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生命在地球上的产生和发展是一部悠长而复杂的历史,从非生命世界的无机物,经过千变万化,才逐步演化出现今如此繁荣的生命世界。那么,现在地球上是否还-语文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高中语文 > 现代文阅读/2019-01-2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生命在地球上的产生和发展是一部悠长而复杂的历史,从非生命世界的无机物,经过千变万化,才逐步演化出现今如此繁荣的生命世界。
那么,现在地球上是否还存在着从无机物直接转变成生命的过程呢?有人凭想像认为,既然在三十几亿年前的地球上能发生从非生命物质向原始生命的转化,那么,现在地球上还应继续自然地产生着生命,这种说法已被大多数人否定。因为事物总是在不断变化发展的,现在地球上已不存在当时从无机物形成生命的自然条件。那时,地球上可以从无机物形成多种复杂的有机物,而这些有机物又都累积在适宜的场所——原始海洋里。由于当时的地球上还没有出现微生物,也没有游离的氧气,所以,形成的有机物不会被氧化或被微生物分解。又由于没有臭氧层的阻拦,强大的紫外线可以直接射到地面,促进化学反应,产生有机物,因而可以使有机物充分地累积起来,经过漫长的发展而演化为生命。
可是,现代的地球与当时情况截然不同,现代地球的大气已经不是还原性气体,大气中有着丰富的氧气,随时都在氧化分解着有机物,而且氧气受到紫外线的照射,有一部分变成了臭氧,它阻止了大部分的紫外线透射至地面,因此,现在地球上已没有当时使有机物积累起来的自然条件了。更主要的是,现在地球上广泛分布着大量的异样生命,如细菌等。在空气中、水域中、土壤中,都有大量的微生物在活动、在繁衍,它们每时每刻都在吞噬着自然界存在的有机物,因此有机物不可能再在地面上或海洋中积累起来,并继续发展成生命。
但是,也有人对此提出了异议,如美国学者道勒等认为,目前地球上还存在着化学演化的独特环境,他们指出从红海裂谷中发现的盐水池就是此种独特环境。这种水下断裂谷,是大陆正在这些地方逐渐漂移开来的标记。他们认为这样的独特环境很可能对各种化学演化理论所提出的大多数条件都是具备的,这些裂谷是一些巨大的坑洞,其中含有甲烷,以及可能含有为生命进一步演化所需要的其他成分,在那里没有氧,也没有微生物,总之,全然是一个生命起源的理想环境。因此,道勒等人呼吁不能让这个独特的环境受到污染,希望对这个令人神往的环境进行探索,以期解开原始生命在地球上是否还在继续发生之谜。
1.“从无机物形成生命”必须有一定的自然条件,不属于这一自然条件的一项是
A.无机物能够形成多种复杂的有机物。
B.紫外线可以直接照射到地面,促进化学反应,产生有机物。
C.有机物不会被氧化或被微生物分解。
D.有累积有机物的适宜场所——原始海洋。
2.对“现在地球不存在从无机物直接转变成生命过程”的原因的解说,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大气中有着丰富的氧气,随时都在氧化分解着有机物。
B. 现在无机物已能经过化学反应变成有机物。
C.有大量的微生物无时无刻不在吞噬着自然界的有机物。
D.臭氧阻止了大部分的紫外线透射到地面,产生的有机物减少。
3.下列解说,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大多数人认为现在地球上不可能存在从无机物直接转变成生命的过程,也有人持相反看法。
B.最原始的生命是在三十几亿年前从非生命物质转化而来的。
C.无机物形成生命必须有一定的自然环境,并且经过漫长的发展而逐步演化。
D.美国学者道勒等的发现解开了地球上原始生命是否还在继续发生之谜。
4.根据原文所给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生命起源的理想环境是没有氧气和微生物,具有甲烷等其他成分以及海洋等。
B.微生物的分解、氧气的氧化和臭氧层阻挡紫外线的直接照射是导致无机物演化成生命停止的重要原因。
C.我们今天复杂的生命是由原来的无机物在由于大陆逐渐漂移开来而形成的水下断裂谷中进化来的。
D.有机物的大量积累,进而演化为生命,而今天由于大气成分的改变,有机物无法在地面或海洋积累,继续发展成生命。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中档

