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几段文字,完成下题。象征与现实——纪念柏林墙倒20周年如果人们要在地球上找寻现实中的铁幕,柏林墙无疑是最具代表性的。柏林墙,二十世纪人类修建的最著名的墙,民主-高三语文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高中语文 > 现代文阅读/2019-01-2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阅读下面几段文字,完成下题。
象征与现实——纪念柏林墙倒20周年
如果人们要在地球上找寻现实中的铁幕,柏林墙无疑是最具代表性的。柏林墙,二十世纪人类修建的最著名的墙,民主德国在两德边界建立起来的隔离墙。它的正式名称是“反法西斯防卫墙”,冷战的标志性建筑。柏林墙是苏联和东德秘密计划修建起来的,一夜之间,柏林墙就树立在柏林中心。此后,肯尼迪总统在柏林发表了著名的讲话:“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堵不是防范外敌,而是防范自己人民的墙。”
随着柏林墙的倒塌和东西方冲突的结束,一个广泛全球化的时代开始了,它带来了新的自由,同时也带来了新的界线。这些界线一如既往地使国与国相互分隔,同时也让不同信仰和肤色的人群彼此疏离,使贫穷与富裕,文明与落后隔岸相望。
将德国一分为二的柏林墙,以及有关柏林墙倒塌的记忆具有全球性的意义。因为,民族国家的分裂并不单单是德国的命运,而是19世纪末和20世纪全世界范围内的历史遗存,是殖民主义、民族主义和种族主义的政治残余。时至今日,分裂的现象还在朝鲜、塞浦路斯、以色列和巴勒斯坦持续存在。
因此,作为分离和隔绝的体现,“墙”的寓意要远比民族国家的分裂更为深远,它是剑拔弩张的孤立状态的象征,它不仅仅意味着国家的分裂,同时还意味着在贫困与富庶,文明与落后,或者在不同肤色的人群之间划出一道鸿沟。
柏林墙倒20周年是对某种东西的记忆,如今,它以纪念品的形式存在着。分隔东西的柏林墙已消遁于无形,当初修建它的政治动机也早已成为明日黄花,但它所蕴含的象征性仍具有全球范围内的现实意义和利用价值。
为了让这种寓意变得直观形象,易于探讨,柏林市将举办一次“柏林墙之旅”活动,就是将风格化了的柏林墙片段在周年纪念日到来之前带往以色列、巴勒斯坦、塞浦路斯、也门、朝鲜等国家和地区,在当地作为背景或对象物由艺术家、少年儿童、知识分子和政治家加以利用和布置。随后,这些被加工或推倒的围墙片段将被重新带回德国。该活动的明确意图是仅仅提供预制的砖块,而非提供构思;得到形象化展示的将不仅仅是德国的柏林墙和国家分裂的历史教训,而且是所有形形色色的“墙”和关于“墙”的种种体会。
横在人类内心的不仅仅是那些“墙”,但它们如此显著地立在世间,并且如三八线、巴以隔离墙,仍在发挥着它们敌意的功能,在其两侧,人们流了过多的血,模糊了眼睛,却也加深了仇恨。那一堵堵的水泥墙和铁丝网也成了民族甚至人类的枷锁。指望人类有一天变得不再隔阂,毫无纷争与搏杀,那始终是绝大多数人的良善愿望。可如何摆脱“墙”的困扰,摆脱无休止的争端,那是人类永久的课题。柏林墙倒了,南非的种族隔离也被取缔了,敌意也许会在时间中渐渐消失。我们知道人类永远不可能成为完全同一的群体,反之,我们也相信人类也不会因政治、经济、宗教等因素而变得迥乎不同、不可理解,甚至只剩下仇恨。人类最基本的愿望以及对幸福的理解其实相差无几。正是如此,我们希冀:凡墙都会有门……
小题1:对文中“柏林墙”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柏林墙是前苏联和东德秘密计划修建起来的反法西斯防卫墙。
B.柏林墙是民主德国在两德边界建立起来的隔离和防范自己人民的墙。
C.柏林墙就是分离和隔绝的象征,也象征了在贫困与富庶,文明与落后,或者不同肤色的人群之间的一道鸿沟。
D.柏林墙将德国一分为二,在其两侧,东德西德人们流了过多的血,模糊了眼睛,却也加深了仇恨;它的倒塌就是冷战的结束。
小题2:下列有关柏林墙的现实意义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它是分离和隔绝的体现,它是剑拔弩张的孤立状态的象征。
B.它不仅仅意味着国家的分裂,如南朝鲜与北朝鲜;同时还意味着在贫困与富庶,文明与落后,或者在不同肤色的人群之间划出一道鸿沟,如以色列与巴勒斯坦地区。
C.在以色列、巴勒斯坦、塞浦路斯、朝鲜等国家和地区,那一堵堵的水泥墙和铁丝网就像柏林墙一样成了民族枷锁。
D.柏林墙这个二十世纪地球上遮挡在柏林东西德之间的铁幕,分裂了德国是次要的,修建它的政治动机就是防范法西斯的再次抬头。
小题3:对文中“柏林墙之旅”的目的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就是将风格化了的柏林墙片段在周年纪念日到来之前带往以色列、巴勒斯坦等国家和地区,在当地作为背景或对象物由艺术家、少年儿童、知识分子和政治家加以利用和布置。
B.就是让这些围墙片段通过人们的利用和布置,来对德国的柏林墙和国家分裂的历史教训,以及所有形形色色的“墙”和关于“墙”的种种体会进行形象化展示。
C.它的目的就是让横在人类内心的那些“墙”倒塌,从而使人类成为完全同一的群体。
D.通过“柏林墙之旅”活动,指望人类有一天看到所有形形色色的“墙”并且产生关于“墙”种种体会。
小题4:根据文中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柏林墙的倒塌及“柏林墙之旅”活动,意味着广泛全球化的时代开始和自由之花在人类盛放。
B.柏林墙倒20周年是对分裂、隔离和敌对状态的记忆,东西方冷战已经成为明日黄花,风格化了的柏林墙片段一旦被重新带回德国,就是“柏林墙之旅”功德圆满之日。
C.“柏林墙之旅”指希望人类有一天变得不再隔阂,毫无纷争与搏杀,也相信人类不会因政治、经济、宗教等因素而变得完全迥乎不同、不可理解,甚至只剩下仇恨。
D.因为凡墙都会有门,所以人类最基本的愿望以及对幸福的理解其实是相差无几的。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中档

