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下列各题。回家秦俑大伟在外面打了五年工,为了节省往返路费,五年时间里大伟咬着牙没回过一次家。近两年大伟的存折里有了点儿积蓄,有了点儿积蓄的-高二语文
题文
(一)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下列各题。 回家 秦俑 大伟在外面打了五年工,为了节省往返路费,五年时间里大伟咬着牙没回过一次家。近两年大伟的存折里有了点儿积蓄,有了点儿积蓄的大伟就想回家看看久别的妻子和儿子。 大伟家在农村,妻子是个很好的女人,每隔几个月就打电话给大伟,告诉他家里一切都好。大伟接到电话后总往家里寄点儿钱,他知道,一个女人家拉扯着一个孩子,在乡下还真不容易。儿子该有六岁多了,大伟离家那年,儿子就可以扯着他的裤管“咿咿呀呀”地叫爸爸。 搭了一天一夜的火车,大伟终于踏上了那片熟悉的土地。几年没回,家乡都变了样,但呼吸着家乡的新鲜的空气,五尺多高的汉子也禁不住鼻子有点儿酸酸的。 大伟随着人潮登上火车站的大广场,一群蓬头垢面的小孩一哄而上围了过来,一个个装出一副可怜样,伸出脏乎乎的小手说,好叔叔,好伯伯,行行好,给点儿钱吧。 几个衣着时髦的年轻人怒喝着“小丐帮走开走开”便抽身而走,只有大伟留在那里没动。大伟突然想起了自己的儿子盼盼,盼盼六岁了,盼盼现在一定也长这么高了。想着想着,大伟便从口袋里掏出一把零钞,每个小孩发了一张。 手中的零钞很快发完了,小丐帮们一个个又去纠缠其他乘客。大伟的身边还剩一个小孩,他站在那里,依稀清秀的脸上抹满了污泥,一对眼睛忽闪忽闪地眨个不停。他最后一个向大伟伸出了手,怯生生地说,好大叔,好大伯,行行好吧,给点儿钱吧。 大伟的鼻子又有点儿酸酸的了,他摸了摸自己的口袋,只剩下了几张五十的二十的大钞票。大伟犹豫着,用那长满粗趼的手摩挲着钱——这可都是用汗水换来的,整千整百的都存在了银行卡上,余下这近百元是准备给女人与儿子买点儿东西的。 那个小孩用衣袖擦着鼻子,仍怯生生地望着大伟,一对眼睛忽闪忽闪地眨个不停。他伸出带着泥巴的小手,向着大伟说,好大叔,好大伯,我家没了,我妈也没了,行行好吧,给点儿钱吧。 宽宽的广场上起了一点儿风,风扬起小孩有点儿显长的头发,也扬起了大伟心中最柔软的那片角落。大伟咬咬牙,从一叠钱中抽出一张二十元的,狠狠心塞到小孩手里。 小孩迟疑一下欢跳着走了,大伟的面前就空了起来。大伟看着渐渐走远的小孩,心里被那张黄色的二十的钞票扎得生疼:这样的二十块钱,来得可一点儿也不容易啊! 出了车站,大伟到附近的商场转了转。大伟给女人买了一条水红的裙子——送他出门那天,女人的眼睛被这样的一条裙子粘住了,虽然一句话也没说,但大伟知道,自己的女人穿这裙子一定很漂亮。大伟还给儿子买了一个变形金刚的玩具,城里的小孩都兴玩这个,五年没见,要儿子叫一个“陌生”男人爸爸,还得靠这个哄着哩。 傍晚时分,大伟提着行李出现在了自家门口。家里一切依旧,一个熟悉的身影正在门前的空地上给一个小孩洗澡。小孩背对着他站在澡盆里,身子瘦瘦的。 女人一边给孩子擦背一边轻柔地问:“盼盼,你是不是学着小豆子他们那样,跟人家说,好大叔,好大伯,行行好吧,给点儿钱吧。” 小孩轻轻地应了一声:“嗯。” “那你有没有说,我家没了,我妈没了,行行好吧,给点儿钱吧。” “说了。” “你没说我爸没了吧?” “没有。”小孩脆生生地说。 “盼盼真乖,可不能说你爸没了,盼盼爸在外面赚大钱呢。女人用毛巾擦干孩子身上的水,说,盼盼真是个好孩子,一下午就赚二十块呢,明天咱还上火车站做小丐帮,等攒够了钱,咱叫盼盼爸爸回家……” 这时候小孩子转过身来,大伟看到孩子的脸显得很清秀,额上有点儿显长的头发被水舔成一缕一缕的,孩子的一对眼睛正忽闪忽闪地向他眨个不停…… 小题1:“孩子的一对眼睛正忽闪忽闪地向他眨个不停”三次出现,在本文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小题2:本文有明暗两条线索,试作分述。(4分) 小题3:简要概括大伟这一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4分) 小题4:你认为本文的主旨是什么?请结合文本作一点探究。(6分) |
答案
小题1:(4分)结构上:前后照应,为大伟最终认出儿子作出了暗示;(2分)内容上:典型的神态描写写出了孩子淳朴、羞怯,打动了大伟内心“最柔软的那片角落”,增强文章情节的可信度。(2分) 小题1:(4分)明线:普通打工者大伟归家途中,在火车站遇上一群乞讨的孩子,因“想起了自己的儿子盼盼”心生怜悯予以施舍;(2分)暗线:大伟的儿子因为想念爸爸而选择“学着小豆子”们乞讨的方式来到火车站广场,为在外打工的爸爸赚那笔很轻却很沉重的路费。(2分) 小题1:(4分)有责任感:为了节省路费五年不回家的男人,尽管手头拮据却依然想着给妻子买衣服、买玩具;善良:比之广场上“衣着时髦的年轻人”对乞丐的怒喝,他还是“咬牙”“狠狠心”掏出20元的钞票。答出其他如平凡、朴实等能提供文本依据的酌情给分。 小题1:(6分)本文切入口小,情节巧合,明明父母健全,却要去以撒谎的方式乞讨,底层人物的艰辛跃然纸上;主人公是普通的打工一族,广场上乞讨的孩子及芸芸众生都是平凡的底层民众。这就引起人们对有关弱势群体生存的思考与社会深层根源的沉重追问。 |
略 |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一)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下列各题。回家秦俑大伟在外面打了五年..”主要考查你对 现代文阅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代文阅读
考点名称:现代文阅读
- 现代文阅读掌握内容:
各种文体有不同的命题规律和答题技巧,不能一概而论。
相对来说说明文和议论文命题方向更集中,答题的格式也相对固定,规律性更强些。解题注重技巧。
记叙文题型更丰富些,答案也更灵活。重在感悟和语言的表达。
一、首先: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描写方法、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论证方法这些重要要素一定要把握住。
二、其次:
