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题。最后的塞林格杨向荣据美联社报道,塞林格走了。杰罗姆·大卫·塞林格离开了这个世界。也许有人觉得他早已经不在,也许有人觉得他还很年轻。读者知道-高三语文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高中语文 > 现代文阅读/2019-01-2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题。

最后的塞林格
杨向荣     

  据美联社报道,塞林格走了。
  杰罗姆·大卫·塞林格离开了这个世界。也许有人觉得他早已经不在,也许有人觉得他还很年轻。
  读者知道塞林格,几乎都是因为他的《麦田里的守望者》。这部小说的主人公——17岁的少年霍尔顿——这个敏感的不良少年不仅在纽约游荡了几十年,也在当代世界文学的长廊中孤独地游荡了几十年。文学史上数不清的成人、王公贵族乃至所谓的伟人都昙花一现地过去了,但是霍尔顿却继续孤独地游荡着。《麦田里的守望者》长久的生命力在于:它塑造了一个聪明得要死、敏感得要命、对成年人的虚伪痛恨得咬牙切齿的纯真少年。
  《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随处都有我喜欢的细节。比如,霍尔顿跟一个叫琴的女孩一起下棋。这个女孩因为家庭虐待的缘故偷偷哭了,眼泪滴到了皇后的头上。我曾经把学校图书馆的英文版《麦田里的守望者》借出来,谎称丢失,花了“巨资赔偿”,然后在扉页标上了描写“琴的眼泪掉在皇后头上”的那一页。塞林格在他随后发表的描写“格拉斯一家人”的小说中都在探讨一个问题:如何回归道德的纯真,他把希望寄托在这些不超过19岁的青少年身上。
  其实,我对塞林格的喜欢最初不是源于《麦田里的守望者》,而是《九故事》。我看到的这个中文译本是上个世纪80年代末出版的,封面是一个嘴唇性感的金发少女的头像,那里的每一篇故事我都反复阅读。其中《笑面人》里的个别段落都能背出来。看完《献给艾斯美的故事 怀着爱与凄楚》后,几乎浑身都颤栗了。我觉得,薄薄的《九故事》完全可以拿来当短篇小说写作的经典教材来研究。
  塞林格于1919年1月1日生于美国纽约市,父亲是个犹太富商。塞林格15岁时就被父母送到一所军事学校住读,《麦田里的守望者》中关于寄宿学校的描述很多是以该学校为背景的。他在参军期间经常打着手电在被窝里写东西。他先后出版的作品有《九故事>《弗兰尼与卓埃》《木匠们,把屋梁升高些》等。
  塞林格后来的几个中篇小说基本上都是描写“格拉斯一家人”的生活片段,主要人物是西摩、弗兰尼、卓埃、布迪。“格拉斯一家人”是作者虚构出来的一个上层中产阶级家庭,父亲是犹太人,母亲是爱尔兰人,生有子女七人,西摩是长子。西摩是塞林格描写的“格拉斯一家人”的系列作品中的理想人物,是个头脑清醒、意志坚强的圣人,他的思想和言行十全十美,他教诲弟妹不仅要爱这个世界、宽恕这个世界,而且要在这个世界上努力尽自己的责任。
  在这篇小说中,塞林格把西摩的早慧、敏感发挥到了极致。西摩虽然才7岁,但已经透露出对芸芸众生的疏远和不抱幻想的气质,透露出与外部世界的不协调,并且暗示他将从这个世界退场,或者在适当的时候结束生命,或者用自闭和空想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这个庸俗、怪诞、充满功利主义世界的疏远。
  他对任何俗气的东西都十分敏感。他对夏令营的老师们表现出不屑和同情,对天真无邪的孩子将来要面对的问题表示担忧,对那种制度化的教学方式感到极度沮丧,当然,他的挑战也只限于内心的不满。西摩不止一次地希望父母在很多方面能有某种非凡的理解力,从而使自己孤独的心灵获得慰藉,家成为他与这个和自己格格不入的世界抗衡的唯一的也是最后的堡垒。我们从中不难看出这位天才少年步人成人世界的难度。塞林格具有一种通过寥寥数笔就能把人物刻画得细致入微的本事。
  塞林格的小说塑造的很多孩子都是早慧的特殊少年儿童,有的甚至不打算活得很长,也不想拿自己非同寻常的天赋来为功利世界服务。他们属于人间稀罕的那类人物。对这些特殊人群,我们还是心存敬畏的好,因为他们所孜孜不倦地勘探和护惜的东西,想在成人世界再找回来,希望已经极其渺茫。
  《麦田里的守望者》成名之后,他并没有放弃写作,尽管长期隐居,但他确实一直保持写作的状态,但是这些作品却很少被拿出来发表。塞林格隐居之后拒绝和任何媒体接触,这样的态度实在是大多数作家所无法做到的。像塞林格这样珍惜羽毛的作者实在太少了。(根据《文化周刊》2011.2.2改写)     
1.下列对人物通讯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塞林格出名源于其《麦田里的守望者》,其主人公17岁的霍尔顿成为当代世界文学长廊中的经典形象,富有长久的生命力。     
B.《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细节描写令作者难忘,故曾将小说以“巨资赔偿”为代价予以藏匿,但作者对塞林格喜欢却因为《九故事》。     
C.塞林格出生于美国纽约市,其父为犹太富商,少年曾被父母送到一所军事学校住读。霍尔顿实则是作者少年生活的缩影,《麦田里守望者》实际是作者的自传。     
D.文章认为,在塞林格创作的作品中,霍尔顿、西摩都寄寓着作者的理想,他们是完美的理想人物,头脑清醒、意志坚强。     
E.塞林格笔下人物多半是早慧的特殊少年儿童,敏感、自尊,不打算活得很长,具有强烈病态感,故作者认为应倍加呵护。        
2.文章首段说“也许有人觉得他早已经不在,也许有人觉得他还很年轻”,为什么这样说,有何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文本,回答小说以“最后的塞林格”作为题目的原因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他们孜孜不倦……希望已经极其渺茫”,联系文本,谈谈你对此的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中档

