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梨花恒美王本道“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这似乎是我国中原以南地区的节令,而地处东北医巫闾山麓的辽西走廊一带,却是“清明过后梨花”。正值清-语文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高中语文 > 现代文阅读/2019-01-2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梨花恒美
王本道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这似乎是我国中原以南地区的节令,而地处东北医巫闾山麓的辽西走廊一带,却是“清明过后梨花”。正值清明谷雨之交,那盛开着的梨花铺天盖地,横无际涯,如同纷纷扬扬的大雪,填满了山野峡谷,周遭世界浸透着温婉恬静的芬芳。
我们忙不迭投身于充满绚烂而温馨的流变之中。一畦畦方正的梨园,千树万树横陈的枝桠之上,或疏或密,或淡或浓,一色浅素的嫩白,令人心颤的圣洁之美。其实这个世界上,有许多美丽圣洁的东西与我们近在咫尺,只是由于在城市居久了,加上公私两忙的荒疏,竟然对他们视而不见或是熟视无睹,恰如“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就说眼前这无垠的梨园,与我居住的小城相距不足一小时的车程,况且这些年适逢梨花盛开的时节,也不止一次地在此路过,却只是浮光掠影,未能认真地光顾一次。而那梨花开了又谢,谢了又开,年复一年痴情地等待我的到来。面对这月白风清、水明沙净般的纯粹,我忏悔自己多年来辜负了梨花的这份痴情!一阵清风吹过,淡淡的清香和着泥土的气息扑鼻而来,这朴素、安详的氛围,让我想起上个世纪60年代流行的一首歌曲,“正当梨花开遍了天涯,河上飘着柔曼的轻纱。喀秋莎站在峻峭的岸上,歌声好像明媚的春光。”鲜明的节奏,忧郁且又浪漫的旋律,唱出了一个小伙子跟名字叫喀秋莎姑娘的恋情。遥远的节奏旋律和眼前的梨花不期而遇,心头也禁不住漫上了一阵或浓或淡的馨香。
常听人说:“人比花娇”,其实任何美女面对“花容”都会自觉黯然。清雅高贵的梨花静静地绽放在蓝天和绿草之间,宛若一张张笑脸,笑脸上蕴含着唐诗宋词的古典韵味,这不加修饰的美当然会让美女们自叹弗如了。李清照当年可称得上是淑女加美女了,就连她也担心“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细看梨园中的一棵棵梨树,也是千姿百态,或蓊蓊郁郁、铁干虬枝,或瘦削峭拔,巍然兀立。有的枯槁中却见生出新枝,嫩叶在枝桠间簇拥成团。无论是干渴的沙土还是贫瘠的岩缝,它们都永远安详地守护在那里,借助于清风、蜜蝶传递着彼此间的爱。听当地老乡说,自祖上闯关东流落到此地,老几辈在这里生生息息,是这漫山遍野的梨树,才了却他们的衣食之忧。那众多的梨树中,有的已经有二三百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岁月衍进中,抵御着风雪雷霆,见证了民族的兴衰。他们的根深入人生、自然、历史,它们的情感凝聚着人类心灵的信息。纷繁世象,功罪评说,都刻入了他们的年轮。值得深思的是,现代科学技术可以在几天之内营造出一座摩天大厦;市场经济的肥水可以须臾改变一个人的价值取向,但是任何超人都不能高速度造出弹奏生命和弦的天籁,养育出百年古树!
临近中午,透过梨园主人敞开的窗户,参差的梨树之上繁密的花团依旧如流云泉涌般映入眼帘。阵阵花香袭来,飘向人们的鬓发、衣衫,浓浓淡淡,似聚还散。那满眼的梨花,蓦然让我陡生惆怅:落尽梨花春又了。毕竟韶光易逝,转眼就是花落春残。
但转念一想也就释然了:那梨花留给人的美是永恒的,何况梨花落后,还有果实的生长,还有秋天的希望。
(2009年5月2日《人民日报》)
小题1:通观全文,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了梨花的恒久之美?请分条列述。
小题2:文章第四段结尾画横线的语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含义?
小题3:文章用了大量的篇幅写梨花的美,后两段却一转再转,由美景到惆怅,又由惆怅到释然。这样结尾有什么好处?(5分)
小题4:文章第二段引用了我国上世纪60年代流行的前苏联民歌《喀秋莎》中的歌词,有什么作用?试从文章内容和结构上分析探究。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偏易

