一回,大伙都说不吃,农民便大口吃起来。
  很快,农民吃掉了半个西瓜,剩下的半颗,他放进担子一头,准备带回去给家人吃。
  正准备离去,大伙将农民国住了,纷纷问道:“怎幺样,你头晕不晕?”
  农民说:“不晕。”
  “肚子呢,痛不痛?”
  农民说:“不痛。”
  “这就怪事了。那么,你腿发不发软,就是中毒引起的那种?”
  农民烦了:“你们城里人怎么回事,想咒我啊?告诉你们,这是个好西瓜,特别甜,吃下去长力气。”
  说完,农民挑着担子离去了,那样子,起码比刚才精神百倍。
  看着农民精精神神离去的样子,大款等人这才从心里“哎”了一声,差点没悔断了肠子,是呵,西瓜是他们先发现的,结果却让这农民捡了便宜。
1.小说用大量笔墨描写农民出场前“大款等人”对待西瓜的表现,有何用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款等人看见农民来了,为什么“立马来了精神”?这反映了他们什么样的心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概括分析小说中的农民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如何看待小说中所反映出的社会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中档

答案

1.其目的在于展现大款等人既想占有西瓜又怀疑西瓜的矛盾心理,揭示城市中人与人之间的猜疑、相互观望的心理;为农民的出场张本,与下文农民对待西瓜的做法形成对比。
2.因为农民的出场使得大款等人的等待有了结果,他们可以利用农民验证西瓜有没有问题。这反映了大款等人轻视农民、戏弄农民的不健康心态。
3.农民身上具有民族最本真的淳朴、善良,讲诚信,不虚伪,不设防,对城市人的互相猜疑等不健康心理不理解,是一个被轻视、戏弄的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形象。
4.(1)在本篇小说中,大款等人分别代表了小城里各个阶层的人,他们中不乏有文化、有身份、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如干部模样的中年汉子、法官、警察、医生、本地新闻媒体的记者等,也有像大款、商人等聪明人,更有像学生这样本应很单纯的人,但他们与其他人对待西瓜的态度却如此的一致,这不能不说是我们这个社会的悲哀。人与人之间的猜疑、相互观望的心理,既体现了小城人共同的心理特征,也折射出都市人处处设防的自我意识。
  (2)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但人们的精神层面却没有得到同步的提升。大款等人代表了物质条件较高的一个群体,是社会进步的体现;农民则代表了物质条件较低的一个群体,但他身上却保有我们民族最本真的淳朴与善良。在小说中,大款等人与农民之间的对话可以让我们明显地感受到他们对农民的轻视、戏弄,这恰恰透露出社会飞速发展中不和谐的一面。(言之有理即可)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西瓜张世旺夏日。某小城。赤日炎..”主要考查你对  现代文阅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代文阅读

考点名称:现代文阅读

  • 现代文阅读掌握内容:

    各种文体有不同的命题规律和答题技巧,不能一概而论。
    相对来说说明文和议论文命题方向更集中,答题的格式也相对固定,规律性更强些。解题注重技巧。
    记叙文题型更丰富些,答案也更灵活。重在感悟和语言的表达。

    一、首先: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描写方法、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论证方法这些重要要素一定要把握住。  
    二、其次:
    (1)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2)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3)语句特色评价用词: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  
    (4)文段中关键词语、短句的分析:在题目的题干中出现了加引号的词语或句子,往往表明分析的对象源出于原文,在分析时应贯彻这样的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也就是说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考虑。  
    (5)理解词语在选文中的意思和在语境中的含义: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两点:一是这个词可能不再具有词典中的含义,而是特定语境中的特殊含义。二是要理解词语的语境含义首先必须正确理解词语所在的语境。如《藤野先生》一文中“实在是标致极了”一句中的“标致”。  
    (6)语句作用、含义分析题:
    ①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 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②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③说明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准确、生动)。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议论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论点(或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或是所在段的分论点)以及议论文语言的特色。
    ④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点明题旨的句子;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总结全文的句子;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 
    (7)指明语句所用的写作方法:一定要注意文体特征和名词使用的准确性。  
    ①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②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推动情节发展;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突出、深化主题。  
    (8)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
    ①这种题目往往就是限定不能直接原文中的语句来回答,从另个层面上来说,也就是暗示你原文中有相关语句,所以首先应该找出原文中的相关语句;
    ②其次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将原文中的语句变成自己的话,可以采用下列方法:概括大意法,适用于原文相关句子较长的情况;解释重点词法,适用于原文语句中有生僻词;变换句式法,适用于原文使用的是疑问、设问、反问的语意未能完全明确的句子,而题目又要求作出明确表达的情况。 
    (9)根据阅读短文的感受谈自己的看法或体会:
    用第一人称;采用1+2或1+3的形式,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如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注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
    ①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
    ②说明顺序:所谓合理的说明顺序,是指能充分表现事物或事理本身特征的顺序,也是符合人们认识事物、事物规律的顺序。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等。
    ③论证方法:指的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论据之间逻辑关系的纽带。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引证法)、喻证法(打比方)、对比法。
    ④论点:论点,又叫论断,是作者所持的观点。在较长的文章中,论点有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之分。  
    中心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的最基本看法。是作者在文章中所提出的最主要的思想观点,是全部分论点的高度概括和集中。  
    分论点是从属于中心论点并为阐述中心论点服务的若干思想观点。各分论点也需要加以论证。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是被证明与证明关系。凡经证明而立得住的分论点,也就成为论证中心的有力论据。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