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下面3题为什么非要让宇航员登上另一个星球呢?别的理由先不说,有人坚信,机器人比人类更能适应太空的极端环境,而使用各种自动探测器也比派宇航员要便-语文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高中语文 > 现代文阅读/2019-01-2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下面3题
为什么非要让宇航员登上另一个星球呢?别的理由先不说,有人坚信,机器人比人类更能适应太空的极端环境,而使用各种自动探测器也比派宇航员要便宜得多,而且更安全。美国航天局(NASA)研制的火星漫游者和“惠更斯”号探测器就是成功的范例。它们给人类认知太空工作做出的贡献补偿了它们不菲的价格。 
可是另一方面,人类探测外太空的支持者们却搬出了人类要发现新星球等等美好愿望作为依据。然而,派真人上太空的最为可信的理由其实非常简单,那就是生存的需要。 
在地球上,人类迟早有一天会走向灭亡,这是确凿无疑的事情,有可能在太阳把地球烤焦之前,人类就已经灭绝了。面对各种导致其它物种灭亡的灾害,人类更加脆弱。人类的祖先直立人生存了大约160万年,而穴居人仅存在了30万年。被人类所占据的地球不过是茫茫宇宙中的一个小岛,而被放逐在一个岛屿上的物种往往都会发现自己成为了受威胁的对象。那么,为什么我们不向太空迁徙呢? 
主要问题是我们要为耗费巨额成本的大迁徙找到合适的理由,何况我们也不知道人类到底什么时候会遭到灭顶之灾。 
有一件事是可以确定的,那就是在大约50亿年之内。太阳将形成一个巨大的红色球体,到那时,整个地球面临被烤焦的危险。虽然说那时最大的可能应该是人类已经灭绝,因为小行星或彗星的坠落,抑或气候变化都有可能是导致人类灭亡的因素。除此之外,人类还将被禽流感、艾滋病、埃博拉、霍乱、结核病、天花以及一种新病毒所团团包围,在我们还不知道如何对抗它们之前,就已经被这些病毒所杀死。 
任何人都不会怀疑,人类向来都是自己的克星。核战争、生物恐怖主义乃至遭到滥用的纳米技术也都有可能导致我们自身的灭绝。 
但是,如果能在火星上建立一个完全自给自足的殖民地的话,人类就将变成双星球物种。抛开其它优势不言,垦殖者们可以利用火星原有资源实现自给自足,繁衍后代。并在其它地方重新开辟殖民地。 
46年来,我们在不断尝试着向太空运送人类,而且有可能我们还需要另外46年。在这段时间里,我们的首要计划应该是在火星建立一个“殖民地”。 
“红色行星”是一个绝佳的安置地球移民的地方,可以实现自给自足,因为它有重力、太阳能和生命所需的化学物质,包括水。如果把据点安置在火星表面10米以下,我们就可以躲过宇宙射线和太阳辐射风暴。 
按照最初为8个移民计算,利用冷冻的精子和卵子,每对夫妇平均生4个子女。那么每30年人口就要增加一倍。那么600年内,火星上就将拥有800万人口。 
美国火星协会主席罗伯特·朱布林预计,搭载着人类飞向火星的飞船每运送1吨重物,就需要一个大约4.9吨的摆渡船,原因是飞船必须要花大力气才能克服地球引力,到达近地轨道(LEO),从而在那里向火星发射更加轻便的飞船。 
美国普林斯顿太空研究所创办人,物理学家杰勒德·奥尼尔估算,为了在一个封闭的、使用循环空气和水的生命圈中建造一个“太空殖民地”,每个人至少需要50吨的储备物质。朱布林认为,运送人、各种储备物和返回地球用的紧急飞船的最少重量为2450吨。 
过去46年来,各种太空计划和NASA的“阿波罗”宇宙飞船已经向近地轨道运送了大约1.06万吨的东西。为了在火星建立自给自足的“移民点”,未来46年仍需要运送重量大体相当的其它各种东西。NASA设计了“大力神V”运载火箭,一次可向近地轨道运送大约130吨货物。 
人类如果失去移民火星的机会,那将是悲剧性的错误。1970年,著名科幻小说作家亚瑟·克拉克在书中写道,1984年5月11日,一名宇航员在火星观察到地球凌日。如此说来,克拉克认为1984年的时候人类就应该已经登陆火星了。从火星上观察到的下一次地球凌日将出现在2084年11月10日,到那时,人类是否已经成功移民“红色行星”,我们是否有幸在火星上欣赏到那奇妙的天体变化呢? 
(《参与消息》2009年12月16日7版 ) 
小题1:依据原文,不属于有可能导致人类“有一天会走向灭亡”的因素的一项是(3分)(     ) 
A.核战争、生物恐怖主义乃至遭到滥用的纳米技术。
B.小行星或彗星的坠落,抑或气候变化。
C.禽流感、艾滋病、霍乱、天花以及一种新病毒。
D.太阳形成一个巨大的红色球体,将地球烤焦。
小题2: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人类不向太空迁徙,主要原因是人类不能适应太空的极端环境,太空生存受到宇宙射线等因素威胁。
B.让宇航员登上另一个星球,目的是人类要实现发现新星球的美好愿望,并欣赏那里奇妙的天体变化。
C.飞向火星的载人飞船,需要通过摆渡船送到近地轨道,在那里再发射更轻便的飞船到达火星;这样,如果“太空殖民地”建成,人类将成为双星球物种。
D.未来46年.人类在火星建“殖民地”,应该是人类定居火星的首要计划,为此,人类必须向“移民点”运送1.06万吨东西,为殖民者提供生存必需品。
小题3:依据文意,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登上火星的地球人,必须把住房建在火星表面10米以下,才能生活和工作,否则会受到有些太空物质的伤害。
B.人类至今没有找到向太空大移民的合适理由并解决技术难题,因而,人类会失去2084年定居火星的机会,犯下悲剧性错误。
C.搭载着人类飞向火星的飞船每运送1吨重物,就需要一个大约4.9吨的摆渡船,那么,现有摆渡船的载重量是5.9吨。
D.火星有重力、太阳能和生命所需的化学物质,还有地球所没有的更适合人类生存的优势,是一个生存环境在某些方面优于地球的“红色行星”。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中档

