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智能灰尘”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灰尘,实际上它是一个由无数超微型传感器组成的监测系统,人们的最终目标是把每一个传感器都缩小到1mm3大小甚至-高三语文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高中语文 > 现代文阅读/2019-01-2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智能灰尘”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灰尘,实际上它是一个由无数超微型传感器组成的监测系统,人们的最终目标是把每一个传感器都缩小到1mm3大小甚至更小,这就是“智能灰尘”的来历。如今,智能灰尘正从科幻作品中走向现实的世界。 
“智能灰尘”是上世纪90年代末由美国国防部提供资金、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实施的一项研究课题,它是一个由具有电脑功能的低成本、低功率的超微型传感器所组成的网络,该网络可以监测周边环境的温度、光亮度和振动程度,它甚至还可以察觉到周围是否存在辐射或存在有毒的化学物质。
如今大多数的智能灰尘都使用 AA 电池提供能量,控制智能灰尘的操作系统被人们形象地称为“微型操作系统”。这些所谓的灰尘颗粒可以监测周围的环境并借助无线技术相互交流,它们可以凭借接力传递的方式把收集到的数据送达某台个人计算机。如果某些灰尘颗粒失灵,其他的颗粒将弥补其疏漏,而新的颗粒也会加入到该系统并迅速融入网络。灰尘颗粒相距3m~30m,散布开来之后可以监测饭店的一个楼层,或者200公顷大小的葡萄园。
经过若干年的改善,智能灰尘将在未来两年内趋于成熟,并走出实验室,大量运用于商业、军事、医药、安全和生态学等领域。据预测,到2006年,这种微粒的产量将达到1.5亿只,其应用范围从艺术博物馆到飞机承运商无所不包。与美国国防部一样,美国国土安全部也拨出了大量研发经费用于传感器技术的研究和开发。美国有英特尔、摩托罗拉在内的多家高技术公司,纷纷加入这一研究行列。
也许用不了多久,人们就能在各处见到这种超微型独立个人计算机的身影。工厂车间的振动传感器将为操作人员找出即将出现故障的机器,从而避免因机器停工而造成的大量损失。卡车轮胎上的气压传感器不但可以防止交通事故的发生,而且还能帮司机节省燃料。空投到森林大火所经之处的传感器可以判断出火势将朝哪个方向蔓延,还有一些传感器可以用来寻找脏弹——也就是将带有辐射或有毒的化学物质包裹在常规武器上,通过有毒物质、污染和辐射达到杀伤性目的的炸弹。人们还可以用这种微粒来判断地震后的建筑物是否还能再次安全进入,或者利用它们监视老年人的重要生命体征和所处的位置。水下应用的传感器将可以在船只失事时抛撒在水里协助寻找遇难者,还可以用于监测水环境污染和水流量、流速的变化。
智能灰尘目前还很不完善,许多问题有待解决,如可靠性、产品标准以及能耗等。尽管使用AA电池的智能灰尘寿命可达数年──为了保存能量,大部分时间它们都是在“睡眠”中度过。但研究人员希望通过放弃使用电池来缩小智能灰尘的体积,他们设想让智能灰尘从光、温度或振动中吸取能量。
小题1:下列对“智能灰尘”概念的解释,最准确的一项是
A.“智能灰尘”是能监测周边环境的温度、光亮度和振动程度的操作系统。
B.“智能灰尘”是一个由无数具有电脑功能的超微型传感器组成的监测网络系统。
C.“智能灰尘”是一个使用AA电池提供能量的“微型操作系统”。
D.“智能灰尘”是让人们把每一个传感器都缩小到1mm3甚至更小,从而使它从科幻作品走向世界的研究项目。
小题2:下列对原文相关信息叙述、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组成“智能灰尘”的超微型传感器不仅具有电脑的功能,而且成本低,功率低。
B.美国的英特尔、摩托罗拉等多家高技术公司都拨出大量研发经费加入智能灰尘的研究和开发行列。
C.完善后的智能灰尘装在卡车轮胎上既可以防止交通事故的发生,又可以节省燃料。
D.智能灰尘趋于成熟后人们可以利用它来预测森林火势、判断地震后建筑物的安全状况和船只失事后的救援。
小题3:根据文章所提供的信息,以下判断或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到2006年,“智能灰尘”的产量已达1.5亿只,被广泛应用于工厂、运输、人体等。
B.可靠性、产品标准以及能耗等问题解决后,“智能灰尘”就变得完美无缺了。
C.“智能灰尘”研究成功后将被用来制造带有辐射或有毒化学物的炸弹,使常规武器更具威力。
D.用光、温度或振动作智能灰尘的能源,科学家将能使“智能灰尘”的体积变得更小。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中档

