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神州遍地小洋楼(有删节)冯骥才如今,小洋楼就像手机那样,从城市到乡村,从少数人的奢侈到遍地开花般的普及。从一种时髦到一种狂潮,神州大地上一个个风-语文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高中语文 > 现代文阅读/2019-01-2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神州遍地小洋楼(有删节)
           冯骥才
如今,小洋楼就像手机那样,从城市到乡村,从少数人的奢侈到遍地开花般的普及。从一种时髦到一种狂潮,神州大地上一个个风情各异的古村古镇,转瞬之间变成一片片洋楼群。它们傲立于山野,突现于平原,它们和这里的历史没有关系,和周围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全无关系。一次我驱车从杭州到全华,两边车窗外的景现叫我震惊不已,那些青瓦粉墙的村舍已经荡然无存,满山遍野全换成了这种舶来的简易的小洋楼!在这波澜壮阔的小洋楼的海洋里,不仅荡涤了一切历史的积淀,更重要的是--它显示着今日国人对外来的强势文化的倾倒。这种在心理上失去了文化的自信,才是最应该被重视的。
至于城市,问题更要严重一些。在"旧城改造"不断增加的势头下,成片的历史街区被刮地铲去,然后把地皮交给开发商。开发商为了房子好销,顺应大势,当然是愈洋愈好。于是,城市被开发商们一块块买去,街道没有了.全变成了小区,原先那些美丽的街名和地名也被抛掉;高高矮矮的洋式的楼群拔地而起.最后再起上种种洋气十足的名字,如"罗马花园""巴黎广场""美国小镇""西班牙城堡""香榭里舍别墅"等等。于是我们各地的中国人都拔寨起程,离开历史,进入这种千篇一律的商品性质的"洋人的天地"中来!
我们就这样"走向世界"吗?我们仅仅住在这些洋楼和洋地名里也会沾沾自喜吗?我们总说洋人如何倾倒于中华文化,为什么他们的城市里却没有"西安广场""龙城""长城别墅""飞天公寓"和"颐和园"?
应该承认,对强势的西方文化的认同与逢迎,是时下人们的一种心理趋势。不仅地名,连各种各样的店名、商品名称、乃至人名,也常常以起一个洋名为时尚。
在这样的弱势及至劣势的文化环境中,一个青年演员穿上日本军旗服无知地招摇过市,便不足为怪了。由此想想看,我们的下一代在如此的环境里耳濡目染,还会有多强的文化的自尊与自信?
在当今"全球化"时代,各种文化的相互吸纳与融合十分自然,并不可怕。但很重要的一点是对自己的文化的态度。这一点,倒是应该好好看一看欧洲与日本,他们的文化早已与世界相融,但他们对自己的文化却充满了自豪感与光荣感。而我们为什么一提到传统便被认做"抱残守缺"?一说"现代"就一准是"洋式"的!难道我们创造不出灿烂迷人的东方血型的现代文化?我们只会模仿洋人吗?
记得前两年,报上常常见到一句话,便是要城市"高起来,亮起来,洋起来"。这"高、亮、洋"三个字都很值得推敲。把高楼大厦和灯火辉煌视为现代化城市的标准,恐怕多半
来自于对纽约与芝加哥的印象;这只是一种肤浅的感官印象.,一种对现代都市的非理性的误解。至于"洋起来"就有些荒唐了。一位外国朋友曾经笑着问我:"什么叫'洋起来',
是不是要和我们一样?"他这句话是玩笑.却使我挺尴尬。我只能用玩笑打个岔,还带点狡辩:
"洋起来就是多一些你们洋人来。"
他听了,不再说,还是笑,却令我更加尴尬。我心里暗暗地骂我们一些国人的糊涂!说糊涂还好,这实际上是一种文化的自我轻贱。
在全球一体化的时代,任何民族既立足在自己的经济实力上,更立足在自己独有的文化中。在文化上,自觉地自我轻贱很危险,不自觉地自我轻贱更危险。我常常从这个视点上,不无忧心地注视这神州大地上方兴未艾的小洋楼们,却不知该怎么办。
1..在这篇文章中.作者提到了哪些发人深省的普遍现象?
用自己的话分条简要概括。(6分)
2.透过现象,作者看到什么样的本质?(4分)
3.作者在文中说"应该好好看一看欧洲与日本".是为了说明什么?(4分)
4.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  (    )
A.作者对"神州遍地小洋楼"满怀忧虑,是因为这些小   洋楼与当地的历史没有关系.和周围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也全无关系。
B.文章前两段中,作者含蓄地告诉我们,经济的繁荣必然导致文化的衰落,这也是我们"走向世界"的必然代价。
C文中"我们总说洋人如何倾倒于中华文化……·颐和园'?"一句,是作者运用反语的修辞告诉我们.洋人其实很轻视中华文化。
D.作者在文中说"一个青年演员穿上日本军旗服无知地招摇过市,便不足为怪了"。之所以"不足为怪",是因为认同和逢迎强势文化已成为时下人们的一种心理趋势。作者在文中满怀忧虑,同时又满怀期待,字里行间透出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和尊崇,但并不盲目排斥外
来文化。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中档

