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短文,回答1—4题。有人认为,现在能通过基因修饰或改造延长线虫的寿命,那就有可能通过同样的方式让人类长寿。但是,更多的专业人员对此表示了极大的怀疑。因为,线-语文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高中语文 > 现代文阅读/2019-01-2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1—4题。
有人认为,现在能通过基因修饰或改造延长线虫的寿命,那就有可能通过同样的方式让人类长寿。但是,更多的专业人员对此表示了极大的怀疑。因为,线虫与人的生物学特性和生理机制有极大的差别。线虫只是由大约1000个细胞组成的不到1毫米大小的微小生物。而且它们的细胞没有一个是可以分裂的。此外,人到老年会得各种各样的老年病或顽症,如糖尿病、癌症、老年性痴呆(阿尔茨海默氏症)。但对线虫和果蝇这类低等生物的研究发现,它们到老年时不会得这些严重疾病,而且没有骨骼病,更没有骨质疏松症。因此,有专业人士认为,线虫不是抗衰老研究的理想对象。
既然这样,为什么要把线虫当作衰老科学的主要研究对象呢?研究人员的回答是,由于它们的寿命很短,可以利用它们来使研究更容易一些,结果更快一些。线虫特殊的生物特性意味着它的寿命具有自然的伸缩性,而且对衰老具有巨大的潜藏的耐受力。比如,当食物稀少时,它会自动进入特殊的冬眠期。在此期间它们停止进食、发育和运动,并且长出一个厚厚的保护性外壳。这样,它们的衰老也就极大地延迟,能够生存70天。这种自然的耐受艰苦环境的潜能使它们比起一般只生存20天的寿命来,超出3—3.5倍。
研究发现,可以对线虫的称为“时钟”的一类家族基因中的任何一种基因进行调整,由此可以使线虫多活60%的时间。但是,基因突变后的线虫存在着严重的生命质量问题。它们在发育、呼吸、游动、进食、排便等方面都比一般线虫更为缓慢,而且它们几乎总是昏睡,很少有繁殖能力。
如果改变我们的某种长寿基因,使我们能活到120岁,但却像线虫那样过着一种没有生命质量的生活,更享受不了生活的乐趣,比如,到25岁才青春期的发育、对异性没有爱的欲望和需求、不能运动、不能娱乐,我们还需要这样的长寿吗?
另一种实验动物——小鼠寿命的研究对我们作了另一种角度的启示,这种动物至少是脊柱的,也因此比较接近于人,但结果却完全不一样。研究发现,小鼠的长寿基因较少,也没有在线虫和果蝇身上所看到的那些长寿但生命质量低下的现象。当然,小鼠也有所谓的长寿基因,称为IGF—1,它调节着生长激素受体。如果这种基因发生突变,就可以使小鼠的寿命增长80%,但是,如果以此模式来调节人的相似的基因,则是南辕北辙。这正应了那句老话,对一个人是良药的对另一个人却可能是毒品,相似于能使小鼠长寿的基因对人来说刚是可能使人患糖尿病,而且短寿。
1.对线虫不是抗衰老研究理想对象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线虫的生物学特征和生理机制与人有极大的不同。
B.线虫老年时不会出现人类的各种各样的老年性病症。
C.线虫具有一种耐受艰苦环境的自然而巨大的潜能。
D.基因突变后线虫的长寿是以降低生命质量为代价的。
2.对“如果以此模式来调节人的相似基因,则是南辕北辙”这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采用调节类似小鼠长寿基因的方式,非但不能使人长寿,反而可能诱发某些疾病。
B.采用调节类似小鼠长寿基因的方式,虽然可以使人长寿,但可能会诱发某些疾病。
C.采用调节类似小鼠长寿基因的方式,非但不能使人长寿,反而可能降低人的生命质量。
D.采用调节类似小鼠长寿基因的方式,虽然可以使人长寿,但可能会降低人的生命质量。
3.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能否通过改造基因延长人的寿命的问题上,人们仍有不同的看法。
B.即使不进行基因改造,线虫也可能凭借其特殊的生理机制延长寿命。
C.人类已可通过改变基因而活到120岁,但享受不了生活的种种乐趣。
D.改变小鼠的长寿基因,既可延长它的寿命,也不会降低它的生命质量。
4.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的正确的一项是(  )
A.科研人员对线虫以及小鼠的研究表明,目前人类对抗衰老的研究仍然难以大有作为。
B.寿命具有自然伸缩性的线虫能延长寿命,因此不具这种特性的人类将无法延年益寿。
C.线虫的基因突变后生命质量下降,说明采用基因突变方式必然会导致生命质量下降。
D.在小鼠研究中出现南辕北辙现象,表明用调节基因的方法延长人类寿命只能事与愿违。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中档

