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题。远山严阵⑴在我的窗口的远方,有一片远山。⑵晴朗的日子,当我在晨光澄明间第一次打开窗子,我会发现,它是在一片无边的浅蓝中的一缕静悄无声的黛青-语文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高中语文 > 现代文阅读/2019-01-2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题。
远山
严阵
⑴在我的窗口的远方,有一片远山。
⑵晴朗的日子,当我在晨光澄明间第一次打开窗子,我会发现,它是在一片无边的浅蓝中的一缕静悄无声的黛青,而在黄昏,当我最后一次把窗子关上以前,映入我眼帘的它,却是一道朦胧的神秘的金紫。
⑶当风雨如晦云飞雾涌时,我虽然看不见它的影子,但我知道,此时此刻,它依旧守在那儿,默默地静静地无怨无悔地守在那儿,因此在看不到它的时候,从一直涌到我窗口的风云的气息中,我却能感受到它的另一种美,那种既无黛青又无金紫而却是不用任何一种颜色表达的看起来并不存在而实际上却分明存在着的令人只能无穷的意会到的那种美,那种并不为人发现的美。
⑷我惊异于初冬季节的一个早晨,当一夜小雪过后,在片云不见的蓝空的边际出现一弧柔美的银色曲线的时候,我真的惊愕于它的绝妙,那在万花纷谢千树凋零的季节显现出的那种无与伦比的淡薄和不可思议的清远。
⑸我曾到过黄山、泰山、庐山和峨眉。可是,我所有见到的,却只能是见到,我所有登临的却只能是登临。于是我在兴高采烈过后,渐渐感悟到:人生的一览无余是多么地让人追索永世,而又是多么地令人感到可怕。
⑹而远山却不。
⑺它永远不会让那一抹黛青变成真实的绿树芳草,它永远不会让那一道金紫变成具体的茅屋桑田,它也不会让那迷蒙的烟雨变成可以听得到可以看得见的小溪和池塘,它同样也不会让那一弧银白变为崚嶒岩石和凋落的园林。
⑻那是你吗?我从我的打开的窗口远远地望着它。没有握手。没有面对面的看清脸上的每一条深深纹络。它给予我的,只是一个遥远的模糊的微笑,只能靠朝思暮想去补充的微笑。
⑼那是你吗?它有时只是蓦然一现随之便销声匿迹。我知道它是在它在的地方,但我希望那云,那雨,那雾,那雪,一直笼罩着它,只给我留下一个第六感觉的空间。
⑽那是你吗?只和我隔着一扇门,只和我隔着一条路,只和我隔着一个季节,只和我隔着一片云也似的流年。我依稀地看到你。没有点头,没有摇头。没有承袭,也没有许诺。那是永远的不缺陷的缺陷。那是永远的不圆满的圆满。
⑾我曾经试图走近你,可是我又不能走近你,因为,当我真的走近你,真的走进你的你,我便会失去你留给我的那一缕黛青,那一缕永远无法解释的黛青。我也会失去你展示在我视觉里的那一抹金紫,那一抹永远无法猜测的金紫。同时,我也会永远失去你隐入轻云薄雾中留给我的那种感觉,那种虚虚的无比神秘的,仿佛在初雪轻掩的荒原上留下的一行似曾相识的时而消失时而复现的脚印的感觉。我也会失去你出现在天际线上的那一弧银白,那永远也无法代替的至纯至圣的梦影。
⑿我曾经试图走近你,可是我又不能走近你,因为,当我真的走近你,你那远山的所有的魅力,便会在了无距离了无界限之间顷刻消失,而与此同时,你便不再是我的远山,而却是别人的远山了。
⒀距离是什么?距离是一个空间。距离是什么?距离是一个时间。因此,人只有在一定的时空之外,才有可能领略到某种真正的完美,并有可能将它永远收入你终生的美丽的珍藏之中。
⒁在我的窗口的远方,有一片远山。
( 选自2003年12月06日《人民日报》,有删节)
16.小题1:作者说:“那是永远的不缺陷的缺陷。那是永远的不圆满的圆满。”这话是否矛盾?为什么?(4分)
17.小题2:请结合文章的有关段落,举例赏析作者是怎样将描写、抒情、说理融为一体的。(5分)
18.小题3:作者感悟到“人生的一览无余是多么地让人追索永世,而又是多么地令人感到可怕”。你同意吗?请谈谈你对此的看法。(6分)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中档

