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乐知高山遇知音,心齐东海有大爱齐东海从小就喜欢音乐。一把口琴,让他的童年充满阳光和憧憬。从小学到中学,他一直是学校文艺方面的骨干,协助老师-语文
题文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乐知高山遇知音,心齐东海有大爱 齐东海从小就喜欢音乐。 一把口琴,让他的童年充满阳光和憧憬。从小学到中学,他一直是学校文艺方面的骨干,协助老师组织每班同学在周会上的表演。他弹钢琴、做指挥、唱由聂耳等创作的进步音乐《大路歌》、《毕业歌》、《送别》等,还表演话剧。带着对音乐的爱好和执着,齐东海考取了北洋大学,那时他依然是大学的音乐活跃分子之一。他回忆说:“这期间的教育是我人生成长中最值得怀念的阶段。这个时期,不仅培养了我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也为以后的爱乐之路打下基础。” 鉴于爱因斯坦、罗曼?罗兰、尼采、钱学森等中外杰出科学家、艺术家极好的音乐造诣,齐老师认为音乐对人的创新能力的培养,人文精神的提升,意义重大。从1982年起齐老师开始举办交响乐欣赏讲座,1996年开设《交响乐欣赏》选修课,直至2006年结束,坚持10年。《交响乐欣赏》浓缩着交响乐的魅力和作曲家的人生精华,通过讲解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柴科夫斯基等世界著名作曲家和他们的经典名曲,让学生通过音乐走进作曲家的人生世界,不仅培养学生对欣赏交响乐的兴趣、培养其审美情趣,提高其欣赏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如何做人,做和谐的人、完美的人、有高尚人格的人。 他编写了《交响乐知识与欣赏》、《走近交响乐》、《音乐文化与音乐人生》等教材,10年间,有近6000名学生选修了《交响乐欣赏》这门课。通过音乐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民族精神、与困难做斗争的顽强意志,通过音乐启迪学生智慧,拓宽学生人生视野。 齐老师为营造高雅校园文化氛围,他每年亲自策划组织并具体操作6至7次音乐演出活动,如钢琴演奏音乐会、小提琴演奏音乐会、艺术歌曲和民族歌曲独唱音乐会、毛主席诗词合唱音乐会等。十年来,这样的音乐艺术活动先后举办了60余场。 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齐老师邀请国内著名音乐家、艺术家、艺术教育专家、科学家、艺术团体,来校做讲座、搞演出,著名指挥家郑小瑛、著名音乐家卞祖善、艺术教育专家沈致隆、中科院院士郝柏林、杨叔子等都曾来学校。郑小瑛老师在报告前,对学生们说,“你们应该为有像齐东海教授这样的老师感到骄傲。” 1999年,在团委、学生会等配合下,齐老师还组织有器乐演奏特长的学生,组建了学生管弦乐团,举办纪念贝多芬、莫扎特、冼星海等诞辰、逝世周年音乐会40多场。 为推动大学生健康向上的歌咏活动,齐老师协助土木水利学院组建了:120人的大学生合唱团,在他的倡议和推动下,又组建了校大学生合唱团。 齐东海教授今年已81岁,他曾担任过大连理工大学水利系副主任,他是土木水利工程领域的专家,更是国内知名的音乐教育领域的专家。 2008年,学校教务处和党委统战部为齐东海从事音乐教育10周年举行了座谈会,对他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他在理工科院校开辟了一个新的教学领域——一音乐教育。他被誉为“大连理工大学开展文化素质教育的带头人和音乐教育家”。 (选自陈肖东《记音乐教育家齐东海教授》,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小题2:为了提高大学生素质,培养大学生高尚的精神以及热爱美、创造美的能力。齐东海教授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请分条加以概括。(6分) 小题3:开头两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作简要分析。(6分) 小题4:在理工院校设置音乐欣赏课,这一行为有人赞同,也有人不以为然。你的看法如何?请结合文本进行探究。(8分) |
答案
小题1:BD 小题2:(6分)①举办交响乐欣赏讲座,②开设《交响乐欣赏》选修课,③编著音乐教材,④举办音乐艺术演出活动,⑤邀请国内著名艺术家来校做讲座搞演出,⑥组建管弦乐团,⑦组建校大学生合唱团。(答出一点得1分,答出6点即得6分) 小题3:(6分)文章这两段写齐东海教授在学生时期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2分)这一时期的学校教育使他的音乐天赋得以充分的发展,不仅培养了他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也为以后的爱乐之路打下基础。(2分)他感觉到音乐对人成长的重要作用,为他后来从事音乐教育打下了伏笔。(2分)(答出一个要点得1分,答出三个要点的6分) 小题4:(8分)示例: 观点一:我赞成这种的做法。①目前青年学A文知识文化素质比较欠缺,需要高尚音乐熏陶;②音乐可以培养人审美情趣,提高其欣赏能力;③音乐可以培养学生如何做人,对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人文精神的提升,意义重大;④在高等院校设置音乐欣赏有助于学生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相融合。 观点二:我不同意这种的做法。①理工学院学生应该专注于科学研究,搞很多音乐活动可能会影响学生的学业成绩;②科学是严谨的,务实的,而音乐是艺术的,是浪漫的,在短暂的大学学习中,两者的结合不会对学生的一生产生深远的影响;③虽然许多科学家都有极好盼音乐造诣,但并不是说每一个取得伟大成绩的人都需要音乐的熏陶。(两种观点都可以。意思基本正确、言之成理即可。观点2分,理由每条2分。表述不全、不清,酌情扣分) |