答案


1.A
2.B
3.D
4.C


1.A(A项的陈述不是自然条件,只是陈述一个事实。属于无关系选项)
2.B(B项的陈述在文中找不到根据,属于无中生有选项)
3.D(未解开,把“未然”说成“已然”)
4.C(断裂谷只是具备了演化为生命的自然条件,并非所有的生命从中而来,况且它能否在其中进化生命尚不确定)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生命在地球上的产生和发展是一部悠长而复杂..”主要考查你对  现代文阅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代文阅读

考点名称:现代文阅读

  • 现代文阅读掌握内容:

    各种文体有不同的命题规律和答题技巧,不能一概而论。
    相对来说说明文和议论文命题方向更集中,答题的格式也相对固定,规律性更强些。解题注重技巧。
    记叙文题型更丰富些,答案也更灵活。重在感悟和语言的表达。

    一、首先: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描写方法、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论证方法这些重要要素一定要把握住。  
    二、其次:
    (1)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2)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3)语句特色评价用词: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  
    (4)文段中关键词语、短句的分析:在题目的题干中出现了加引号的词语或句子,往往表明分析的对象源出于原文,在分析时应贯彻这样的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也就是说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考虑。  
    (5)理解词语在选文中的意思和在语境中的含义: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两点:一是这个词可能不再具有词典中的含义,而是特定语境中的特殊含义。二是要理解词语的语境含义首先必须正确理解词语所在的语境。如《藤野先生》一文中“实在是标致极了”一句中的“标致”。  
    (6)语句作用、含义分析题:
    ①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 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②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③说明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准确、生动)。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议论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论点(或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或是所在段的分论点)以及议论文语言的特色。
    ④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点明题旨的句子;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总结全文的句子;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 
    (7)指明语句所用的写作方法:一定要注意文体特征和名词使用的准确性。  
    ①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②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推动情节发展;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突出、深化主题。  
    (8)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
    ①这种题目往往就是限定不能直接原文中的语句来回答,从另个层面上来说,也就是暗示你原文中有相关语句,所以首先应该找出原文中的相关语句;
    ②其次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将原文中的语句变成自己的话,可以采用下列方法:概括大意法,适用于原文相关句子较长的情况;解释重点词法,适用于原文语句中有生僻词;变换句式法,适用于原文使用的是疑问、设问、反问的语意未能完全明确的句子,而题目又要求作出明确表达的情况。 
    (9)根据阅读短文的感受谈自己的看法或体会:
    用第一人称;采用1+2或1+3的形式,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如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注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
    ①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
    ②说明顺序:所谓合理的说明顺序,是指能充分表现事物或事理本身特征的顺序,也是符合人们认识事物、事物规律的顺序。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等。
    ③论证方法:指的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论据之间逻辑关系的纽带。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引证法)、喻证法(打比方)、对比法。
    ④论点:论点,又叫论断,是作者所持的观点。在较长的文章中,论点有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之分。  
    中心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的最基本看法。是作者在文章中所提出的最主要的思想观点,是全部分论点的高度概括和集中。  
    分论点是从属于中心论点并为阐述中心论点服务的若干思想观点。各分论点也需要加以论证。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是被证明与证明关系。凡经证明而立得住的分论点,也就成为论证中心的有力论据。  
    ⑤论据:提出论点必须有根据,即必须举出足够的事实或正确的道理,证明论点的正确性。用来证明论点的事实和道理叫做论据。  
    论据,依据其本身的性质和特征,可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也称事理论据)两类。
    事实论据是对客观事物的真实的描述和概括,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因此是证明论点的最有说服力的论据。所谓“事实胜于雄辩”就是这个道理。
    事实论据包括具体事例、概括事实、统计数字、亲身经历等等。
    理论论据是指那些来源于实践,并且已被长期实践证明和检验过,断定为正确的观点。
    ⑤记叙顺序:
    顺叙:按照客观事物的发生发展的先后次序进行叙述,从开端、发展、高潮写到结局。倒叙:把事情的结局或后面发生的事情先写出来,然后再按事件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插叙:在顺叙的过程中,由于某种需要,暂时把叙述线索中断一下,插进有关的另一件事情的叙述。插叙的作用是补充交代或说明,使叙述更加充分,弥补单凭顺叙难以交代清楚的必要内容,使文章更充实、更周密,在结构上更紧凑。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