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两文段,完成18—22题。(15分)甲文:匠人与大师到底有何区别梁衡①在社会上常听到叫某人为“大师”,有时是尊敬,有时是吹捧。又常不满于某件作品,说有“匠气”。匠人与大-高一语文
题文
阅读下面两文段,完成18—22题。(15分) 甲文: 匠人与大师到底有何区别 梁衡 ①在社会上常听到叫某人为“大师”,有时是尊敬,有时是吹捧。又常不满于某件作品,说有“匠气”。匠人与大师到底有何区别? ②匠人在重复,大师在创造。一个匠人比如木匠,他总在重复做着一种式样的家具,高下之分只在他的熟练程度和技术精度。比如一般木匠每天做一把椅子,好木匠一天做三把、五把,再加上刨面更光,合缝更严等等。但就算一天做到100把也还是一个木匠。大师则绝不重复,他设计了一种家具,下一个肯定又是一个新样子。判断他的高下是有没有突破和创新。匠人总在想怎么把手里的玩艺儿做得更多、更快、更绝;大师则早就不稀罕这玩意,而在不断构思新东西。 ③匠人在实践层面,大师在理论层面。匠人从事具体操作水平的上限是经验丰富,但还没从经验上升到理论。虽然这些经验体现和验证了规律,但还不是规律本身。大师则站在理论的层面上,靠规律运作。面对一片瓜地,匠人忙着一个一个去摘瓜,大师只提起一根瓜藤;面对一大堆数字,匠人满头大汗,一道接一道地去算,大师只需轻轻给出一个公式。匠人常自恃一技,自炫于一艺,偶有一得,守之为本;大师视鲜花掌声为过眼烟云,进取不竭,心犹难宁。居里夫人把诺贝尔奖章送给小女儿当玩具,但是接着她又得了一个诺奖。 ④匠人较单一,大师善综合。我们常说一技之长,一招鲜,吃遍天,这是指匠人,大师则不靠这,他纵横捭阖,运筹帷幄,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因为凡创新、创造,都是在引进、吸收、对比、杂交、重构等大综合之后才出现的。当匠人靠一技之长,享一得之利,拿人一把,压人一筹时;大师则把这一技收来只作恒河一沙,再佐以砖、瓦、土、石、泥,起一座高楼。牛顿、爱因斯坦成为物理大师并不只因物理,还有更重要的数学、哲学等。一个画家,当他成为绘画大师时,他艺术生命中起关键作用的早已不是绘画,而是音乐、文学、科学、政治、哲学等。而一个社会科学方面的大师要求更高,马克思、恩格斯是一部他们那个时代的百科全书,毛泽东则是当时中国政治、军事、文学的宝典。 ⑤这就是大师与匠人的区别。研究这个区别毫无贬损匠人之意,大师是辉煌的里程碑,匠人是可贵的铺路石。世界是五光十色的,需要大师也需要匠人,正如需要将军也需要士兵。但是我们必须承认这个世界需要人们有一个较高的追求目标。拿破仑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将军总是在优秀的士兵中成长起来的。当他不满足于打枪、投弹的重复而由单一到综合,由经验到理性,有了战役、战略的水平时他就成了将军。鲁班最初也是一名普通木匠,当他在技术层面已经纯熟,不满足于斧锯的重复,而进军建筑设计、构造原理时,就成了建筑大师。虽然从匠人而成为大师的总是少数,但这种进取精神是人类进步、社会发展的动力。古语说,法乎其上,得乎其中;法乎其中,得乎其下。要是人人都法乎其下呢?这个社会就不堪设想。 ⑥我们可能在实际业绩上达不到大师水平,但至少在思想方法上要循大师的思路,比如力求创新,不要重复,不要窃喜于小巧小技,沾沾自喜。对事物要有识别、有目标、有追求。力虽不逮,心向往之。在个人有了这样一种心理,就会有所上进;在民族有了这样一个素质,就会生机勃勃;在社会有了这样一个氛围,就是一个创新的社会。 乙文: “艺匠”所拿出的大概只能算是那“东西”,也许那“东西”本身也有些美感罢了。 而真正的艺术大师所奉献给人们的,是心音的律动,是思想的潮声,是智慧的闪光,是发自灵魂至深之处的绝唱。 当我们驻足大师们的作品之前,与其说是被他们的作品所吸引,倒不如说是为其深邃的思想和特异于常人的品质所征服。 艺术的至高境界是作为表现对象的思想化。当我们欣赏这样的作品时候,最初我们为其作品本身而吸引、而叹服,但随后我们会由此而“联想”到更多的作品之外的内容,发现比作品更为悠远、深广的时空。对于绘画艺术而言这也就是“画外之画”吧。 “画外画”不仅仅是作品本身技艺水平的高超的表现,更多的则在于作者对表达内容发现、表现的深度,实际上是对生活认识的深度,即作品的思想性,它是作品的灵魂。 讲“画外画”,不能不讲画外功。要具备“画外功”,必须热爱生活,深入生活,这是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最需要下功夫的。与生活无缘是不可能产生伟大作品的。 (摘自次仁多吉《艺术大师与“艺匠”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小题1:甲文中提到人们常不满于某件作品,说有“匠气”,可生活中人们喜欢某件作品,也往往会赞其“独具匠心”,同样提到“匠”,感情色彩却截然相反,这是否矛盾?为什么?(2分) 小题2:从甲文第③节的内容来看,作者举居里夫人之例是为了说明什么?(用自己的语言阐述)(2分) 小题3:甲文中认为,①与匠人相比较,大师有哪些特点?(2分)②而两者形成差异的根本问题在于什么方面有区别?(1分) 小题4:从下面的句子中任选一句,分析其表达效果。(3分) ①马克思、恩格斯是一部他们那个时代的百科全书,毛泽东则是当时中国政治、军事、文学的宝典。 ②大师是辉煌的里程碑,匠人是可贵的铺路石。 小题5:关于绘画艺术工作者怎样才能从“艺匠”成长为“大师”,甲文第④节与乙文给了我们相似的启示: ;然而甲乙两文的具体要求和理由又有所不同:甲文要求 ,因为 ;乙文要求 ,因为 。(5分) |
