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人类发现“新地球”啦!近日欧洲天文学家公布的这一消息令不少人兴奋不已,各类媒体旋即在第一时间以饱满的热情向受众告称:人类终于找到了第二家园-语文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高中语文 > 现代文阅读/2019-01-2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人类发现“新地球”啦!近日欧洲天文学家公布的这一消息令不少人兴奋不已,各类媒体旋即在第一时间以饱满的热情向受众告称:人类终于找到了第二家园!
“找到它真是不容易!”据说这是天文学家至今发现的环境条件最适合人类居住的类似地球行星。以往,科学家关于宜居星球的基本定义是:大小跟地球差不多,有类似地球的温度,有液态水。这颗行星的半径是地球半径的1.5倍,质量是地球的5.1倍,表面温度估计在0摄氏度至40摄氏度之间,主持相关研究项目的天文学家斯特凡纳·乌德里说:“它不仅有岩石内核,与恒星之间的合适距离还允许水以液态形式存在。”各项条件都非常符合。而且,这个被称为581C的行星在茫茫星海中距离地球非常近,只有20.5光年的距离,它的“太阳”是与太阳系最近的100颗恒星之一。
自远古时起,人类每每仰望璀璨星空时,常常会遐想是否存在另一个地球,有没有传说中的外太空智能生命,人类是否有朝一日可以移居到某颗外星球上去?当蔚蓝色的地球日渐被桔黄色的有毒气体笼罩,“地球之肺”热带雨林伤痕累累地喘着粗气,破露的臭氧层再也抵制不住紫外线的穿透,越来越高的气温,不断上升的海平面和逐年增多的极端气候现象成为挥之不去的梦魇,各种非传统疾病在全球肆意夺走人们的生命,极速膨胀的人口枯竭着地球有限的资源,动植物物种以每小时3个的速度消失在这个星球上的时候,这个“创纪录的发
现”让人为之一振!那里不会有污染吧!不会有艾滋病、禽流感和非典吧!不会有冲突和战争吧!也不会有恐怖袭击吧!有的人已经按捺不住,开始想入非非:与其在这个水深火热的地球上煎熬,还不如移民到“新地球”上!如果说之前人类探索外空生命是出于纯粹的好奇的话,如今
严酷的现实让世人打量外星空的目光带上了某种目的性
然而,第二个地球真的找到了吗?
科学家说,这个“新地球”的“一年”只有13天。它的引力是地球的2.2倍,任何物体的重量都会增加到现在的2.2倍,人类的平均身高可能会降低一些。它很可能不会自转,这样朝阳面就一直是白天,而背阴面则一直是黑夜,人类需要学会“白日做梦”或者干脆取消睡眠。现在还无法断定它是否有大气层,那人类就需要再进化一下,不呼吸才行。进化后“新地球”上的新人类说不准还真的长着一副动画片里外星人的模样!然而,最大的难题还不在于此,要到达“新地球”绝非易事。“如果把太阳比作一个直径14.5厘米的球,那么它就在2万公里以外,”据天文学家测算,“人类目前飞出最远的航天器也只是超过了10个光小时的距离,跟20.5光年的距离相比,相当于1.7万公里的路才走了1公里,按照目前的技术,现在的航天器要运行61.5万年才能到达这颗行星。”
真言不悦耳,然而却如醍醐灌顶,让人醒悟,与其仰望星空找寻“新地球”,不妨低下头来好好珍惜脚下的地球!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尽管问题多多,但是既然大家躲不了,绕不过,就应该现实一些,积极寻觅破解之策。此般努力虽说不易,但总比移民某个数光年之遥的天体来得可行和实在。  (选自《人民日报》)
小题1:据天文学家说“新地球”有很多适合人类居住的条件,以下不属于其中的一项是(   )
A.表面温度估计在0摄氏度至40摄氏度之间。
B.有岩石内核,与恒星之间的合适距离还允许水以液态形式存在。
C.这颗行星的半径是地球半径的1.5倍,质量是地球的5.1倍,大小跟地球差不多。
D.这个被称为581C的行星在茫茫星海中距离地球非常近,只有20.5光年的距离。
小题2:对文中划线句子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人们厌弃地球上的自然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并由此产生的日益严重的污染,想找一个世外桃源式的生存环境。
B.人类的贪婪不仅仅停止在对地球的掠夺上,外太空也成为人们扩张的领域,特别是像“新地球”这样的地方更是焦点和目的。
C.地球上艾滋病、禽流感和非典等各种非传统疾病肆意夺走人们的生命,面对威胁,人类想寻找一个更好的生存环境。
D.“新地球”上不会有冲突和战争,不会有恐怖袭击,这也是人类所向往的。
小题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新地球”的引力是地球的2.2倍,任何物体的重量都会增加到现在的2.2倍,人类的平均身高会降低一些。
B.地球上之所以会存在白昼和黑液的更替,是因为地球自转的原因。“新地球”不能自转,因此没有白昼和黑夜的更替。
C.按照人类目前的科学技术,是不可能到达这颗离我们过于遥远的“新地球”的,因此这个人类的第二家园就形同虚设。
D.新太空的寻找与发现是必不可缺的,仰望星空找寻“新地球”,建设我们人类的新家园,这是人类发展的最终趋势。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中档

