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我国古人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我不是聪明人,但却十分喜欢水。有一首写水的诗歌,也不知从哪儿抄来的,早已背得精熟,还常常用来自勉:“穿山透地不-语文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高中语文 > 现代文阅读/2019-01-2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我国古人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我不是聪明人,但却十分喜欢水。
  有一首写水的诗歌,也不知从哪儿抄来的,早已背得精熟,还常常用来自勉:“穿山透地不辞劳/到底方知出处高/ 溪间焉能留得住/终向大海作波涛。”
  水是有灵气的,水是有生命的,水是有思想的,水是有精神的。水的精神是可贵的。当我委靡不振的时候,郁郁寡欢的时候,自我陶醉的时候,水的“穿山透地不辞劳”的气魄,“到底方知出处高”的追求,“溪间焉能留得住”的境界,“终向大海作波涛”的执著,都给我以鼓舞和鞭策,那“叮叮咚咚”的水声,催我自省,催我开拓。
  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没有精神的人是一具躯壳。
  我喜欢水的安分随时。你无论把它放在哪里,它都能适应。在盆里,变作盆形;在碗里,变作碗状;在长江大河,便能奔腾咆哮;进试管烧杯,也能安稳闲静。水有极强的适应能力。适应能力就是生存能力,生存能力就是发展能力,发展能力就是创造能力。人也不是如此吗?首先是生存和适应,然后才是发展和创造。试想,那种能官能民、能上能下、能进能退、能苦能乐的人,不就是具备这诸多能力吗?人在世上炼,犹如刀在石上磨,没有点安分随时的处世本领,还真不好做人。
  我喜欢水的随机应变。在不同的情况下,水会有不同的变化,这本领,颇为人称道。我们平常看到的水,是液体的、流动的、不定型的,遇到天冷,会凝结成冰,宏伟巨大的冰山、冰川,是大自然塑造的水的壮美形象;遇到天气炎热,它又可以变化升腾的水蒸气,由地面飞到山顶,飞上无尽的苍穹,变成云,变成霞,以展示柔美多彩的身姿;有时候它又借助大阳的眼睛,在天上凌空驾起七彩的虹桥,诱发人们丰富的想象;有时又会在海上湖面,凭空变成一座城市,一片仙境,那就是有名的海市蜃楼。水的这般神奇的变化,是令人羡慕和神往的。人当然不会像水那样一忽儿流动,一忽儿矗立,一忽儿飘曳,但人的变化还少吗?像人的那种对外多侧面的变化,不也是很奥妙吗?两面三刀者有之,阳奉阴违者有之,当面是人、背后是鬼者亦有之,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在生活里不也是要扮演多种角色吗?水万变不离其宗,人也万变不离其宗才好,人总是人嘛!
  我喜欢水的不甘寂寞。水往洼处流,这是水有目标的运动,它总是朝那一个目标流啊流,永不休止,永不歇脚。在运动中决不寂寞,永远歌唱。一时寂寞,它便死亡,一潭死水便是。
  你呀,水在天上歌唱;水在海里奔腾呼啸着歌唱;水在山洞滴嗒滴嗒地歌唱……水歌唱着生存,歌唱着生活。水的可贵就在于它不甘寂寞,不甘寂寞便不会寂寞,不甘寂寞也才会有欢乐和幸福。是的,萨特是说过人生就是痛苦,但痛苦是幸福的源泉,这源泉的开凿,需要不甘寂寞。
  但我更喜欢的,是水柔能克刚的精神。这精神是水的魂。对此,老子在他的《道德经》里这样阐释:“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可谓鞭辟入里之论。水是天空下最柔弱的,柔情若水,感情柔到像水一样就到了极限了。但冲击坚强的东西没有能胜过水的。大海边的礁石,可谓坚强无比,但被浪花咬得全是窟窿。
  韩信当年受胯下之辱,后来又挂了相印算不算柔能克刚?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最后战胜了夫差算不算柔能克刚?而生活里边又有多少柔能克刚的例子!柳枝条是柔弱纤细的,在疾风暴雨中完好无损算不算柔能克刚?在自然界,新生事物总是柔弱的,而柔弱的新生事物总是充满生机,充满活力的,所以柔弱是“生”的自然法则。人法自然,就是要“守柔”,守柔若强。
小题1:“文章第5自然段说“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没有精神的人是具躯壳”,从本文的内容来看,作者认为人应有哪些方面的精神?(6分)
答:作者认为人应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文章第7自然段中“人也万变不离其宗才好”,这句话包含的意思是什么?(4分)
答:包含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文章结尾说:“人法自然,就是要守柔,守柔若强。”(6分)
(1)“守柔若强”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守柔若强”这一看法的根据是什么?(请分条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文章题目是“乐水”,全文大部分笔墨也写水,这种写法的好处是什么?试作简要赏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中档