小题1:无 小题2:无 小题3:无 小题4:无 |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乐知高山遇知音,心齐东海有大爱齐东海..”主要考查你对 现代文阅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代文阅读
考点名称:现代文阅读
- 现代文阅读掌握内容:
各种文体有不同的命题规律和答题技巧,不能一概而论。
相对来说说明文和议论文命题方向更集中,答题的格式也相对固定,规律性更强些。解题注重技巧。
记叙文题型更丰富些,答案也更灵活。重在感悟和语言的表达。
一、首先: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描写方法、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论证方法这些重要要素一定要把握住。
二、其次:
(1)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2)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3)语句特色评价用词: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
(4)文段中关键词语、短句的分析:在题目的题干中出现了加引号的词语或句子,往往表明分析的对象源出于原文,在分析时应贯彻这样的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也就是说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考虑。
(5)理解词语在选文中的意思和在语境中的含义: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两点:一是这个词可能不再具有词典中的含义,而是特定语境中的特殊含义。二是要理解词语的语境含义首先必须正确理解词语所在的语境。如《藤野先生》一文中“实在是标致极了”一句中的“标致”。
(6)语句作用、含义分析题:
①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 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②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③说明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准确、生动)。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议论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论点(或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或是所在段的分论点)以及议论文语言的特色。
④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点明题旨的句子;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总结全文的句子;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
(7)指明语句所用的写作方法:一定要注意文体特征和名词使用的准确性。
①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②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推动情节发展;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突出、深化主题。
(8)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
①这种题目往往就是限定不能直接原文中的语句来回答,从另个层面上来说,也就是暗示你原文中有相关语句,所以首先应该找出原文中的相关语句;
②其次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将原文中的语句变成自己的话,可以采用下列方法:概括大意法,适用于原文相关句子较长的情况;解释重点词法,适用于原文语句中有生僻词;变换句式法,适用于原文使用的是疑问、设问、反问的语意未能完全明确的句子,而题目又要求作出明确表达的情况。
(9)根据阅读短文的感受谈自己的看法或体会:
用第一人称;采用1+2或1+3的形式,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如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注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海明威早期的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成为表现美国“垮掉的一代”的主要代表作。50年代后,他塑造了以桑提亚哥为代表的“可以把-语文
下一篇: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雪夜(日本)星新一雪花象无数白色的小精灵,悠悠然从夜空中飞落到地球的脊背上。整个大地很快铺上了一条银色的地毯。在远离热闹街道的一幢旧房子里,-语文
零零教育社区:论坛热帖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