答案


小题1:(4分)
不矛盾。远山是缺陷与圆满的矛盾统一体。因为远山有永远也无法代替的至纯至圣的美,这没有缺陷;但远山因其远,“我”无法走近她,所以又是令人遗憾的缺陷。
这种遗憾是永远的不圆满,但正因为“我”无法对远山一览无遗,才让人领略到它朦胧神秘的美及精妙绝伦的丰姿魅力,觉得它无可挑剔真正完美,才有可能将它收入终生的美丽的珍藏之中,在人世间各种各样的侵蚀中,捍卫住心中那一方“至纯至圣的梦影”,所以这是不圆满中的圆满。
小题2:(5分)答案示例1:例如文章的最后几段,作者用深情的呼告,再次描绘远山的一缕黛青,一抹金紫,那远远的依稀可见的的山影,抒发对远山至纯至圣之美的挚爱,说明“我又不能走近你”是因为怕远山的魅力顷刻消失,说明有一定的时空距离,才可能领略到真正的完美的道理。
答案示例2:例如文章的开头几段,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写了远山的自然之美,深情地赞美远山只能无穷地意会到的、不为人发现的美,那种无与伦比的淡薄和不可思议的清远。通过与登临过的其他山峰对比,阐发自己对追索人生永世的恐惧,感悟到人生一览无余就索然无味。
小题3:(6分)
答案示例:
⑴同意。人的一生都在不断地追求,但当所有的人生目标与愿望实现了之后,就会感到索然无味甚至是幻灭的痛苦。尽管如此,人生依然不能停下追求的脚步,这是人生的无奈。因此,要让理想与现实间保持一定的距离,才能使人生实现真正的圆满。
⑵不同意。人的一生最可贵之处在于不懈地追求,踏实地生活。结果也许不能使人如愿,但却不能抹杀追求过程的意义;面对现实也许令人失望,但却胜过一切虚幻的美好。
⑶辩证地看。


小题1:无
小题2:无
小题3:无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题。远山严阵⑴在我的窗口的远方,有一片远..”主要考查你对  现代文阅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代文阅读

考点名称:现代文阅读

  • 现代文阅读掌握内容:

    各种文体有不同的命题规律和答题技巧,不能一概而论。
    相对来说说明文和议论文命题方向更集中,答题的格式也相对固定,规律性更强些。解题注重技巧。
    记叙文题型更丰富些,答案也更灵活。重在感悟和语言的表达。

    一、首先: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描写方法、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论证方法这些重要要素一定要把握住。  
    二、其次:
    (1)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2)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3)语句特色评价用词: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  
    (4)文段中关键词语、短句的分析:在题目的题干中出现了加引号的词语或句子,往往表明分析的对象源出于原文,在分析时应贯彻这样的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也就是说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考虑。  
    (5)理解词语在选文中的意思和在语境中的含义: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两点:一是这个词可能不再具有词典中的含义,而是特定语境中的特殊含义。二是要理解词语的语境含义首先必须正确理解词语所在的语境。如《藤野先生》一文中“实在是标致极了”一句中的“标致”。  
    (6)语句作用、含义分析题:
    ①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 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②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③说明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准确、生动)。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议论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论点(或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或是所在段的分论点)以及议论文语言的特色。
    ④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点明题旨的句子;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总结全文的句子;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 
    (7)指明语句所用的写作方法:一定要注意文体特征和名词使用的准确性。  
    ①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②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推动情节发展;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突出、深化主题。  
    (8)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
    ①这种题目往往就是限定不能直接原文中的语句来回答,从另个层面上来说,也就是暗示你原文中有相关语句,所以首先应该找出原文中的相关语句;
    ②其次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将原文中的语句变成自己的话,可以采用下列方法:概括大意法,适用于原文相关句子较长的情况;解释重点词法,适用于原文语句中有生僻词;变换句式法,适用于原文使用的是疑问、设问、反问的语意未能完全明确的句子,而题目又要求作出明确表达的情况。 
    (9)根据阅读短文的感受谈自己的看法或体会:
    用第一人称;采用1+2或1+3的形式,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如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注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
    ①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
    ②说明顺序:所谓合理的说明顺序,是指能充分表现事物或事理本身特征的顺序,也是符合人们认识事物、事物规律的顺序。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等。
    ③论证方法:指的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论据之间逻辑关系的纽带。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引证法)、喻证法(打比方)、对比法。
    ④论点:论点,又叫论断,是作者所持的观点。在较长的文章中,论点有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之分。  
    中心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的最基本看法。是作者在文章中所提出的最主要的思想观点,是全部分论点的高度概括和集中。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