答案


小题:D
小题:B
小题:C


小题:D(不属于科学家关于宜居星球的基本定义的范围。)
小题:B(该句处在第3段的最后,起总结作用。A、C、D项都是对第3段前半部分的归纳,B项则属无中生有。)
小题:C(A“人类的平均身高可能会降低一些”;B“它很可能不会自转”;D文中没有依据。)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人类发现“新地球”啦!近日欧洲天文学..”主要考查你对  现代文阅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代文阅读

考点名称:现代文阅读

  • 现代文阅读掌握内容:

    各种文体有不同的命题规律和答题技巧,不能一概而论。
    相对来说说明文和议论文命题方向更集中,答题的格式也相对固定,规律性更强些。解题注重技巧。
    记叙文题型更丰富些,答案也更灵活。重在感悟和语言的表达。

    一、首先: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描写方法、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论证方法这些重要要素一定要把握住。  
    二、其次:
    (1)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2)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3)语句特色评价用词: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  
    (4)文段中关键词语、短句的分析:在题目的题干中出现了加引号的词语或句子,往往表明分析的对象源出于原文,在分析时应贯彻这样的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也就是说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考虑。  
    (5)理解词语在选文中的意思和在语境中的含义: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两点:一是这个词可能不再具有词典中的含义,而是特定语境中的特殊含义。二是要理解词语的语境含义首先必须正确理解词语所在的语境。如《藤野先生》一文中“实在是标致极了”一句中的“标致”。  
    (6)语句作用、含义分析题:
    ①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 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②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③说明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准确、生动)。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议论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论点(或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或是所在段的分论点)以及议论文语言的特色。
    ④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点明题旨的句子;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总结全文的句子;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 
    (7)指明语句所用的写作方法:一定要注意文体特征和名词使用的准确性。  
    ①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②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推动情节发展;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突出、深化主题。  
    (8)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
    ①这种题目往往就是限定不能直接原文中的语句来回答,从另个层面上来说,也就是暗示你原文中有相关语句,所以首先应该找出原文中的相关语句;
    ②其次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将原文中的语句变成自己的话,可以采用下列方法:概括大意法,适用于原文相关句子较长的情况;解释重点词法,适用于原文语句中有生僻词;变换句式法,适用于原文使用的是疑问、设问、反问的语意未能完全明确的句子,而题目又要求作出明确表达的情况。 
    (9)根据阅读短文的感受谈自己的看法或体会:
    用第一人称;采用1+2或1+3的形式,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如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注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
    ①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