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短文,完成7-9题(每题4分)举头望明月●孙雁群李白,一个伟大的行吟诗人,在他步履匆匆的漂泊生涯中,曾经无数次在静夜中举头眺望故乡的明月,也曾经无数次低头写下思月伴-语文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高中语文 > 现代文阅读/2019-01-2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阅读短文,完成7-9题(每题4分)
举头望明月
●孙雁群
李白,一个伟大的行吟诗人,在他步履匆匆的漂泊生涯中,曾经无数次在静夜中举头眺望故乡的明月,也曾经无数次低头写下思月伴月邀月吟诵天山月长安月的华美诗章。但让人念念不忘的还是这首《静夜思》,简单明了,不枝不蔓,径直走进每一个异乡游子的心灵深处。
  这就是朴素的力量!在古人的笔下,月亮是皎洁的,月亮是富于想象的,月亮也是善解人意的。它看过思妇在月下捣衣,它听过游子在月下吹笛,它祝福过“人约黄昏后”的双双倩影,它也感叹过“飞镜又重磨”的白发欺人。遗憾的是,今天的月亮已经无法让人体味“月明人尽望”、“千里共婵娟”那样纯美的思念和祝福了。张若虚说“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时也许认为一轮明月亘古不变,他并不知道,今时的月亮已经没有古时的诗意,而且那个不能发光的球体,在现代科技的高分辨率的拍摄中,不仅尽失神秘,而且变得裸露、憔悴而苍凉。
  如果你留心,你就会发现城市的月亮是孤独的和苍白的,多变而跋扈的霓虹一直向高空肆虐,而那个纯洁而温和的“白玉盘”,则被挤向远远的天际。灯火通明,夜夜笙歌,人为的光明已经撕裂了城市的黑暗,而高楼、车流以及喧闹的人群也把属于月夜的宁谧和悠远一扫而空。在这样纷繁的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争强好胜让我们充满棱角,追赶潮流让我们失去耐心。我们用不断制造的光明来驱赶黑暗,我们用灯红酒绿的繁杂来掩盖明月的清朗。举头望明月已经成为一种奢侈,慢生活时代更是一种遥远的梦想:没有举杯邀月的闲情,没有月下小酌的雅致,更没有踏月归来的亲切和温暖。
  举头望明月,应该属于乡村的静夜,属于迟子建所谓的“处子般鲜润的、干干净净的黑暗”。如果我能够,我一定要再看一看古时的月亮或者像古人一样再看一次月亮,在某一个凉爽的季节,在某一处淳朴的山寨,那里,应该有沉默的山林,简洁的房舍,漾起点点银光的汤汤小河,和无边高远的辽阔的苍穹。
  1996年我在鱼木寨举头望明月,2000年我在周庄低头思故乡。但现在,这一个美丽的山寨,这一个淳朴的古镇,都已经成了车如流水马如龙的旅游胜地,明月之下,星光之中,抢占主角位置的应该是更为热闹的民俗的或者文化的表演吧。
  又到中秋月圆时,那满天的清辉,遍地的银光,有多少思念与牵挂都在静静地对月倾诉……
  (2008年9月11日《张家港日报》)
7.简析本文的行文思路。
  8.作者为什么说“举头望明月,应该属于乡村的静夜”?
  9.文章把古代月亮与现代月亮进行对比,有什么作用?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中档

答案

  7.以李白的诗引出话题,写古代月亮,写出了“月亮是富于想象的,月亮也是善解人意的”。然后写现代生活的发展,都市的快节奏,使我们“没有举杯邀月的闲情,没有月下小酌的雅致,更没有踏月归来的亲切和温暖”。最后点出了适合“举头望明月”的氛围,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纯朴生活的向往。
  8.乡村的静夜,有一种清新、朴素、自然的氛围,可以体会举杯邀月的闲情,月下小酌的雅致,踏月归来的亲切和温暖;适合于倾诉思念与牵挂。
  9.一则表现了作者对富有诗意的纯朴生活的向往,再则表现了对纷繁的快节奏的现代社会的无奈和厌弃。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短文,完成7-9题(每题4分)举头望明月●孙雁群李白,一个伟大的..”主要考查你对  现代文阅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代文阅读

考点名称:现代文阅读

  • 现代文阅读掌握内容:

    各种文体有不同的命题规律和答题技巧,不能一概而论。
    相对来说说明文和议论文命题方向更集中,答题的格式也相对固定,规律性更强些。解题注重技巧。
    记叙文题型更丰富些,答案也更灵活。重在感悟和语言的表达。

    一、首先: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描写方法、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论证方法这些重要要素一定要把握住。  
    二、其次:
    (1)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2)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3)语句特色评价用词: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  
    (4)文段中关键词语、短句的分析:在题目的题干中出现了加引号的词语或句子,往往表明分析的对象源出于原文,在分析时应贯彻这样的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也就是说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考虑。  
    (5)理解词语在选文中的意思和在语境中的含义: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两点:一是这个词可能不再具有词典中的含义,而是特定语境中的特殊含义。二是要理解词语的语境含义首先必须正确理解词语所在的语境。如《藤野先生》一文中“实在是标致极了”一句中的“标致”。  
    (6)语句作用、含义分析题:
    ①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 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②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③说明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准确、生动)。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议论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论点(或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或是所在段的分论点)以及议论文语言的特色。
    ④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点明题旨的句子;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总结全文的句子;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 
    (7)指明语句所用的写作方法:一定要注意文体特征和名词使用的准确性。  
    ①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②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推动情节发展;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突出、深化主题。  
    (8)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
    ①这种题目往往就是限定不能直接原文中的语句来回答,从另个层面上来说,也就是暗示你原文中有相关语句,所以首先应该找出原文中的相关语句;
    ②其次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将原文中的语句变成自己的话,可以采用下列方法:概括大意法,适用于原文相关句子较长的情况;解释重点词法,适用于原文语句中有生僻词;变换句式法,适用于原文使用的是疑问、设问、反问的语意未能完全明确的句子,而题目又要求作出明确表达的情况。 
    (9)根据阅读短文的感受谈自己的看法或体会:
    用第一人称;采用1+2或1+3的形式,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如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注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
    ①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
    ②说明顺序:所谓合理的说明顺序,是指能充分表现事物或事理本身特征的顺序,也是符合人们认识事物、事物规律的顺序。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等。
    ③论证方法:指的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论据之间逻辑关系的纽带。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引证法)、喻证法(打比方)、对比法。
    ④论点:论点,又叫论断,是作者所持的观点。在较长的文章中,论点有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之分。  
    中心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的最基本看法。是作者在文章中所提出的最主要的思想观点,是全部分论点的高度概括和集中。  
    分论点是从属于中心论点并为阐述中心论点服务的若干思想观点。各分论点也需要加以论证。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是被证明与证明关系。凡经证明而立得住的分论点,也就成为论证中心的有力论据。  
    ⑤论据:提出论点必须有根据,即必须举出足够的事实或正确的道理,证明论点的正确性。用来证明论点的事实和道理叫做论据。  
    论据,依据其本身的性质和特征,可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也称事理论据)两类。
    事实论据是对客观事物的真实的描述和概括,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因此是证明论点的最有说服力的论据。所谓“事实胜于雄辩”就是这个道理。
    事实论据包括具体事例、概括事实、统计数字、亲身经历等等。
    理论论据是指那些来源于实践,并且已被长期实践证明和检验过,断定为正确的观点。
    ⑤记叙顺序:
    顺叙:按照客观事物的发生发展的先后次序进行叙述,从开端、发展、高潮写到结局。倒叙:把事情的结局或后面发生的事情先写出来,然后再按事件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插叙:在顺叙的过程中,由于某种需要,暂时把叙述线索中断一下,插进有关的另一件事情的叙述。插叙的作用是补充交代或说明,使叙述更加充分,弥补单凭顺叙难以交代清楚的必要内容,使文章更充实、更周密,在结构上更紧凑。
    ⑥描写方法:
    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事件、景物具体描绘出来的一种手法,给读者以身临其境的感觉。描写是文学创作的基本手法之一。
    按不同的分类标准描写可以有不同的分法:从描写对象的自然属性来分,可以分为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和带综合性的场面描写(兼写人物和场景)。
    环境描写又分为: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人物描写还可细分为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肖像描写(外貌描写和神态描写)、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
    从描写的角度来分,可以分为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⑦表达方式:
    表述特定内容所使用的特定的语言方法、手段,是表达方式。它是文章构成的一种形式要素。记叙(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