答案


小题1:⑴梨花的温婉恬静、圣洁纯粹、清雅高贵,在人的精神世界里发挥着恒久的魅力;⑵梨树在漫长的岁月衍行中,抵御着风雪雷霆,见证了民族的兴衰。他们的根深入人生、自然、历史,它们的情感凝聚着人类心灵的信息;⑶梨花落后,还有果实的生长,还有秋天的希望。
小题2:运用了衬托(对比)手法。含义: ⑴现代社会价值取向讲求快速多变,造成了现代人的心浮气躁与急功近利;⑵历经沧桑的梨花,仍焕发出勃勃生机,表现出生命的坚韧与顽强。通过对比,突出梨花的恒久之美。
小题3:⑴真实自然,符合我的主观认识。⑵看到满眼美丽的梨花,喜悦之际自然担心其失去、凋零,因而心情由喜悦变为惆怅,然而又想到花落后有果实,有秋天的希望,也就不惆怅了。⑶这样结尾清楚地展示了梨花的未来,很好地扣住了标题中的“恒美”。
小题4:⑴以歌喻梨花,梨花似一首古老的歌,愈久愈香;⑵以爱情喻梨花,梨花是一个动人的爱情故事,愈久情愈浓;⑶引发读者丰富的联想,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和情感;⑷总结前文,形象地写出了梨花的圣洁与纯粹之美;⑸呼应第四段结尾,使文章结构严谨,浑然一体。(意对即可)


小题1:无
小题2:无
小题3:无
小题4:无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梨花恒美王本道“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主要考查你对  现代文阅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代文阅读

考点名称:现代文阅读

  • 现代文阅读掌握内容:

    各种文体有不同的命题规律和答题技巧,不能一概而论。
    相对来说说明文和议论文命题方向更集中,答题的格式也相对固定,规律性更强些。解题注重技巧。
    记叙文题型更丰富些,答案也更灵活。重在感悟和语言的表达。

    一、首先: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描写方法、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论证方法这些重要要素一定要把握住。  
    二、其次:
    (1)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2)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3)语句特色评价用词: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  
    (4)文段中关键词语、短句的分析:在题目的题干中出现了加引号的词语或句子,往往表明分析的对象源出于原文,在分析时应贯彻这样的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也就是说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考虑。  
    (5)理解词语在选文中的意思和在语境中的含义: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两点:一是这个词可能不再具有词典中的含义,而是特定语境中的特殊含义。二是要理解词语的语境含义首先必须正确理解词语所在的语境。如《藤野先生》一文中“实在是标致极了”一句中的“标致”。  
    (6)语句作用、含义分析题:
    ①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 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②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③说明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准确、生动)。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议论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论点(或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或是所在段的分论点)以及议论文语言的特色。
    ④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点明题旨的句子;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总结全文的句子;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 
    (7)指明语句所用的写作方法:一定要注意文体特征和名词使用的准确性。  
    ①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②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推动情节发展;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突出、深化主题。  
    (8)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
    ①这种题目往往就是限定不能直接原文中的语句来回答,从另个层面上来说,也就是暗示你原文中有相关语句,所以首先应该找出原文中的相关语句;
    ②其次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将原文中的语句变成自己的话,可以采用下列方法:概括大意法,适用于原文相关句子较长的情况;解释重点词法,适用于原文语句中有生僻词;变换句式法,适用于原文使用的是疑问、设问、反问的语意未能完全明确的句子,而题目又要求作出明确表达的情况。 
    (9)根据阅读短文的感受谈自己的看法或体会:
    用第一人称;采用1+2或1+3的形式,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如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注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
    ①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
    ②说明顺序:所谓合理的说明顺序,是指能充分表现事物或事理本身特征的顺序,也是符合人们认识事物、事物规律的顺序。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等。
    ③论证方法:指的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论据之间逻辑关系的纽带。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引证法)、喻证法(打比方)、对比法。
    ④论点:论点,又叫论断,是作者所持的观点。在较长的文章中,论点有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之分。  
    中心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的最基本看法。是作者在文章中所提出的最主要的思想观点,是全部分论点的高度概括和集中。  
    分论点是从属于中心论点并为阐述中心论点服务的若干思想观点。各分论点也需要加以论证。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是被证明与证明关系。凡经证明而立得住的分论点,也就成为论证中心的有力论据。  
    ⑤论据:提出论点必须有根据,即必须举出足够的事实或正确的道理,证明论点的正确性。用来证明论点的事实和道理叫做论据。  
    论据,依据其本身的性质和特征,可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也称事理论据)两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