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前些天,我参加了一个人才问题的讨论会。有人私下给毛遂提了条意见:“好表现自己。”我大吃一惊。这不是冤枉好人吗?仔细一想,毛遂也是表现自己。倘不-语文
题文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前些天,我参加了一个人才问题的讨论会。有人私下给毛遂提了条意见:“好表现自己。” 我大吃一惊。这不是冤枉好人吗?仔细一想,毛遂也是表现自己。倘不表现自己,怎么能自荐呢! 原来,毛遂自荐并不避嫌疑。他本来就认为:有才能的人,就象放在布袋里的锥子,一定会冒出尖来。不冒尖,你怎么晓得他有才!千里马之所以能被伯乐发现,还不是因为千里马长啸一声地表现自己吗? 我们赞扬毛遂,说到底,就是赞扬毛遂敢于表现自己。这点,是过去所有赞扬毛遂的文章不曾点穿的。我敢说。 近些年来,自荐之风盛行。这是改革之举。然而,“好表现自己”的帽子,还畅销于市场。要不,怎么会把这顶帽子戴在毛遂头上? 跟“好表现自己”相反,“不表现自己”,从来都是作为一种谦逊的美德加以肯定。众目睽睽之下,谁能说不要这种美德? 于是乎,明明是错误不能顶,明明是好事不能做,明明有意见不能提,明明有主意不能讲。怕啊,怕背“好表现自己”之名啊。 “不能表现自己”的“美德”误了多少事?如果有可能作个统计,误事的总数,平均分配到每个中国人头上,怕是谁都不会有一张笑脸。 “不表现自己”,不是美德。 “表现自己”,是表现自己的才能,表现自己的智慧,表现自己的价值。表现自己对人类的贡献。试想,每个 国人都这样去“好表现自己”,毛遂何其多也,我们堪称“毛遂之国”了。 “表现自己”,是要有气魂的。 在某些人眼里,“表现自己”跟“野心”、“风头主义”是同义语,犹如洪水猛兽般的吓人。有志于干一番事业的人,全然不考虑这些。他们像毛遂一样不避嫌疑。他们明智地感到自己的社会责任。“世事我曾抗争,成败不必在我。”“表现自己”,表现的就是做人的那么一点精神。 改革的今天 ,应当受到指责的,倒不是“好表现自己”,而是那种害怕困难,得过且过,唯唯诺诺,相互推诿,不负责任,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不敢表现自己的人。 不敢表现自己,就不会有民族的朝气,事业的创造,历史的开拓。 “不表现自己”,是表现了自己的落后。 “表现自己”,是表现自己的进取。 “风头主义”、“野心”,跟表现自己无缘。优秀运动员李宁,把在奥运会上“表现自己”夺得的三枚金牌,都送给了他的老师、教练和保健医生,自己只留下银牌。他说:银牌才能说明自己的不足。这是“表现”中的另一种表现:在荣誉面前的表现。 我们能不为表现者的表现喝彩么?(《毛遂不避嫌疑》) 1 、在文中,“表现自己”是指 。(40字内)“不表现自己”是指 等行为。(30字内) 2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10字内) 作者分两步进行论证: (1) (30字内) (2) (40字内) 3 、文章结尾处,作者用了一个自然段专谈了“风头主义”“野心”跟“表现自己”无缘。这样写在表达上的作用是: 。(45字内) 4 、下列说法与原文不符的两项是:( )
|
答案
1 表现自己的才能,表现自己的智慧,表现自己的价值,表现自己对人类的贡献;错误不能顶,好事不能做,意见不能提,主意不能讲 。 2 、 要敢于表现自己( 1 )对“表现自己”和“不表现自己”的不同含义作诠释;( 2 )进一步联系“改革的今天”,指责“不表现自己”的错误和影响,赞扬“表现自己”是进取的表现。 3 、 可使“表现自己”的概念更加明确,使读者彻底弄清什么才是“表现自己”,以杜绝概念混淆。 4 、 C D |
1. 2. 3. 4.( C 、“不必”一词是“不一定”的意思 D 、后一“表现”作为前一段的结语是指第十七段李宁的表现,作为全文的结语指本论部分作者对“表现自己”的种种论述。) |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前些天,我参加了一个人才问题的讨论会..”主要考查你对 现代文阅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代文阅读
考点名称:现代文阅读
- 现代文阅读掌握内容:
各种文体有不同的命题规律和答题技巧,不能一概而论。
相对来说说明文和议论文命题方向更集中,答题的格式也相对固定,规律性更强些。解题注重技巧。
记叙文题型更丰富些,答案也更灵活。重在感悟和语言的表达。
一、首先: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描写方法、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论证方法这些重要要素一定要把握住。
二、其次:
(1)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2)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3)语句特色评价用词: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
(4)文段中关键词语、短句的分析:在题目的题干中出现了加引号的词语或句子,往往表明分析的对象源出于原文,在分析时应贯彻这样的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也就是说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考虑。
(5)理解词语在选文中的意思和在语境中的含义: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两点:一是这个词可能不再具有词典中的含义,而是特定语境中的特殊含义。二是要理解词语的语境含义首先必须正确理解词语所在的语境。如《藤野先生》一文中“实在是标致极了”一句中的“标致”。
(6)语句作用、含义分析题:
①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 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②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③说明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准确、生动)。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议论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论点(或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或是所在段的分论点)以及议论文语言的特色。
④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点明题旨的句子;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总结全文的句子;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
(7)指明语句所用的写作方法:一定要注意文体特征和名词使用的准确性。
①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②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推动情节发展;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突出、深化主题。
(8)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
①这种题目往往就是限定不能直接原文中的语句来回答,从另个层面上来说,也就是暗示你原文中有相关语句,所以首先应该找出原文中的相关语句;
②其次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将原文中的语句变成自己的话,可以采用下列方法:概括大意法,适用于原文相关句子较长的情况;解释重点词法,适用于原文语句中有生僻词;变换句式法,适用于原文使用的是疑问、设问、反问的语意未能完全明确的句子,而题目又要求作出明确表达的情况。
(9)根据阅读短文的感受谈自己的看法或体会:
用第一人称;采用1+2或1+3的形式,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如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注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
①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
②说明顺序:所谓合理的说明顺序,是指能充分表现事物或事理本身特征的顺序,也是符合人们认识事物、事物规律的顺序。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等。
③论证方法:指的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论据之间逻辑关系的纽带。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引证法)、喻证法(打比方)、对比法。
④论点:论点,又叫论断,是作者所持的观点。在较长的文章中,论点有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之分。
中心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的最基本看法。是作者在文章中所提出的最主要的思想观点,是全部分论点的高度概括和集中。
分论点是从属于中心论点并为阐述中心论点服务的若干思想观点。各分论点也需要加以论证。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是被证明与证明关系。凡经证明而立得住的分论点,也就成为论证中心的有力论据。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名著的遭遇李洁非文学名著,总是吸引影视改编者的注意力,然而,改编得好的偏偏又很少。文学名著作为叙事艺术精品,给影视剧的编导预备了坚实的基础-语文
下一篇: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窗外,飞舞的雪花中,那丛迎春开得正闹。白雪映衬黄花,金灿灿的。刚从学校回来过寒假的我忽然心动,踏雪寻春去!妹妹正随三毛在撒哈拉大沙漠里遨游-语文
零零教育社区:论坛热帖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