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以下题目提示:《玩偶之家》描写了娜拉和丈夫海尔茂之间的冲突,娜拉的丈夫像对待宠物一样地喜爱娜拉,却无情地剥夺了娜拉的独立人格;在一系列矛盾冲突中,-语文
题文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以下题目 提示:《玩偶之家》描写了娜拉和丈夫海尔茂之间的冲突,娜拉的丈夫像对待宠物一样地喜爱娜拉,却无情地剥夺了娜拉的独立人格;在一系列矛盾冲突中,他最后暴露了自私虚伪的一面,使娜拉感到震惊与绝望,她愤然离家出走。 娜 拉 照我现在的样子,我不能跟你做夫妻。 海尔茂 我有勇气重新再做人。 娜 拉 在你的泥娃娃离开你以后――也许有。 海尔茂 要我跟你分手?不,娜拉,不行!这是不能设想的事情。 娜 拉 要是你不能设想,咱们更应该分开。(走进右边屋子,拿着外套、帽子和旅行小提包又走出来,把东西搁在桌子旁边椅子上。) 海尔茂 娜拉,娜拉,现在别走。明天再走。 娜 拉 (穿外套)我不能再在生人家里过夜。 海尔茂 难道我们不能像哥哥妹妹那样过日子? 娜 拉 (戴帽子)你知道那种日子长不了。(围披肩)托伐,再见。我不去看孩子了。 …… 海尔茂 可是,娜拉,将来总有一天―― 娜 拉 那就难说了。我不知道以后会怎么样。 海尔茂 无论怎么样,你还是我的老婆。 娜 拉 托伐,我告诉你。我听人说,要是一个女人像我这样从丈夫家里走出去,按法律说,她就解除了丈夫对她的一切义务。不管法律是不是这样,我现在把你对我的义务全部解除。你不受我的约束,我也不受你的约束。双方都有绝对的自由。拿去,这是你的戒指,把我的也还给我。 海尔茂 连戒指都要还? 娜 拉 要还。 海尔茂 拿去。 娜 拉 好。现在事情完了。我把钥匙都搁在这儿。…… 海尔茂 完了!完了!娜拉,你永远都不会想我了吧? 娜 拉 嗯,我会时常想到你,想到孩子们,想到这个家。 海尔茂 我可以给你写信吗? 娜 拉 不,千万别写信。 海尔茂 可是我总得给你寄点儿―― 娜 拉 什么都不用寄。 海尔茂 你手头不方便的时候我得帮点忙。 娜 拉 不必,我不接受生人的帮助。 海尔茂 娜拉,难道我永远都只是个生人? 娜 拉 (拿起手提包)托伐,那就要等奇迹中的奇迹发生了。 海尔茂 什么叫奇迹中的奇迹? 娜 拉 那就是说,咱们俩得改变到――托伐,我现在不相信世界上有奇迹了。 海尔茂 可是我信。你说下去!咱们俩得改变到什么样子? 娜 拉 改变到咱们俩在一起过日子真正像夫妻。再见。(她从门厅走出去。) 海尔茂 (倒在靠门的一张椅子里,双手蒙着脸。)娜拉!娜拉!(四面望望,站起身来)屋子空了。她走了。(心里闪出一个新希望)啊!奇迹中的奇迹!― (楼下砰的一响传来关大门的声音)。 1.剧中“你的泥娃娃”指的是谁?“生人”指的是谁?说话人为什么要这样称呼?(6分) 答: 2.娜拉说的“奇迹中的奇迹”指的是什么?“我现在不相信世界上有奇迹了”这句话向海尔茂表达的具体意思是什么?(4分) 答: 3.联系剧情,说说舞台说明“穿外套”“戴帽子”“围披肩”“拿起手提包”的作用。(4分) 答: 4.《玩偶之家》的结尾是“楼下砰的一响传来关大门的声音”。对这个结尾,肖伯纳的评论是:“在他身边关门的砰一声,比滑铁卢的大炮还要响。”请谈谈你的理解和看法。(4分) 答: |
答案
: 1.“你的泥娃娃”指的是娜拉,(1分) “生人”指的是海尔茂。(1分)娜拉这样称呼海尔茂是因为她认识到自己在家中,在丈夫眼中没有独立人格,没有自由,得不到尊重,只是一个玩偶;(2分)后者因为海尔茂与娜拉之间缺乏沟通,丈夫就像一个陌生人,形同路人。(2分) 2.奇迹中的奇迹:两人都要改变自己,相互尊重,平等相待。(2分) 娜拉通过这句话向他表示出自己已不相信与海尔茂之间的婚姻能有美好的结果;建立真正夫妻关系只是一种幻想,而现在幻想已经破灭。(2分) 3.答:说明娜拉的动作,(2分)表示与海尔茂交谈过程中,一直在做出走的准备,说明出走决心坚定。 (2分) 4.提示:从剧情发展、艺术技巧两方面谈,言之成理即可。 暗示娜拉为追求人格、独立、尊严而迈出了勇敢的一步。(2分)娜拉出走标志着妇女解放运动的开始,它的重大意义可与拿破仑用军事手段荡涤欧洲封建势力相比。(2分) 提示: 易卜生是挪威伟大戏剧家。他创作了著名的剧本《玩偶之家》。剧情大概是这样的:女主人公娜拉有一个比较美满的家庭。后来,丈夫病了。医生告诉娜拉,如果不到国外疗养,她的丈夫就要得致命的肺病。好心的娜拉为了挽救丈夫的生命,伪造父亲的签字,借了一笔贷款,陪她丈夫去养病。事后她省吃俭用,以偿还债务。丈夫害怕妻子作弊的事情有损自己的名誉,盛怒之下,痛骂娜拉。当债主退还借据时,丈夫又装出笑脸。这件事使娜拉看透了丈夫的自私和虚伪的爱情,感到她在家里只是丈夫的玩偶,于是终于同丈夫决裂。这部剧揭露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和邪恶。 |
无 |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以下题目提示:《玩偶之家》描写了娜拉和丈夫海尔..”主要考查你对 现代文阅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代文阅读
考点名称:现代文阅读
- 现代文阅读掌握内容:
各种文体有不同的命题规律和答题技巧,不能一概而论。
相对来说说明文和议论文命题方向更集中,答题的格式也相对固定,规律性更强些。解题注重技巧。
记叙文题型更丰富些,答案也更灵活。重在感悟和语言的表达。
一、首先: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描写方法、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论证方法这些重要要素一定要把握住。
