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语段,完成文后各题。“电视讲经”是快餐时代的文化景观王琪森由于《百家讲坛》的主旨是“建构时代常识、享受智慧人生”,主讲的作品又是流传有绪、影响甚大的名作,再加上-语文
题文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文后各题。 “电视讲经”是快餐时代的文化景观 王琪森 由于《百家讲坛》的主旨是“建构时代常识、享受智慧人生”,主讲的作品又是流传有绪、影响甚大的名作,再加上主讲者声情并茂,旁征博引,神采飞扬,或潇洒或优雅的个人魅力,从而受到了广大观众的青睐和好评。 然而,当我们在肯定或是推崇这种文化传播方式和经典普及途径时,应当注意另一种被掩盖的倾向,不能让感性的视听愉悦代替理性的逻辑思考。美国学者克鲁克洪和凯利在《文化的概念》中曾认为:“文化是历史上所创造的生存式样系统,既包含显形式样又包含隐形式样。”“电视讲经”显形表现是文化的社会普及和大众接受,但正是这种通俗直观与间接解说式的辅导传授,取代了受众直接阅读原著文本、深入感悟名作的过程,其隐性的问题也就凸显了出来,即无数受众聆听一个人的声音、接受一个人的思想,大众放弃了零距离地进入原作,悬搁了本体化的深入思考,而是靠文化二传手的快递和返销。这样简单是简单了,容易是容易了,速度是加快了,但直接导致的后果却是精神上的单薄缺氧和文化上的单一缺血,即思想能力的解构弱化和人文底气的匮乏低迷。从某种意义上讲亦是社会环境中心态浮躁、浅尝辄止、好走捷径的表现,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电视讲经”是快餐时代的文化景观。然而,现在有一种观点,即把“电视讲经”看作是一种社会求知的直接需求和知识传播的重大改造,甚至是再造了文化。 我国的传统文化模式或是传承的求知方式是“述而不作”,亦即“六经注我,我注六经”。因此,无论是汉代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还是宋代程朱理学的“存天理、灭私欲”,无论是明代王阳明的“去物欲,致良知”,还是清代王夫之的“尊性达情”等,均是注经模式,从而形成了一种历史意识形态机制和社会认知方式坐标,而今的“电视讲经”在载体上是依靠了先进的媒体平台,在传播方式上是运用了大众的信息反馈,在表现形态上是采用了古今的资源通融等,但在本质属性上没有改变,依然是借题发挥、借本叙述、嫁接延伸的“注经”模式,何来的“再造文化”?客体存在决定客观表现,这种“电视注经”的性质就决定其是属于普及的层次、了解的需求及感性的满足,从而使绝大多数受众懒得或者无暇去通读经典名著的原作。各地图书市场的销售就证明这一点,尽管刘心武讲《红楼》、易中天品《三国》、于丹说《论语》的书销售火爆、飙升至天文数,引发了出版商机,然而《红楼梦》、《三国演义》、《论语》等原著却“门前冷落车马稀”而乏人问津。这种现实的文化反差和社会冷热,折射出的正是这些经典名著通过“电视讲经”使其受众范围和社会影响是扩大了,但这些经典名著真正的思想意义、文化渊薮和知识内核却被风干、冷落和忽略了。从而使经典名著成为一种时尚性的文化消费行为,而非是一种时代性的文化冶炼过程。 儒学文化的创始人孔子就十分注重并提倡阅读原作,他多次强调“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论语》)“ ,思而不学则殆。”(《论语》)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篇中也明确指出:“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研阅以穷照,驯致以怿辞。”知识的获取、文化的提高是需要花力气、下功夫、勤用功、费心血的,特别是对于人类文明的结晶——经典名著,更是要认真阅读原作才能领悟丰富的内蕴和艺术的真谛。然而现在有一种观点,认为走向经典名著是小众之事。这恐怕有个概念失误和定量不准的问题,阅读《红楼梦》、《三国演义》、《论语》一类经典名著的原作绝非是小众之事,而研究考释才是小众之事。这些书从问世之初就是大众读本,其读者群遍及社会各个层面。“电视讲经”虽然依靠填入式的讲解,说书式的表演、即兴式的发挥推广经典名著,也仅仅是满足了受众一时一地之需,它们无力也无法完整地提升经典的审美境界、构建名著的价值纽带、打造文化的历史品位,从而并不能为受众提供一碗营养丰富、颇有后劲的“心灵鸡汤”。如果文化传播者或是经典解说者回避文化的本体要义及思想的终极依据,把这种传播或解说当作“麦当劳”或“肯德基”式的快餐出售,那么其效果及意义必然是有限的。 (选自2007年2月13日《文汇报》,有删节) 1.根据文意,以下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电视讲经”被肯定或是推崇后,理性的逻辑思考将会被感性的视听愉悦所代替。 B.主讲者声情并茂,旁征博引,神采飞扬,或潇洒或优雅的个人魅力,是《百家讲坛》受到广大观众青睐和好评的主要原因。 C.“电视讲经”在载体上是依靠了先进的媒体平台,与我国的传统文化模式或是传承的求知方式在本质上有所不同。 D.文章认为阅读经典名著的原作和研究考证是小众之事,所以一般大众不需要去读名著。 2.下列各项中不能作为论据证明“‘电视讲经’是快餐时代的文化景观”的一项是( ) A.“电视讲经”让经典变成快餐推销,疏离受众走向原著文本。 B.“电视讲经”采用的仍是“述而不作”的“注经模式”,无法完整地提升经典的审美境界、构建名著的价值纽带、打造文化的历史品位。 C.“电视讲经”是一种社会求知的直接需求和知识传播的重大改造。 D.“电视讲经”的性质决定其属于普及感性的满足。 3.在文中横线处填写恰当的语句,并说明文章引用孔子的这些言论,想达到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答: 4.自从《百家讲坛》风靡电视荧屏以来,社会各界褒贬不一。有人认为它的出现,完全突破了学术只属于少数人的常规,是让学术走向生活、走向寻常百姓的一大创举,是创新之举。而本文作者却认为“其效果及意义必然是有限的”。二者是否矛盾?请结合选文的大意和社会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答: |
