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1—4题挑战权威马国亮梁武帝评王羲之书法,说他“字势雄强,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阁,故历代宝之,永以为训。”从此,人们都以他的话为圭臬,也“永以为训”。传说唐-语文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高中语文 > 现代文阅读/2019-01-2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阅读下文,完成1—4题
挑战权威 马国亮
梁武帝评王羲之书法,说他“字势雄强,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阁,故历代宝之,永以为训。”从此,人们都以他的话为圭臬,也“永以为训”。传说唐太宗计赚《兰亭序》后,爱不忍释,甚至遗诏作为他的殉葬品之一,导致这一瑰宝永绝人间,传世的只是几个临本。但梁武帝之说,也有不以为然,不以为训的。唐代的张环瓘的《书议》便说“逸少则格调非高,功夫又少,虽圆丰妍美,仍乏神气。”还说“逸少草,有女郎材,无丈夫气,不多贵也。”清代的包世臣也说:“谓右军字势雄强,若如《阁贴》所刻,殊不见雄强之妙,而《兰亭序》也未称也。”包世臣是学者,也是书法家,著有书法理论《艺舟双楫》。
又如举世称誉的莎士比亚剧作,也不是人人服膺的。胡适就指出过,“莎士比亚与伊利莎白女王一朝的戏曲家比起来,自是一代圣手了。但在今日平心而论,莎士比亚实在多不能满人意的地方,实在远不如近代的戏剧家。现代人若虚心细读莎士比亚的戏剧,至多不过能赏识某折某段——正如我们欣赏文明戏曲中某段曲文——绝不觉得这人可与近代的戏剧相比。他那几本最大的悲剧,其实只当得近世的平常刺激剧melodrama, 如Othello,一剧一本,近代的大家绝不做这样的丑戏,又如举世钦佩的《奥塞罗》、《哈姆雷特》,我实在看不出什么好处来;Hamlet是一个大傻子。”(《胡适日记》)
白居易的诗,传诵至今,似乎没人会说不。但我国著名学者钱钟书在评论英人Arthur Waley所译中国诗特别推崇白居易的诗时说:“香山才情,昭映千古,然词沓意尽,调俗气靡,于诗家远微厚之意,有间未达。其所怀渊明之闲适,则一高玄,一琐直,形而见绌矣。其写实与比少陵之真质,则一沉挚,一铺张,况而自下矣。”(《谈艺录》)
提到白居易,不免想到人尽皆知的《长恨歌》。傅雷对傅聪说:“至于《长恨歌》,那气息的超脱,写情的不同凡俗,处处不脱帝皇的nobleness(高贵庄严),更是千古奇笔。”(《傅雷家书》)可是龚自珍早就说过《长恨歌》中的“回头一笑百媚生”,乃形容勾栏妓女之词,岂贵妃风度耶?白居易真千古恶诗之祖。(《羽王岑逸事》)
又如欧洲的印象派、野兽派画作,举世认同,徐悲鸿却斥之为“雷诺亚之俗,塞尚之浮,马蒂斯之劣,藉卖画商人的纵然宣传,亦能震撼一时。”甚至说“这些人的画,一小时可画两幅。”
这些名家的贬词,你可以同意,可以不同意。见仁见智,原无足怪。这是真正的“百家争鸣”,不是屈服地只能有一家之言,而害怕对权威的挑战。
举出这些例子,不过说明了,只要你能独立思考,善于分析,有自己的见解,就不怕直说。不要以为权威是不可侵犯的。不要人云亦云,不要做墙头草。要敢于说出你的想法,敢于犯众怒。即使别人未必同意,却必然触发了别人的思考。
现在大家都知道,杨振宁和李政道,就是以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挑战了过去物理学界一致认为宇称守恒和能量守恒、电荷守恒一样普遍适用的定律而获得一九五七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如果他们盲从于过去的权威定律,就不会做出新的结论。(《散文·海外版》2000年第5期)
1.对王羲之书法的认识,下列各句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怀瓘、包世臣对王羲之书法的认识与梁武帝截然相反,这两种认识主要集中在对王羲之书法气势的看法上。
B.张怀瓘一分为二地评价了王羲之的书法,既否定了它的基本功和气势,但又肯定了它的格调和形体。
C.包世臣对王羲之书法很有研究,把王羲之的《阁贴》刻本和《兰亭序》临本作为研究的依据。
D.包世臣既是学者又是书法家和书法理论家,因此他对王羲之书法的评价是中肯的。
2.对文章引用唐太宗用《兰亭序》殉葬的目的说明正确的一项是( )
A.说明唐太宗对王羲之的书法爱到极点。
B.说明“稍逊风骚”的唐太宗附庸风雅。
C.说明唐太宗受梁武帝的影响很深。
D.说明王羲之的书法是被捧成的“权威”。
3.下面对胡适的一段话理解得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胡适认为莎士比亚是时代造就的“权威”,也受到时代的局限,社会的发展决定了“权威”不可能具有永恒性。
B.胡适认为莎士比亚的剧作虽多,但缺少精品,即使他的巨著也只当得现代“文明戏曲的某段曲文”。有的剧本竟是大家不齿的丑戏。
C.胡适对莎士比亚的戏剧作过认真的研究,认为《奥塞罗》和《哈姆雷特》没有给读者带来什么收益,何况哈姆雷特还是个“大傻子”。
D.胡适尊重客观实事,不仅平心而论莎士比亚毕竟是“一代圣手”,而且还希望“现代 人”力戒高傲,对莎士比亚的戏剧要虚心地细读。
4.下列认识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文章指出“权威”给社会和历史造成极大的影响,说明“独立思考,善于分析,有自己的见解”。开头用王羲之书法评价的例子揭示主题,统领全文,结尾从假设否定的角度强调了“挑战权威”的必要性。文章内容充实、结构严谨。
B.文章中对《长恨歌》的评价,集中体现在对杨贵妃的认识上,举了两个例子,傅雷认为杨贵妃超凡脱俗,高贵庄严,而龚自珍认为杨贵妃的“回头一笑百媚生”表现了“勾栏妓女”作风。
C.徐悲鸿极力否定欧洲印象派、野兽派的画作,说它之所以能“震撼一时”靠的就是画商的炒作。因为这些画“俗”、“浮”、“劣”,所以只能是劣质商品而决不能称为艺术品。
D.文章在列举了书法、戏剧、诗歌、绘画等方面“挑战权威”的实例之后,又举出了杨李创立的“宇称不守恒”定律获得诺贝尔奖的例子,这就把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沟通起来了,使本文的论述更开阔更完整。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中档

