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趋时——周易的大智慧曲庆彪我们时时刻刻都在拥有却又无时无刻不在失去的是时间,而我们用以度量生命行程的时间又是怎样与环境、态势、机-语文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高中语文 > 现代文阅读/2019-01-2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趋时——周易的大智慧
曲庆彪
我们时时刻刻都在拥有却又无时无刻不在失去的是时间,而我们用以度量生命行程的时间又是怎样与环境、态势、机运等结合在一起从而左右了人的命运和社会历史进程?
包裹在卜筮大氅下的哲学典籍《周易》对此进行了深入探究。《周易》中每一卦都是虚拟不同事物或同一事物不同境遇的发展过程,每一爻都象征着事物初萌、发展、跃升、成熟和盛极而返、带着新质向原点回归的不同阶段。六十四卦对“时”的阐释各有侧重,但都紧扣一个“时”字,充分体现着《周易·系辞》中“变通趋时”的要义。
《周易》中所论及的“时”,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时间的延续,应理解为客观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和方向,以及达到某一关节点时境况综合的抽象。时间与氛围、环境、态势、机会相结合,衍生出许多与人生命运息息相关的概念,如时机、时效、时势、时宜等等。这些概念里蕴含着时间的推移、时势的演化、时境的变迁和时中的把握。
趋时,就是对时势的认识,对时机的把握,对时变的感受,对时行的觉悟。“时”不是死的,而是活的。“趋”同样要灵活,要体现人的主观能动性。通常,人们处理事物的方式有两种:去探求,去把握,叫顺之;被动适应,叫由之。由之不是不好,得看什么时候,分什么事情。我们还是要强调“趋”的主动性、自觉性,也强调要作为有心人,培养自己对“时”的感觉,通过积累和凝聚,让这种感觉成为随天、随机、随心、随时可“趋”的悟性。
对趋时本身的把握应该是辩证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深刻地理解与时偕行,我们就会发现,其根本精神在于追求一种既适应时代发展趋势,又适得事理之宜的理想境界,在于自觉遵循天道、地道、人道运行的规律。与时偕行,就需要看准时机,把握事物演进变化的规律,灵动自如,昂扬健行,生生不息;同时,与时偕行不仅意味着要跟上时代的步伐、不落伍于时代,而且也意味着不要“豪迈地”超越时代。在这变动不居的世界上,人们期待的是瓜熟蒂落、水到渠成的那一刻。那一刻,便是我们与时偕行的“时”。“违时不进”的保守主义,“超时而进”的激进主义,都不是“与时偕行”的准确诠释。在时的把握与动作上,“过”与“不及”都不行,要真正体现与时偕行。
在历史潮流跌宕涌进的过程中,始终能够“与时偕行”,的确不是一件容易事。通常,“时”与“势”往往相一致,体现出“天人合一”的和谐感、秩序感。如《周易》所说:“顺乎天而应乎人”。孙中山把这叫做“顺乎世界之潮流,适乎人群之需要”。但也会出现时势潮流与人群需要的矛盾,形成“时”的悖论。特别是一个社会要发生革命性变化的时候,“其时之义大矣哉”。这样大的“时”到来之际,就需要整合,并因势利导,不是等待不动作,而是动作,从微动开始,循序渐进。
宇宙的演化,社会的变迁,生命的遗传,都处在变化之中,充满着不确定性,即偶然性。命运就是这种偶然性。从《周易》对“趋时”的理解和阐释上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命虽不可改,运却可以转;把握了时运,也就是把握了命运。这里的“时”,是按照天道人事运行的大规律,各种事物勾连互动、各种因素相互影响而形成的“时”——时中蕴势、时中含机,势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机便成熟了,就可以变,也必然变;就应该动,不动就会错过机会。
“道莫盛于趋时”,宿命论认为世事变迁或个人遭际皆由命定,《周易》却通过对“时”的体察和把握,通过“趋时”的大智慧而超越了宿命论的观点,不能不说在理论思维上达到了一个制高点。                                        (作者为辽宁师范大学校长)
16.下列各项是对《周易》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周易》是对易卦象征意义作解说的卜筮书,同时又是一本哲学著作。 
B.《周易》中每一卦都体现着《周易·系辞》中“变通趋时”的要义。
C.《周易》认为,命虽不可改,运却可以转;把握了时运,也就是把握了命运。
D.《周易》认为世事变迁或个人遭际皆由命定,这一观点超越了宿命论。
17.下列各项是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时机、时效、时势、时宜等概念,都是在《周易》中所论及的“时”的概念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
B.要实现“趋时”的主动性、自觉性,就要培养自己对“时”的感觉,努力让这种感觉成为悟性。
C.在出现时势潮流与人群需要的矛盾时,我们要坚持“时”与“势”的一致性,体现出“天人合一”的和谐感、秩序感。
D.宇宙、社会、生命都处在变化之中,充满着不确定性,即偶然性。命运就是这种偶然性。
18.文章说“对趋时本身的把握应该是辩证的”,这个辩证包括哪两个方面,请根据文意简要说明。(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说说作者在文章的主体部分是从哪三个方面层层深入地论述“趋时”的深刻含义的。(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单选题  难度:中档

答案


16.D
17.C
18.(1)“看准时机,把握事物演进变化的规律”,答“‘违时不进’的保守主义,‘超时而进’的激进主义,都不是‘与时偕行’或“在时的把握与动作上,‘过’与‘不及’都不行”也可。(2)在“出现时势潮流与人群需要的矛盾”时,“需要整合,并因势利导,不是等待不动作,而是动作,从微动开始,循序渐进”。(每点3分)  
19、(1)论述《周易》中所论及的“时”的含义;(2)《周易》中的“趋时”的意思是怎样的;(3)《周易》对趋时的要求是辨证的。


16. 这恰恰是“宿命论”的观点)   
17. “在出现时势潮流与人群需要的矛盾时” ,“需要整合,并因势利导,不是等待不动作,而是动作,从微动开始,循序渐进”)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趋时——周易的大智慧曲庆彪我们时时..”主要考查你对  现代文阅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代文阅读

考点名称:现代文阅读

  • 现代文阅读掌握内容:

    各种文体有不同的命题规律和答题技巧,不能一概而论。
    相对来说说明文和议论文命题方向更集中,答题的格式也相对固定,规律性更强些。解题注重技巧。
    记叙文题型更丰富些,答案也更灵活。重在感悟和语言的表达。

    一、首先: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描写方法、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论证方法这些重要要素一定要把握住。  
    二、其次:
    (1)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2)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3)语句特色评价用词: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  
    (4)文段中关键词语、短句的分析:在题目的题干中出现了加引号的词语或句子,往往表明分析的对象源出于原文,在分析时应贯彻这样的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也就是说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考虑。  
    (5)理解词语在选文中的意思和在语境中的含义: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两点:一是这个词可能不再具有词典中的含义,而是特定语境中的特殊含义。二是要理解词语的语境含义首先必须正确理解词语所在的语境。如《藤野先生》一文中“实在是标致极了”一句中的“标致”。  
    (6)语句作用、含义分析题:
    ①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 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②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③说明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准确、生动)。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议论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论点(或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或是所在段的分论点)以及议论文语言的特色。
    ④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点明题旨的句子;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总结全文的句子;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 
    (7)指明语句所用的写作方法:一定要注意文体特征和名词使用的准确性。  
    ①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②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推动情节发展;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突出、深化主题。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