二、其次:
(1)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2)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3)语句特色评价用词: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
(4)文段中关键词语、短句的分析:在题目的题干中出现了加引号的词语或句子,往往表明分析的对象源出于原文,在分析时应贯彻这样的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也就是说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考虑。
(5)理解词语在选文中的意思和在语境中的含义: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两点:一是这个词可能不再具有词典中的含义,而是特定语境中的特殊含义。二是要理解词语的语境含义首先必须正确理解词语所在的语境。如《藤野先生》一文中“实在是标致极了”一句中的“标致”。
(6)语句作用、含义分析题:
①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 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②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③说明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准确、生动)。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议论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论点(或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或是所在段的分论点)以及议论文语言的特色。
④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点明题旨的句子;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总结全文的句子;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
(7)指明语句所用的写作方法:一定要注意文体特征和名词使用的准确性。
①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②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推动情节发展;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突出、深化主题。
(8)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
①这种题目往往就是限定不能直接原文中的语句来回答,从另个层面上来说,也就是暗示你原文中有相关语句,所以首先应该找出原文中的相关语句;
②其次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将原文中的语句变成自己的话,可以采用下列方法:概括大意法,适用于原文相关句子较长的情况;解释重点词法,适用于原文语句中有生僻词;变换句式法,适用于原文使用的是疑问、设问、反问的语意未能完全明确的句子,而题目又要求作出明确表达的情况。
(9)根据阅读短文的感受谈自己的看法或体会:
用第一人称;采用1+2或1+3的形式,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如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注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
①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
②说明顺序:所谓合理的说明顺序,是指能充分表现事物或事理本身特征的顺序,也是符合人们认识事物、事物规律的顺序。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等。
③论证方法:指的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论据之间逻辑关系的纽带。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引证法)、喻证法(打比方)、对比法。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以下题目人物简介:钱之江——打入国民党内部的中共地下党员(代号“毒蛇”),国民党上海警备区司令部总破译师代主任——蒋介石委派至上海的亲信特使,国民党军统-语文
下一篇: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以下题目就是要用公权力制止“超时加班”一些企业将生产旺季要求职工超时加班加点视为理所当然,这似乎成了业内行规。治理超时加班问题已经提出多年,但一直-语文
零零教育社区:论坛热帖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