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打开中国画的天地,在烟云腾迁、古木逶迤之后,总有一种幽幽的寒意。明文微明说:“古人高人逸士,往往喜开笔作山水以自娱,然多写雪景。”中国画家-语文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高中语文 > 现代文阅读/2019-01-2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打开中国画的天地,在烟云腾迁、古木逶迤之后,总有一种幽幽的寒意。明文微明说:“古人高人逸士,往往喜开笔作山水以自娱,然多写雪景。”中国画家又爱画寒林,秋日的疏木,冬日蝗枯槎,春日的老芽初发,都被笼上了一层寒意。
王维就是大量以寒入画的画家,也可以说是中国画史上第一个将雪景作为主要表现对象的画家,《宣和画谱》卷十著录的王维雪景图就有26幅。在唐代,开创泼墨之体的王洽的画,也使人有“云霞卷舒,烟雨惨淡”之感;另一位水墨创始人项容,其作《寒松漱石图》,也也表现出对荒寒境界的重视。五代时,荒寒趣味成了山水画家的自觉审美追求。生于南方的董源,画作重秋的高远和冬的严凝之境 ,使得他在少雪之乡而多画雪,于温润之地而多出冷寒。  
宋代山水画家得荒寒骨气的,最可称范宽、郭熙二人,范的雪景足称高格,从其《雪景寒林图》中,可见雪意中混莽而又荒寒的韵味;而郭特工山水寒林,于营丘寒林之外,别构一种灵厅。清代黄公望以苍莽、王蒙以细密、吴镇以阴沉湿漉的气氛,共筑冷的世界;如王蒙的《夏日山居图》,写夏山之景,丝毫没有浓郁葱茏之感,相反使人感到阴沉冷寂,气氛苍莽。
中国画的荒寒韵味,也体现在其他画科。在竹画中,竹的寒痕冷意素为画界所重,如吴镇自题竹画云:“亭亭月下阴,挺挺霜中节,寂寂空山深,不改四时叶。”画梅又以墨梅、雪梅为尚,如杨补之的墨梅,清气冷韵,令人绝倒,黄庭坚以“嫩寒清晓,行孤村篱落间”许之。菊画也不忘求冷追寒,画史中有所谓冷菊之称。
中国画对于荒寒的推重,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将荒寒作为一种审美趣尚,喜欢作寒景,出寒意,使得雪景屡出,寒林叠现;二是将荒寒作为典型气氛,不仅于雪景寒林中寻其荒寒寂寥之趣,也给不同的题材笼上寒意;三是将荒寒作为最高境界,绘画境界有多种,而荒寒雄视从境之巅。鉴于荒寒感在中国画中的独特位置,它理应成为探讨中国画民族特色的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
(选自朱良志《论中国画的荒寒境界》,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荒寒”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荒寒是中国画所推崇的一种审美观,主要体现在山水画家都喜欢画雪景,同时画春夏秋冬的山林之景,也会点染一种幽幽的寒意。
B.唐朝王维、王洽、项容三位画家大量以寒入画,在绘画艺术的天地独树一帜,对中国画荒寒特色的形成作出了突出的贡南献。
C.山水画家们从五代开始,历经宋、元、明、元、清各朝,虽然画的题材不同,画的时空迥异,但荒寒趣味成了自觉的审美追求。
D.荒寒的中国画中有独特的位置,它是构成中国画民族特色的不可忽视的因素,本文从情趣、风格、境界三个方面来探讨其精髓。
小题2: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王维诗歌的特色,他也是中国画上第一个喜欢画景的画家,《宣和画谱》就收录其大量雪景图。
B.《寒松漱石图》重冬的严凝之境,因为董源生于南方,过于追求荒寒趣味,使得他在少雪之乡有而多画雪,于温润之地而多出冷寒。
C.一些山水画在雪景寒林中笼上典型的荒寒气氛的同时又极富个性,如宋清两代的画或高格,或灵奇,或苍莽,或细密,或阴沉湿漉。
D.吴镇的竹画、杨补之的墨梅以及菊画中的冷菊均能体现荒寒韵味,黄庭坚用“嫩寒清晓,行孤村篱落间”一语加以称赞。
小题3:根据本文信息,下列诗词意境与画家们的审美趣尚不吻合的一项是       (   )
A.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B.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C.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D.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偏易

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小题3:B


小题1:A“都喜欢雪景”不对,第1段中说“然多写雪景”;B“大量以寒入画”文中是说王维;C“历经宋、元、明、清各朝”错,文中只说“五代时”荒寒趣味成自觉审美追求,未说以后的朝代。
小题2:A太绝对化,“他也是中国画史上第一个喜欢画雪景的画家”错,文中是“可以说”和“将雪景作为主要表现对象”B张冠李戴,《寒松漱石图》不是董源的画作;D无中生有,黄庭坚评价的不是吴镇的竹画
小题3:B描写的是金秋的人与自然的绚丽火热,透露暖意;A、C、D描写秋或春的萧瑟凄凉,均显寒意,吻合本文所说信息。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打开中国画的天地,在烟云腾迁、古木..”主要考查你对  现代文阅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代文阅读

考点名称:现代文阅读

  • 现代文阅读掌握内容:

    各种文体有不同的命题规律和答题技巧,不能一概而论。
    相对来说说明文和议论文命题方向更集中,答题的格式也相对固定,规律性更强些。解题注重技巧。
    记叙文题型更丰富些,答案也更灵活。重在感悟和语言的表达。

    一、首先: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描写方法、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论证方法这些重要要素一定要把握住。  
    二、其次:
    (1)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2)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3)语句特色评价用词: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  
    (4)文段中关键词语、短句的分析:在题目的题干中出现了加引号的词语或句子,往往表明分析的对象源出于原文,在分析时应贯彻这样的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也就是说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考虑。  
    (5)理解词语在选文中的意思和在语境中的含义: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两点:一是这个词可能不再具有词典中的含义,而是特定语境中的特殊含义。二是要理解词语的语境含义首先必须正确理解词语所在的语境。如《藤野先生》一文中“实在是标致极了”一句中的“标致”。  
    (6)语句作用、含义分析题:
    ①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 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②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③说明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准确、生动)。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议论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论点(或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或是所在段的分论点)以及议论文语言的特色。
    ④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点明题旨的句子;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总结全文的句子;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 
    (7)指明语句所用的写作方法:一定要注意文体特征和名词使用的准确性。  
    ①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②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推动情节发展;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突出、深化主题。  
    (8)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
    ①这种题目往往就是限定不能直接原文中的语句来回答,从另个层面上来说,也就是暗示你原文中有相关语句,所以首先应该找出原文中的相关语句;
    ②其次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将原文中的语句变成自己的话,可以采用下列方法:概括大意法,适用于原文相关句子较长的情况;解释重点词法,适用于原文语句中有生僻词;变换句式法,适用于原文使用的是疑问、设问、反问的语意未能完全明确的句子,而题目又要求作出明确表达的情况。 
    (9)根据阅读短文的感受谈自己的看法或体会:
    用第一人称;采用1+2或1+3的形式,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如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注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