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女教师的特异功能张玉庭假如没有粉笔,你知道怎么上课吗?请准许我给你讲个故事。这故事发生在一个偏僻的小村庄,村头有一个小小的学校。有一天,上课必-语文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高中语文 > 现代文阅读/2019-01-2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女教师的特异功能              张玉庭
假如没有粉笔,你知道怎么上课吗?
请准许我给你讲个故事。
这故事发生在一个偏僻的小村庄,村头有一个小小的学校。
有一天,上课必需的粉笔突然用完了。女教师便想了个办法。她找了杯清水,然后对孩子们说:“来,老师蘸着水在黑板上写,上课——”
孩子们懂事地点了点头,答应了。
于是,她一笔一画地教,孩子们一笔一画地学。
当然了,这需要速度——因为,只要教得慢了点,或者记得慢了点,那用水写的字就立刻干了,看不见了。
这以后,每当没有粉笔的时候,女教师就以水代笔;而可怜的孩子们,也就渐渐地适应了这种奇怪的上课方式。
一天,女教师哭了。她想起鲁迅笔下的孔乙己。那蓬头垢面的孔乙己,为了教咸亨酒店的小伙计认字,曾用他的长指甲蘸着酒,在柜台上写过“茴香豆”的“茴”字,可是今天,她—— 一位亭亭玉立的女教师却要用那仙女般的纤纤玉指,蘸着水在黑板上写字,在冰凉冰凉的黑板上耕耘了!
可她想想,又笑了。
她从容,坦然,一如既往。
又一天,她走进教室,正准备上课,突然发现杯子里的水已全部漏完。——也难怪,那盛水的杯子太陈旧了,陈旧得能让人想起这个古老民族的沉重的历史。
没有水,怎么板书?
没有水,怎么上课?
也就在这山穷水尽的时刻,女教师突然感到,从她右手的手指尖上,正在不断地渗出亮晶晶的水珠——
水!
水!
有水就能上课!
女教师猛然地转身,在黑板上滔滔不绝地写起来。
她写得飞快。孩子们也记得飞快。
就这样,每当她转身板书的时候,那指尖上的水珠也就恰到好处地冒了出来。
天!她从此有了特异功能!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这种古怪教育的奇异结果,便是造就了一批可以高速理解、高速记忆、高速运算的神童。也正是由于这种奇异的高速度,这批神童被一所著名大学破格录取了。
后来,有人专门研究过这批神童,发现他们都具有特异功能:凡是被泪水浸泡过的地方,他们都能准确的断定,这里曾经发生过什么,是悲剧,还是喜剧。
那么,从女教师的手指上奔涌而出的那些液体,究竟是什么呢?
有人化验过,那水,与泪水的化学成分一模一样……
(报载,在七届人大召开的一次分组讨论会上,一位来自山区的小学教师,曾含着泪讲了这样一件事:因为没有经费,买不起粉笔,他们曾用手蘸着水,在黑板上写字。)
(选自《小小说选刊》,略有改动)
1.下列对小说内容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在偏僻贫穷的村庄学校,女教师以虔诚的态度履行着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她发明了“以水代笔”的“奇怪的上课方式”。
B.越是艰苦的环境越能激发人们的创新灵感,女教师就是在艰苦环境里发明了这种“奇怪的上课方式”,从而神奇般地造就了一批神童。
C.作者用“亭亭玉立”和“仙女般的纤纤玉指”来刻画女教师的美好形象,她用女性的纤柔承担起振兴贫困山区教育的责任。
D.我们这个古老的民族就像那个漏水的杯子,在过去的岁月里我们遗漏了太多的机遇,它让女教师有了沉重的使命感。
E.作者在小说中表达了他对现实环境的强烈忧患和吁求,但对人物又充满了诗意的赞美,让人悲也让人喜,引人动情,也发人深思。
2.女教师就“以水代笔”为学生上课。可是有一天,女教师“哭了”,后来又“笑了”。分别分析这一“哭”一“笑”所蕴含的人物的思想感情。(4分)
⑴“哭”:
⑵“笑”:
3.简述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深刻含义。(6分)
⑴凡是被泪水浸泡过的地方,他们都能准确的断定,这里曾经发生过什么,是悲剧,还是喜剧。
答:
⑵那水,与泪水的化学成分一模一样……
答:
4.“就在这山穷水尽的时刻,女教师突然感到,从她右手的手指尖上,正在不断地渗出亮晶晶的水珠——”小说的情节从这里开始发生了奇异的变化。请指出作者运用了什么创作手法,并作具体分析。(4分)
答: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中档