答案


小题:D
小题:D
小题:C
小题:B


小题:从尾段首句可知,“人们流了过多的血,模糊了眼睛,却也加深了仇恨”的是指“三八线、巴以隔离墙”,而非指柏林墙。
小题:由第一段可以看出,修建柏林墙的政治动机理解有误。
小题:没有涉及到真正目的,C.“使人类成为完全同一的群体”错误,D.表述不完整。
小题:“自由之花在人类盛放”推断错误。B.“柏林墙片段一旦被重新带回德国,就是“‘柏林墙之旅’功德圆满之日”推断错误。D.因果关系颠倒。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面几段文字,完成下题。象征与现实——纪念柏林墙倒20周年如..”主要考查你对  现代文阅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代文阅读

考点名称:现代文阅读

  • 现代文阅读掌握内容:

    各种文体有不同的命题规律和答题技巧,不能一概而论。
    相对来说说明文和议论文命题方向更集中,答题的格式也相对固定,规律性更强些。解题注重技巧。
    记叙文题型更丰富些,答案也更灵活。重在感悟和语言的表达。

    一、首先: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描写方法、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论证方法这些重要要素一定要把握住。  
    二、其次:
    (1)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2)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3)语句特色评价用词: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  
    (4)文段中关键词语、短句的分析:在题目的题干中出现了加引号的词语或句子,往往表明分析的对象源出于原文,在分析时应贯彻这样的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也就是说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考虑。  
    (5)理解词语在选文中的意思和在语境中的含义: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两点:一是这个词可能不再具有词典中的含义,而是特定语境中的特殊含义。二是要理解词语的语境含义首先必须正确理解词语所在的语境。如《藤野先生》一文中“实在是标致极了”一句中的“标致”。  
    (6)语句作用、含义分析题:
    ①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 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②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③说明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准确、生动)。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议论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论点(或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或是所在段的分论点)以及议论文语言的特色。
    ④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点明题旨的句子;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总结全文的句子;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 
    (7)指明语句所用的写作方法:一定要注意文体特征和名词使用的准确性。  
    ①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②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推动情节发展;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突出、深化主题。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