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小题3:D


小题1:D(原文第三段有这样的句子:“有可能在太阳把地球烤焦之前,人类就已经灭绝了。”)  
小题2:C(A理由见第四段“要耗费巨额成本”;B“目的”的说法错;D不是“移民点”,是“近地轨道”,原文是“各种东西”,不是“生存必需品”。
小题3:D(A“必须把住房建在……”这个推断失之于武断,有多种办法可想;B结论绝对化;C不能这样简单推算.)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下面3题为什么非要让宇航员登上另一个星球呢..”主要考查你对  现代文阅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代文阅读

考点名称:现代文阅读

  • 现代文阅读掌握内容:

    各种文体有不同的命题规律和答题技巧,不能一概而论。
    相对来说说明文和议论文命题方向更集中,答题的格式也相对固定,规律性更强些。解题注重技巧。
    记叙文题型更丰富些,答案也更灵活。重在感悟和语言的表达。

    一、首先: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描写方法、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论证方法这些重要要素一定要把握住。  
    二、其次:
    (1)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2)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3)语句特色评价用词: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  
    (4)文段中关键词语、短句的分析:在题目的题干中出现了加引号的词语或句子,往往表明分析的对象源出于原文,在分析时应贯彻这样的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也就是说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考虑。  
    (5)理解词语在选文中的意思和在语境中的含义: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两点:一是这个词可能不再具有词典中的含义,而是特定语境中的特殊含义。二是要理解词语的语境含义首先必须正确理解词语所在的语境。如《藤野先生》一文中“实在是标致极了”一句中的“标致”。  
    (6)语句作用、含义分析题:
    ①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 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②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③说明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准确、生动)。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议论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论点(或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或是所在段的分论点)以及议论文语言的特色。
    ④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点明题旨的句子;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总结全文的句子;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 
    (7)指明语句所用的写作方法:一定要注意文体特征和名词使用的准确性。  
    ①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②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推动情节发展;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突出、深化主题。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