答案


1.B  D
2.⑴“哭”:她从孔乙己失魄落难、穷困潦倒中看到了自己的现实处境和山区教育的困窘。
⑵“笑”:能用自己的手指蘸水上课,丰富孩子们的心灵,毕竟是崇高的事,值得高兴。(本题共4分,每小题各2分。意思对即可。语句不通顺,扣1分。)
3.⑴他们经过生活的磨难,能够准确地去感受生活,去体验人类的不同情感
⑵女教师的教育生涯充满艰辛与苦楚,她为山区贫穷落后的教育现状而悲哀。
(本题共6分,每小题各3分。意思对即可。语句不通顺,扣1分。)
4.下面仅是参考答案举例,答案不限于以下三种。
⑴作者借鉴了神话的创作手法,把情节的发展描写得充满诗意,对女教师圣洁的精神世界和她用不懈的忠诚所创造出的奇迹的由衷赞美。
⑵小说前半运用的是写实手法,从这里开始展开了浪漫的想象,既是对女教师焦虑之情的安抚,也是对心绪难平的读者的报答。
⑶作者借助幻想和荒诞的手法,用无稽的情节表现良好的愿望,展现了作者在令人不安的教育现状中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和吁求。


1.(B项,“越是艰苦的环境越能激发人们的创新灵感”在文本中缺乏依据。D项,文本中关于杯子的议论并没有“遗漏了太多的机遇”的意思,文本中的“沉重”也不是指女教师“沉重的使命感”。)(本题共4分,答对一个得2分,答对两个得4分。答案超过两个的,本题不得分。)
2.
3.
4.(本题4分,指出其所运用的小说创作手法,2分;能结合小说内容作具体分析,2分。)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女教师的特异功能张玉庭假如没有粉笔,你知..”主要考查你对  现代文阅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代文阅读

考点名称:现代文阅读

  • 现代文阅读掌握内容:

    各种文体有不同的命题规律和答题技巧,不能一概而论。
    相对来说说明文和议论文命题方向更集中,答题的格式也相对固定,规律性更强些。解题注重技巧。
    记叙文题型更丰富些,答案也更灵活。重在感悟和语言的表达。

    一、首先: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描写方法、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论证方法这些重要要素一定要把握住。  
    二、其次:
    (1)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2)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3)语句特色评价用词: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  
    (4)文段中关键词语、短句的分析:在题目的题干中出现了加引号的词语或句子,往往表明分析的对象源出于原文,在分析时应贯彻这样的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也就是说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考虑。  
    (5)理解词语在选文中的意思和在语境中的含义: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两点:一是这个词可能不再具有词典中的含义,而是特定语境中的特殊含义。二是要理解词语的语境含义首先必须正确理解词语所在的语境。如《藤野先生》一文中“实在是标致极了”一句中的“标致”。  
    (6)语句作用、含义分析题:
    ①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 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②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③说明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准确、生动)。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议论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论点(或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或是所在段的分论点)以及议论文语言的特色。
    ④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点明题旨的句子;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总结全文的句子;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 
    (7)指明语句所用的写作方法:一定要注意文体特征和名词使用的准确性。  
    ①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②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推动情节发展;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突出、深化主题。  
    (8)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
    ①这种题目往往就是限定不能直接原文中的语句来回答,从另个层面上来说,也就是暗示你原文中有相关语句,所以首先应该找出原文中的相关语句;
    ②其次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将原文中的语句变成自己的话,可以采用下列方法:概括大意法,适用于原文相关句子较长的情况;解释重点词法,适用于原文语句中有生僻词;变换句式法,适用于原文使用的是疑问、设问、反问的语意未能完全明确的句子,而题目又要求作出明确表达的情况。 
    (9)根据阅读短文的感受谈自己的看法或体会:
    用第一人称;采用1+2或1+3的形式,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如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注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
    ①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
    ②说明顺序:所谓合理的说明顺序,是指能充分表现事物或事理本身特征的顺序,也是符合人们认识事物、事物规律的顺序。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等。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