答案


1.C
2.A
3,C
4.A

1.线虫尽管不是理想的抗衰老研究对象,但可以作为研究对象。
2.“南辕北辙”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即不能达到长寿的目的,联系最后一句,可知还会带来严重后果:患糖尿病,而且短寿。
3.“人类活到120岁”在文中只是提出的假设,并没有说已经做到,况且“线虫的生物特征和生理机制”与人类差别很大,不能简单套用。
4.B项人类延年益寿有其他方法;C项说法太绝对化。小鼠的生命质量就没有出现下降现象;D项说法以偏概全,不能以此断言调节基因的方法绝对行不通。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面短文,回答1—4题。有人认为,现在能通过基因修饰或改造延..”主要考查你对  现代文阅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代文阅读

考点名称:现代文阅读

  • 现代文阅读掌握内容:

    各种文体有不同的命题规律和答题技巧,不能一概而论。
    相对来说说明文和议论文命题方向更集中,答题的格式也相对固定,规律性更强些。解题注重技巧。
    记叙文题型更丰富些,答案也更灵活。重在感悟和语言的表达。

    一、首先: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描写方法、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论证方法这些重要要素一定要把握住。  
    二、其次:
    (1)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2)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3)语句特色评价用词: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  
    (4)文段中关键词语、短句的分析:在题目的题干中出现了加引号的词语或句子,往往表明分析的对象源出于原文,在分析时应贯彻这样的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也就是说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考虑。  
    (5)理解词语在选文中的意思和在语境中的含义: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两点:一是这个词可能不再具有词典中的含义,而是特定语境中的特殊含义。二是要理解词语的语境含义首先必须正确理解词语所在的语境。如《藤野先生》一文中“实在是标致极了”一句中的“标致”。  
    (6)语句作用、含义分析题:
    ①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 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②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③说明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准确、生动)。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议论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论点(或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或是所在段的分论点)以及议论文语言的特色。
    ④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点明题旨的句子;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总结全文的句子;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 
    (7)指明语句所用的写作方法:一定要注意文体特征和名词使用的准确性。  
    ①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②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推动情节发展;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突出、深化主题。  
    (8)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
    ①这种题目往往就是限定不能直接原文中的语句来回答,从另个层面上来说,也就是暗示你原文中有相关语句,所以首先应该找出原文中的相关语句;
    ②其次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将原文中的语句变成自己的话,可以采用下列方法:概括大意法,适用于原文相关句子较长的情况;解释重点词法,适用于原文语句中有生僻词;变换句式法,适用于原文使用的是疑问、设问、反问的语意未能完全明确的句子,而题目又要求作出明确表达的情况。 
    (9)根据阅读短文的感受谈自己的看法或体会:
    用第一人称;采用1+2或1+3的形式,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如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注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
    ①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
    ②说明顺序:所谓合理的说明顺序,是指能充分表现事物或事理本身特征的顺序,也是符合人们认识事物、事物规律的顺序。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等。
    ③论证方法:指的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论据之间逻辑关系的纽带。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引证法)、喻证法(打比方)、对比法。
    ④论点:论点,又叫论断,是作者所持的观点。在较长的文章中,论点有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之分。  
    中心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的最基本看法。是作者在文章中所提出的最主要的思想观点,是全部分论点的高度概括和集中。  
    分论点是从属于中心论点并为阐述中心论点服务的若干思想观点。各分论点也需要加以论证。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是被证明与证明关系。凡经证明而立得住的分论点,也就成为论证中心的有力论据。  
    ⑤论据:提出论点必须有根据,即必须举出足够的事实或正确的道理,证明论点的正确性。用来证明论点的事实和道理叫做论据。  
    论据,依据其本身的性质和特征,可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也称事理论据)两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