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小题。(15分)高雅,高雅,自古以来,两个字好像扯也扯不开。低与俗,似乎也有不解之缘。但看生活现状,渐悟出,雅的未必就高,低而俗的未必不跟“雅-高一语文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高中语文 > 现代文阅读/2019-01-2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小题。(15分)
高雅,高雅,自古以来,两个字好像扯也扯不开。低与俗,似乎也有不解之缘。但看生活现状,渐悟出,雅的未必就高,低而俗的未必不跟“雅”搭界。于是有意给它们来个重新组合。
不敢妄论,先看“实证”。
其一,硬与软“两张皮”。
超市自选算是雅,虽明示不许品尝偏下手抓则不高;封闭式空调车是为雅,其内散播尼古丁或摆臭脚则不高;公寓楼单元房亦为雅,以大杂院之习在公共楼道里大吼大叫则不高;出行乘自家轿车简直是大雅,一路车笛长啸则实在不高。此类雅高分离的实质是:物质硬件上去了,精神软件跟不上。
其二,表与里“两张皮”。
这一层意思是,并非不雅,但雅在浅表,或谓浮雅。看目下时髦男女常将“档次”、“品位”挂在嘴头,实则“上档次”之类总有点扭捏作态。见面哈啰,分手拜拜,然言谈中无端加入他妈你妈,洋话与国骂各尽其用。餐馆里,刚刚以餐纸遮口剔牙,雅得够味,接着打火点烟,将浊雾喷到众位脸上。餐饮与娱乐一体,算是雅的风尚;放下筷子,高歌一曲,也堪称雅兴。不料某日见一雅士,随卡拉OK音乐唱到歌曲终了,“低俗”败露。那乐曲末句不断反复,唱者只得跟随,他以为唱完了,谁知尾句又起,不耐烦了,终于对着视屏口无遮拦:“×你妈,有完没完!……”雅行中时而露出低俗破绽,盖因缺少文化底蕴的支持。有道是,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看来,肚子里“缺货”,学问做不成,场面上的事情也捉襟见肘。
要解决“雅而不高”的问题,就得从增强文化底蕴入手。有了底蕴,不着意为雅而自雅,缺乏底蕴,虽作态千般仍显得俗。写《儒林外史》的吴敬梓讥笑那些以饮酒看花、吟诗作赋为能事的矫揉造作之徒曰“雅得太俗”,推行白话文的胡适使劲地就俗,所作打油诗、宝塔诗之类仍是俗中大雅。想俗都俗不下去,仍止不住雅气四溢,这该说是“超高”之雅。
常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底蕴,说来轻巧。却非一日之功,得慢慢来。但首先将物与习搞成一张皮,大概还是可行的。即是说,让物质的环境与人的行为协调起来。通过这种协调,至少免得让绿地成为斑秃、餐馆成为烟馆。物与习其实是两重关系,既可相映生辉,又可相形见绌。就后一种情况言,环境造得越美,丑陋人习越不堪入目;物质越丰富,人的内在匮乏越叫人无法忍受。我们整天地“大干快上”,什么外装修内装修都搞得比发达国家还发达,反过来,“豪门”化、“帝王”化、“恺撒”式、“维多利亚”式的物质设施倒成了一面哈哈镜。随处映照出我们这些物主的百般丑陋与滑稽,就不应该了!
(李景阳《论“雅而不高”》)
小题1:下面现象中不属于“雅而不高”现象的两项是                        (4分)
A.以饮酒看花、吟诗作赋为能事的人创作时矫揉造作。
B.胡适在推行白话文时使劲地就俗,创作打油诗、宝塔诗。
C.餐馆里,以餐纸遮口剔牙,接着打火点烟,优雅地吐烟圈。
D.为自家豪宅修建游泳池,砍掉周围生长的树木。
E.在简陋的餐馆里高声喧哗取闹。
小题2:下面表述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既雅又高需要有过硬的物质设施,更需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B.暴富而没修养比贫穷而没文化可能更让人无法忍受。
C.“豪门”化、“帝王”化的物质设施往往与人的言行举止相得益彰。
D.“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说明精神文明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小题3:联系全文,指出“雅”和“高”的含义,并谈谈要怎样才能解决“雅而不高”的问题?(4分)
小题4:
 
 
 
 
 
 
 
 
 
 
 
 
 
 
 
 
 
 
 
 
 
 
 
 
 
 
 
 
 
 
 
 
 
 
 
 
 
 
 
 
 
 
 
 
 
 
 
 
 
 
 
【】上文末尾的两个自然段都运用了对比的论证方法,这对论证“雅而不高”起到了这样的作用?(4分)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偏易

答案


小题1:BE
小题2:C
小题3:“雅”是指各种体现物质文明进步的现象和事物,“高”是指高尚的、文明的行为和风尚。要解决“雅而不高”的问题就要增强文化底蕴,要将“物”与“习”搞成一张皮(或“将物质的环境与人的行为谐调起来”)。
小题4:“矫揉造作”之徒与胡适的想俗俗不起来的对比,“相映生辉”与“相形见绌”的对比,从而有力的论证了本文的主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要同步发展(或“要既雅又高就得不断提高文化底蕴与内在修养”。)


小题1:B项是既雅且高的现象,E项是不雅且不高的现象。
小题2:“豪门”化、“帝王”化的物质设施有可能与人的言行举止相得益彰,更有可能是相形见拙。
小题3:略
小题4:略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小题。(15分)高雅,高雅,自古以来,两..”主要考查你对  现代文阅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代文阅读

考点名称:现代文阅读

  • 现代文阅读掌握内容:

    各种文体有不同的命题规律和答题技巧,不能一概而论。
    相对来说说明文和议论文命题方向更集中,答题的格式也相对固定,规律性更强些。解题注重技巧。
    记叙文题型更丰富些,答案也更灵活。重在感悟和语言的表达。

    一、首先: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描写方法、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论证方法这些重要要素一定要把握住。  
    二、其次:
    (1)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2)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3)语句特色评价用词: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  
    (4)文段中关键词语、短句的分析:在题目的题干中出现了加引号的词语或句子,往往表明分析的对象源出于原文,在分析时应贯彻这样的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也就是说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考虑。  
    (5)理解词语在选文中的意思和在语境中的含义: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两点:一是这个词可能不再具有词典中的含义,而是特定语境中的特殊含义。二是要理解词语的语境含义首先必须正确理解词语所在的语境。如《藤野先生》一文中“实在是标致极了”一句中的“标致”。  
    (6)语句作用、含义分析题:
    ①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 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②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③说明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准确、生动)。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议论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论点(或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或是所在段的分论点)以及议论文语言的特色。
    ④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点明题旨的句子;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总结全文的句子;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 
    (7)指明语句所用的写作方法:一定要注意文体特征和名词使用的准确性。  
    ①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②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推动情节发展;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突出、深化主题。  
    (8)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
    ①这种题目往往就是限定不能直接原文中的语句来回答,从另个层面上来说,也就是暗示你原文中有相关语句,所以首先应该找出原文中的相关语句;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