(1)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2)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3)语句特色评价用词: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
(4)文段中关键词语、短句的分析:在题目的题干中出现了加引号的词语或句子,往往表明分析的对象源出于原文,在分析时应贯彻这样的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也就是说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考虑。
(5)理解词语在选文中的意思和在语境中的含义: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两点:一是这个词可能不再具有词典中的含义,而是特定语境中的特殊含义。二是要理解词语的语境含义首先必须正确理解词语所在的语境。如《藤野先生》一文中“实在是标致极了”一句中的“标致”。
(6)语句作用、含义分析题:
①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 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②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③说明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准确、生动)。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议论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论点(或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或是所在段的分论点)以及议论文语言的特色。
④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点明题旨的句子;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总结全文的句子;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
(7)指明语句所用的写作方法:一定要注意文体特征和名词使用的准确性。
①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②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推动情节发展;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突出、深化主题。
(8)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
①这种题目往往就是限定不能直接原文中的语句来回答,从另个层面上来说,也就是暗示你原文中有相关语句,所以首先应该找出原文中的相关语句;
②其次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将原文中的语句变成自己的话,可以采用下列方法:概括大意法,适用于原文相关句子较长的情况;解释重点词法,适用于原文语句中有生僻词;变换句式法,适用于原文使用的是疑问、设问、反问的语意未能完全明确的句子,而题目又要求作出明确表达的情况。
(9)根据阅读短文的感受谈自己的看法或体会:
用第一人称;采用1+2或1+3的形式,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如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注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
①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
②说明顺序:所谓合理的说明顺序,是指能充分表现事物或事理本身特征的顺序,也是符合人们认识事物、事物规律的顺序。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等。
③论证方法:指的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论据之间逻辑关系的纽带。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引证法)、喻证法(打比方)、对比法。
④论点:论点,又叫论断,是作者所持的观点。在较长的文章中,论点有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之分。
中心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的最基本看法。是作者在文章中所提出的最主要的思想观点,是全部分论点的高度概括和集中。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无相关信息
上一篇: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题。①随着气候变暖和人口迅速增长,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全球面临的严重挑战。近年来有些国家在开发地表水、云水、土壤水等水资源的过-高三语文
下一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张衡的地动仪管用吗?方舟子地动仪早已失传,它是否真能起到检测地震的作用,也就成了一个谜。一百多年来,国内外不少专家根据范晔《后汉书·张-高二语文
零零教育社区:论坛热帖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