答案
1.A 2.C 3.学而不思则罔。一是增强自己观点的力度,说明知识的获取、文化的提高是需要花力气,费心血的,特别是对于经典名著,更要认真阅读原作才能领悟丰富的内蕴和艺术的真谛。二是批驳错误观点,说明阅读经典名著的原作绝非是小众之事,而研究考证才是小众之事。 4.不矛盾。只是论说的角度不同。前者是从《百家讲坛》出现的意义来说,认为它终于打破了少数人的界限,使学术放下了神圣的架子,“飞入寻常百姓家”,既使学术得到了更多人的了解,又丰富了入民大众的精神生活,在多元文化并存的时期,是一大创举。本文作者是从《百家讲坛》的性质和经典解说者的做法谈起,说明如果回避文化的本体要义及思想的终极依据,把解说当做快餐出售,就不能为受众提供“心灵鸡汤”,其效果及意义必然是有限的。 |
1. B项“主要原因”错;C项“本质相同”;D项原文是“阅读经典名著的原作绝非是小众之事”。 2.这是作者批驳的观点。 3.引用孔子的这些言论作为论据,增强论述的力度。 4、探究题,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言之有理阐述成立即可。 |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面语段,完成文后各题。“电视讲经”是快餐时代的文化景观王..”主要考查你对 现代文阅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代文阅读
考点名称:现代文阅读
- 现代文阅读掌握内容:
各种文体有不同的命题规律和答题技巧,不能一概而论。
相对来说说明文和议论文命题方向更集中,答题的格式也相对固定,规律性更强些。解题注重技巧。
记叙文题型更丰富些,答案也更灵活。重在感悟和语言的表达。
一、首先: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描写方法、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论证方法这些重要要素一定要把握住。
二、其次:
(1)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2)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3)语句特色评价用词: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
(4)文段中关键词语、短句的分析:在题目的题干中出现了加引号的词语或句子,往往表明分析的对象源出于原文,在分析时应贯彻这样的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也就是说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考虑。
(5)理解词语在选文中的意思和在语境中的含义: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两点:一是这个词可能不再具有词典中的含义,而是特定语境中的特殊含义。二是要理解词语的语境含义首先必须正确理解词语所在的语境。如《藤野先生》一文中“实在是标致极了”一句中的“标致”。
(6)语句作用、含义分析题:
①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 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②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③说明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准确、生动)。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议论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论点(或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或是所在段的分论点)以及议论文语言的特色。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阅读下面语段,完成文后各题。二马刘亚洲马玉龙和马占扶是回民。马玉龙是排长,马占扶是战士。我到主攻团采访。政委告诉我:“突击连有‘二马’,大马勇敢,是尖刀排排长;小马-语文
下一篇:阅读下面语段,完成文后各题。生活无言马德一场大雨引起了泥石流,一处山梁上,大片的绿色都被冲刷走了。一朵暗紫的花,侥幸存活了下来。那朵花真小啊,绽放在同样小小的一枝-语文
零零教育社区:论坛热帖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