答案
小题1:不矛盾,两者所强调的内涵不同。甲文所谓的“匠气”形容作品创作单一地重复技术实践;而“独具匠心”的“匠心”意为灵巧的心思、精巧的构思。 小题2:说明大师与匠人不同,大师不屑于固守过往成就,而在理论层面上进取不竭或不断突破、创新。 小题3:①善综合,求创造,善于运用理论,善于把握规律。 ②思想方法 小题4:①运用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马克思、恩格斯以及毛泽东他们知识渊博(2分),以及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强的特点(1分)。 ②运用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大师的引领作用和匠人的基础作用(2分),同时也通俗地说明了大师和工匠的本质区别(1分)。 小题5:绘画艺术工作者不能仅仅关注绘画技艺的提升;甲文要求对知识、思想、素养进行综合,因为这是创新、创造的基础;乙文要求热爱生活、深入生活,因为这是提升作品思想性、达到艺术至高境界、启发和征服观众的前提。 |
略 |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面两文段,完成18—22题。(15分)甲文:匠人与大师到底有何区..”主要考查你对 现代文阅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代文阅读
考点名称:现代文阅读
- 现代文阅读掌握内容:
各种文体有不同的命题规律和答题技巧,不能一概而论。
相对来说说明文和议论文命题方向更集中,答题的格式也相对固定,规律性更强些。解题注重技巧。
记叙文题型更丰富些,答案也更灵活。重在感悟和语言的表达。
一、首先: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描写方法、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论证方法这些重要要素一定要把握住。
二、其次:
(1)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2)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3)语句特色评价用词: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
(4)文段中关键词语、短句的分析:在题目的题干中出现了加引号的词语或句子,往往表明分析的对象源出于原文,在分析时应贯彻这样的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也就是说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考虑。
(5)理解词语在选文中的意思和在语境中的含义: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两点:一是这个词可能不再具有词典中的含义,而是特定语境中的特殊含义。二是要理解词语的语境含义首先必须正确理解词语所在的语境。如《藤野先生》一文中“实在是标致极了”一句中的“标致”。
(6)语句作用、含义分析题:
①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 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②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③说明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准确、生动)。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议论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论点(或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或是所在段的分论点)以及议论文语言的特色。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进化”不了的爱孙君飞进化论包含着残酷的丛林法则,也隐含着生命的自私自利性。一个生命个体要想很好地生存下去,必须要将自己变得更优秀,学会“排-语文
下一篇:简述诸葛亮挥泪斩马谡。(4分)-高一语文
零零教育社区:论坛热帖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