答案

1.AB     
2.“有人觉得他早已不在”是指塞林格成名后一直过着低调的隐居生活,拒绝与任何媒体接触,珍惜自己的羽毛;“有人觉得他还很年轻”是因其《麦田的守望者》塑造的少年霍尔顿形象一直鲜活地存在于当代世界文学长廊,富有极强的生命力。作用:统领下文,为文章奠定情感基调;扼要概括了塞林格在文学上的重要意义。     
3.一是塞林格作为一个隐居多年始终拒绝与媒体合作,始终爱惜自己羽毛的文学大师离开人世,故说“最后的塞林格”;二是作为文学大师所塑造人物的独特性,及其寥寥数笔便把人物刻画得细致入微的高超本领。     
4.一方面,在西摩与霍尔顿的身上,又寄寓着作者的理想,他们憎恶世俗、厌恶荒诞、反对功利;头脑坚定,意志坚强,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人物与完美代表;另一方面,他们所代表与追求的东西,已经无法再在现实生活中找寻到。(意对即可)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题。最后的塞林格杨向荣据美联社报道,塞林..”主要考查你对  现代文阅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代文阅读

考点名称:现代文阅读

  • 现代文阅读掌握内容:

    各种文体有不同的命题规律和答题技巧,不能一概而论。
    相对来说说明文和议论文命题方向更集中,答题的格式也相对固定,规律性更强些。解题注重技巧。
    记叙文题型更丰富些,答案也更灵活。重在感悟和语言的表达。

    一、首先: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描写方法、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论证方法这些重要要素一定要把握住。  
    二、其次:
    (1)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2)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3)语句特色评价用词: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  
    (4)文段中关键词语、短句的分析:在题目的题干中出现了加引号的词语或句子,往往表明分析的对象源出于原文,在分析时应贯彻这样的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也就是说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考虑。  
    (5)理解词语在选文中的意思和在语境中的含义: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两点:一是这个词可能不再具有词典中的含义,而是特定语境中的特殊含义。二是要理解词语的语境含义首先必须正确理解词语所在的语境。如《藤野先生》一文中“实在是标致极了”一句中的“标致”。  
    (6)语句作用、含义分析题:
    ①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 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②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③说明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准确、生动)。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议论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论点(或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或是所在段的分论点)以及议论文语言的特色。
    ④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点明题旨的句子;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总结全文的句子;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 
    (7)指明语句所用的写作方法:一定要注意文体特征和名词使用的准确性。  
    ①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②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推动情节发展;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突出、深化主题。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