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25分)一个“兵”的军营1.7米左右的身高,黝黑的脸膛上一双锐利明亮的眼睛,穿一套橄榄绿军装,腰系皮带,头戴钢盔,骑一辆军牌摩托车,威风凛-语文
题文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25分) 一个“兵”的军营 1.7米左右的身高,黝黑的脸膛上一双锐利明亮的眼睛,穿一套橄榄绿军装,腰系皮带,头戴钢盔,骑一辆军牌摩托车,威风凛凛地巡逻,这就是郭孔孙给我们的第一印象。老郭管理守护的兵营坐落在东水村再角山山麓,周围是连绵的丘陵和参差错落的村庄。 老郭一家现在居住的房子,是当时部队的一处连部,周围种满了瓜菜果木,一株高高的白杨树上悬挂着一个高音喇叭;院子大门两边插着两面红旗,旁边的宣传栏上用粉笔写着“进军营,讲文明,讲礼貌”的标语以及每天播放军号的时间;院子正中的木桩上插着一面鲜艳的国旗。当地群众说,老郭每周都要举行一次奏国歌升旗仪式,有时他的一家人参加,有时附近的村干部和村民也自发前来参加。总之这里的一切设施和氛围,都保持着部队的习惯,从而使周围的村民群众强烈地感觉到:部队还在身边。 谈起对部队和军营的情结,老郭脸上洋溢着幸福和自豪。他的家就在军营附近的郭屋村,军营的前身驻扎着解放军某部一个炮兵团,郭孔孙从小就伴随着军号成长,耳濡目染人民子弟兵严明的纪律和拥政爱民的优良品质。当时部队的一个连与郭屋村挂钩联系,部队的领导喜欢上郭孔孙的聪明能干和做事的责任心,把他抽调到部队做木工电工,一干就是十多年。上世纪80年代中期,部队撤离驻地,郭孔孙跟随部队在外多年。 到20世纪80年代末,部队委派他回到驻地看守军营,每月发给600元的生活补贴,郭孔孙于是带着老婆孩子住进了军营,开始了他漫长而充满挑战的工作生活。 一晃十五六年过去了,郭孔孙从英姿勃发的青年步入到不惑之年。他的儿女们大都在外面结婚成家,儿女劝父亲放弃这份清贫艰苦的工作,随他们到城里生活,郭孔孙婉言谢辞了。为了补贴家用,郭孔孙夫妻俩在住所的周围耕田种地种果木,饲养鸡鸭,把军营打扮得绿韵盎然,鸟语花香。 郭孔孙说,最难忘怀的是部队战友的到来。每年的下半年,一批批曾经在这里服役的指战员千里迢迢回访参观,他们在这里度过了激情燃烧的岁月。故地重游,吃上两顿老郭为他们做的饭菜,走一圈他们挥洒过青春汗水的地方,聆听着昂扬激越的军号广播,感到无比的欣慰和无限的感慨。 这些回访的战友离开时几乎都说:“老郭,放军号,为我们送行!” “我会一直坚守下去的,”郭孔孙坚定地说,“直到部队规定的退岗年龄!” 郭孔孙管理守护的军营有四个点,相距一二十公里,横跨东华横石水两个镇,营地总面积近5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并有大量的竹木。要把这些房地物产管护好,是一件艰巨与繁重的工作,郭孔孙倾注了全部心血和干劲。 首先是必须保证每天三次的广播时间,每天广播时间分别为早上五时半,中午十一时半,傍晚五时半,每次三四十分钟,不管是春夏秋冬,严寒酷暑,必须做到依时准确,十多年来,他几乎没有错过一次。因此,附近的村民和学校师生都把军营的广播作为作息上课、校对钟表的依据,军号广播响起,就知道是什么时间了。 其次是必须保证部队物产的完整不损失,郭孔孙每三天骑着摩托车四个点巡逻一次,每次来回至少需要两个多小时。 (选自《广州日报》有删节) 小题1:下面对本篇通讯分析、概括错误的两项是( )(5分)
小题2:“英德的大山深处,一座神秘的军营”,作者为什么称这座军营为“神秘的军营”?(6分) 小题3:新闻背景有助于读者深入了解人物形象。这篇通讯交代了有关老郭的哪些背景资料?这些资料有什么作用?(6分) 小题4:本篇通讯的人物描写手法对你的写作有何启示?结合本篇通讯进行探究。(8分) |
答案
小题1:BC 小题2:(1)20年前部队早已撤离,还是有人天天在吹响嘹亮的军号,准时进行广播,准时升旗。(2)在这个军营里,只有老郭一个兵。(3)神秘的军营中没有战事,管理守护军营,只是进行广播和巡逻这样琐细而单调的工作。(每点2分) 小题3:(1)交代了他从军的经历,使我们清楚了老郭对军队感情深厚的原因。(2)交代了他驻守军营的原因,突出了老郭不畏艰苦的 精神。(3)谢辞了儿女们劝他的城市生活,突出了老郭的坚守精神,对军队的深厚情感。(每点2分) 小题4:正面描写:(1)外貌:军人的打扮,动作:骑摩托车巡逻,神态:幸福和自豪的表情,语言:“我会一直坚守下去”,(两点1分,三点2分) 突出了老郭坚守军营的精神(1分)。 侧面描写:(1)环境:军营的设施、氛围,(1分)(2)群众介绍老郭的升旗仪式;部队战友的回访;干部村民自发前来参加升旗仪式;村民学校把军号广播作为时间的依据;(两点1分,三点2分) 侧面突出强调了老郭坚守军营的精神,对军队深厚的情感(1分)。 启示:启示我们多角度塑造人物,从正面和侧面。(2分) |
略 |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25分)一个“兵”的军营1.7米左右..”主要考查你对 现代文阅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代文阅读
考点名称:现代文阅读
- 现代文阅读掌握内容:
各种文体有不同的命题规律和答题技巧,不能一概而论。