答案


1.B
2.D
3.D
4.A


1.张怀瓘也否定了王羲之书法的格调,文中有“逸少则格调非高……”句。
2.作者把唐太宗用《兰亭序》殉葬引入文章,是用来作论据的,说明王羲之的书
法成为“权威”是被帝王们捧起来的,不能在唐太宗喜爱王羲之书法上作文章。
3.胡适的话里没有希望现代人“力戒高傲”,“虚心细读”应理解为认真细读。
4.文中对王羲之书法评价的例子没有起到“统领全文”的作用。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文,完成1—4题挑战权威马国亮梁武帝评王羲之书法,说他“字..”主要考查你对  现代文阅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代文阅读

考点名称:现代文阅读

  • 现代文阅读掌握内容:

    各种文体有不同的命题规律和答题技巧,不能一概而论。
    相对来说说明文和议论文命题方向更集中,答题的格式也相对固定,规律性更强些。解题注重技巧。
    记叙文题型更丰富些,答案也更灵活。重在感悟和语言的表达。

    一、首先: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描写方法、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论证方法这些重要要素一定要把握住。  
    二、其次:
    (1)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2)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3)语句特色评价用词: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  
    (4)文段中关键词语、短句的分析:在题目的题干中出现了加引号的词语或句子,往往表明分析的对象源出于原文,在分析时应贯彻这样的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也就是说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考虑。  
    (5)理解词语在选文中的意思和在语境中的含义: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两点:一是这个词可能不再具有词典中的含义,而是特定语境中的特殊含义。二是要理解词语的语境含义首先必须正确理解词语所在的语境。如《藤野先生》一文中“实在是标致极了”一句中的“标致”。  
    (6)语句作用、含义分析题:
    ①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 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②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③说明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准确、生动)。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议论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论点(或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或是所在段的分论点)以及议论文语言的特色。
    ④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点明题旨的句子;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总结全文的句子;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 
    (7)指明语句所用的写作方法:一定要注意文体特征和名词使用的准确性。  
    ①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②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推动情节发展;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突出、深化主题。  
    (8)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
    ①这种题目往往就是限定不能直接原文中的语句来回答,从另个层面上来说,也就是暗示你原文中有相关语句,所以首先应该找出原文中的相关语句;
    ②其次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将原文中的语句变成自己的话,可以采用下列方法:概括大意法,适用于原文相关句子较长的情况;解释重点词法,适用于原文语句中有生僻词;变换句式法,适用于原文使用的是疑问、设问、反问的语意未能完全明确的句子,而题目又要求作出明确表达的情况。 
    (9)根据阅读短文的感受谈自己的看法或体会:
    用第一人称;采用1+2或1+3的形式,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如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注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