答案


小题1:B
小题1:B
小题1:D


小题1:此题考查的是对“智能灰尘”这一概念的理解。A项说的是其作用,C项把控制智能灰尘的操作系统误解为智能灰尘系统,D项是智能灰尘命名的原因。
小题1:应是“美国国土安全部也拨出了大量研发经费用于传感器技术的研究和开发”;A项在②自然段中能找到,CD项在第⑤段能找到。
小题1:A项将未然当成了已然的事实;B项太绝对,可能还会出现其它的问题;C项文中说智能灰尘可以用来寻找“赃弹”,而不是被用来制造炸弹,, D项由最后一段可以推出。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智能灰尘”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灰..”主要考查你对  现代文阅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代文阅读

考点名称:现代文阅读

  • 现代文阅读掌握内容:

    各种文体有不同的命题规律和答题技巧,不能一概而论。
    相对来说说明文和议论文命题方向更集中,答题的格式也相对固定,规律性更强些。解题注重技巧。
    记叙文题型更丰富些,答案也更灵活。重在感悟和语言的表达。

    一、首先: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描写方法、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论证方法这些重要要素一定要把握住。  
    二、其次:
    (1)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2)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3)语句特色评价用词: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  
    (4)文段中关键词语、短句的分析:在题目的题干中出现了加引号的词语或句子,往往表明分析的对象源出于原文,在分析时应贯彻这样的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也就是说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考虑。  
    (5)理解词语在选文中的意思和在语境中的含义: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两点:一是这个词可能不再具有词典中的含义,而是特定语境中的特殊含义。二是要理解词语的语境含义首先必须正确理解词语所在的语境。如《藤野先生》一文中“实在是标致极了”一句中的“标致”。  
    (6)语句作用、含义分析题:
    ①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 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②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③说明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准确、生动)。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议论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论点(或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或是所在段的分论点)以及议论文语言的特色。
    ④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点明题旨的句子;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总结全文的句子;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 
    (7)指明语句所用的写作方法:一定要注意文体特征和名词使用的准确性。  
    ①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②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推动情节发展;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突出、深化主题。  
    (8)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
    ①这种题目往往就是限定不能直接原文中的语句来回答,从另个层面上来说,也就是暗示你原文中有相关语句,所以首先应该找出原文中的相关语句;
    ②其次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将原文中的语句变成自己的话,可以采用下列方法:概括大意法,适用于原文相关句子较长的情况;解释重点词法,适用于原文语句中有生僻词;变换句式法,适用于原文使用的是疑问、设问、反问的语意未能完全明确的句子,而题目又要求作出明确表达的情况。 
    (9)根据阅读短文的感受谈自己的看法或体会:
    用第一人称;采用1+2或1+3的形式,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如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注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
    ①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
    ②说明顺序:所谓合理的说明顺序,是指能充分表现事物或事理本身特征的顺序,也是符合人们认识事物、事物规律的顺序。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等。
    ③论证方法:指的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论据之间逻辑关系的纽带。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引证法)、喻证法(打比方)、对比法。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