答案


小题:安分随时、随机应变、不甘寂寞、柔能克刚的精神。
小题:人应该随机应变,但是要坚持做人的原则(宗旨)。
小题:(1)因为柔能克刚,所以真正做到了柔,就如同坚强。
(2)①历史人物韩信、勾践和生活中的例子可说明柔能克刚。②自然界柳枝在风雨中完好无损和新生事物总是柔弱的而充满生机活力,说明柔能克刚。
小题:文章用托物言志手法写水(或:用拟人手法写水),写水的各方面品质形态,象征人应有的精神,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情,文章生动形象,感染力


小题:无
小题:无
小题:无
小题:无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我国古人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我不是聪..”主要考查你对  现代文阅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代文阅读

考点名称:现代文阅读

  • 现代文阅读掌握内容:

    各种文体有不同的命题规律和答题技巧,不能一概而论。
    相对来说说明文和议论文命题方向更集中,答题的格式也相对固定,规律性更强些。解题注重技巧。
    记叙文题型更丰富些,答案也更灵活。重在感悟和语言的表达。

    一、首先: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描写方法、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论证方法这些重要要素一定要把握住。  
    二、其次:
    (1)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2)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3)语句特色评价用词: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  
    (4)文段中关键词语、短句的分析:在题目的题干中出现了加引号的词语或句子,往往表明分析的对象源出于原文,在分析时应贯彻这样的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也就是说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考虑。  
    (5)理解词语在选文中的意思和在语境中的含义: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两点:一是这个词可能不再具有词典中的含义,而是特定语境中的特殊含义。二是要理解词语的语境含义首先必须正确理解词语所在的语境。如《藤野先生》一文中“实在是标致极了”一句中的“标致”。  
    (6)语句作用、含义分析题:
    ①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 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②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③说明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准确、生动)。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议论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论点(或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或是所在段的分论点)以及议论文语言的特色。
    ④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点明题旨的句子;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总结全文的句子;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 
    (7)指明语句所用的写作方法:一定要注意文体特征和名词使用的准确性。  
    ①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②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推动情节发展;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突出、深化主题。  
    (8)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
    ①这种题目往往就是限定不能直接原文中的语句来回答,从另个层面上来说,也就是暗示你原文中有相关语句,所以首先应该找出原文中的相关语句;
    ②其次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将原文中的语句变成自己的话,可以采用下列方法:概括大意法,适用于原文相关句子较长的情况;解释重点词法,适用于原文语句中有生僻词;变换句式法,适用于原文使用的是疑问、设问、反问的语意未能完全明确的句子,而题目又要求作出明确表达的情况。 
    (9)根据阅读短文的感受谈自己的看法或体会:
    用第一人称;采用1+2或1+3的形式,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如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注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
    ①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
    ②说明顺序:所谓合理的说明顺序,是指能充分表现事物或事理本身特征的顺序,也是符合人们认识事物、事物规律的顺序。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等。
    ③论证方法:指的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论据之间逻辑关系的纽带。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引证法)、喻证法(打比方)、对比法。
    ④论点:论点,又叫论断,是作者所持的观点。在较长的文章中,论点有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之分。  
    中心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的最基本看法。是作者在文章中所提出的最主要的思想观点,是全部分论点的高度概括和集中。  
    分论点是从属于中心论点并为阐述中心论点服务的若干思想观点。各分论点也需要加以论证。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是被证明与证明关系。凡经证明而立得住的分论点,也就成为论证中心的有力论据。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