相对来说说明文和议论文命题方向更集中,答题的格式也相对固定,规律性更强些。解题注重技巧。
记叙文题型更丰富些,答案也更灵活。重在感悟和语言的表达。
一、首先: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描写方法、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论证方法这些重要要素一定要把握住。
二、其次:
(1)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2)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3)语句特色评价用词: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
(4)文段中关键词语、短句的分析:在题目的题干中出现了加引号的词语或句子,往往表明分析的对象源出于原文,在分析时应贯彻这样的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也就是说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考虑。
(5)理解词语在选文中的意思和在语境中的含义: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两点:一是这个词可能不再具有词典中的含义,而是特定语境中的特殊含义。二是要理解词语的语境含义首先必须正确理解词语所在的语境。如《藤野先生》一文中“实在是标致极了”一句中的“标致”。
(6)语句作用、含义分析题:
①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 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②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③说明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准确、生动)。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议论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论点(或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或是所在段的分论点)以及议论文语言的特色。
④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点明题旨的句子;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总结全文的句子;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
(7)指明语句所用的写作方法:一定要注意文体特征和名词使用的准确性。
①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②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推动情节发展;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突出、深化主题。
(8)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
①这种题目往往就是限定不能直接原文中的语句来回答,从另个层面上来说,也就是暗示你原文中有相关语句,所以首先应该找出原文中的相关语句;
②其次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将原文中的语句变成自己的话,可以采用下列方法:概括大意法,适用于原文相关句子较长的情况;解释重点词法,适用于原文语句中有生僻词;变换句式法,适用于原文使用的是疑问、设问、反问的语意未能完全明确的句子,而题目又要求作出明确表达的情况。
(9)根据阅读短文的感受谈自己的看法或体会:
用第一人称;采用1+2或1+3的形式,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如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注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请从下面两篇文章中选择一篇阅读,作答前填上文本序号“(一)”或“(二)”。)(二)实用类文本阅读下列的文字,完成小题。“黑帮”游戏令人忧解说:黑帮游戏并非本土网站原创,它最早-语文
下一篇: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25分)知音余显斌他没有回头,即使回头,也看不见什么,因为他是瞎子。风吹来,浑身很冷。在风里,他一步步走了,最终,变成一粒黑点,消失在-语文
零零教育社区:论坛热帖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