答案


1.(1)神州遍地小洋楼   (2)城市建设千篇一律,一味追求洋味;    (3)地名、店名、商品名称乃至人名也常常以起洋名为时尚。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2.对外来的强势文化的认同和逢迎已成为今日国人的一种心理趋势,并正在失去对本民族文化的自尊和自信。(4分,意思对即可)
3.为了说明各种文化的吸纳和融合十分自然,并不可怕,但必须立足在本民族文化的基础上(2分),也只有立足本民族文化,我们才能创造出灿烂迷人的东方血型的现代文化(2分)。
4.DE


1.
2.
3.
4.(作者对“神州遍地小洋楼”满怀忧虑,主要是因为作者看到这显示着今日国人对外来强势文化的倾倒,故A不对;B是无中生有;“我们总说洋人如何倾倒于中华文化,……‘颐和园’?”一句并没有运用反语,这句话并不能说明洋人轻视中华文化,而是说明洋人尊重本民族文化,故C也不对)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神州遍地小洋楼(有删节)冯骥才如今,小洋楼..”主要考查你对  现代文阅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代文阅读

考点名称:现代文阅读

  • 现代文阅读掌握内容:

    各种文体有不同的命题规律和答题技巧,不能一概而论。
    相对来说说明文和议论文命题方向更集中,答题的格式也相对固定,规律性更强些。解题注重技巧。
    记叙文题型更丰富些,答案也更灵活。重在感悟和语言的表达。

    一、首先: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描写方法、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论证方法这些重要要素一定要把握住。  
    二、其次:
    (1)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2)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3)语句特色评价用词: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  
    (4)文段中关键词语、短句的分析:在题目的题干中出现了加引号的词语或句子,往往表明分析的对象源出于原文,在分析时应贯彻这样的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也就是说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考虑。  
    (5)理解词语在选文中的意思和在语境中的含义: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两点:一是这个词可能不再具有词典中的含义,而是特定语境中的特殊含义。二是要理解词语的语境含义首先必须正确理解词语所在的语境。如《藤野先生》一文中“实在是标致极了”一句中的“标致”。  
    (6)语句作用、含义分析题:
    ①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 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②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③说明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准确、生动)。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议论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论点(或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或是所在段的分论点)以及议论文语言的特色。
    ④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点明题旨的句子;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总结全文的句子;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 
    (7)指明语句所用的写作方法:一定要注意文体特征和名词使用的准确性。  
    ①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②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推动情节发展;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突出、深化主题。  
    (8)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
    ①这种题目往往就是限定不能直接原文中的语句来回答,从另个层面上来说,也就是暗示你原文中有相关语句,所以首先应该找出原文中的相关语句;
    ②其次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将原文中的语句变成自己的话,可以采用下列方法:概括大意法,适用于原文相关句子较长的情况;解释重点词法,适用于原文语句中有生僻词;变换句式法,适用于原文使用的是疑问、设问、反问的语意未能完全明确的句子,而题目又要求作出明确表达的情况。 
    (9)根据阅读短文的感受谈自己的看法或体会:
    用第一人称;采用1+2或1+3的形式,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如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注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
    ①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
    ②说明顺序:所谓合理的说明顺序,是指能充分表现事物或事理本身特征的顺序,也是符合人们认识事物、事物规律的顺序。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等。
    ③论证方法:指的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论据之间逻辑关系的纽带。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引证法)、喻证法(打比方)、对比法。
    ④论点:论点,又叫论断,是作者所持的观点。在较长的文章中,论点有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之分。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