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大义生死安巧林读屈原和司马迁的故事,是在儿时。儿时读历史,不知“史是史,我是我”,总把自己比将进去;遇此情境我当如何?但正是这种类比,-高二语文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高中语文 > 现代文阅读/2019-01-2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大义生死
安巧林
读屈原和司马迁的故事,是在儿时。儿时读历史,不知“史是史,我是我”,总把自己比将进去;遇此情境我当如何?但正是这种类比,却凝睇着一种世界观的奠基。这种思考,一直没有离开过我。它令我出入古今,给我一生的精神滋养。
我深信,这种思考并非我一人独有。某种程度上,历史是为这种思考存在的。 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地活在那些杰出的生里,亦活在那些杰出的死里。五千年积淀的,绝非只是出土的竹简,而是这中国式的生命。
同是中华“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杰出人物,为什么屈原与司马迁,一个要死,一个却不惜带辱而活?这个问题从儿时就萦绕着我。
后世一直将屈原定位为“爱国诗人”。我以为,这忽视了他作为“政治家”的一面。后人出于不平,以为楚国那样的昏君,不值得屈原去尽忠和报效,焉知“政治”也是一种“理想”。政治家与政客的不同,正是由于前者是别无选择地献身,后者却是投机的。身为“楚臣”,他不能承受楚国亡国的事实。
仅作为一个“诗人”,即令“国破山河在”,亦不必去死。诗人以“诗”爱国和救国。他可以行吟,可以留作“薪火传人”。但三闾大夫必须沉江。屈原的这种“相始终”的精神,是他作为政治家面对失败时唯一的选择。他把政治的责任放在“诗人”之上。这才是屈原对自己的定位。
冯友兰先生说过,中国文化中有一种西方没有的精神,这就是当一个人认为他不能拯救国家时,为了不在内疚中偷生,便选择赴死。这就是为什么在抗日战争中,在寡不敌众的时刻,会有那么多的中国将士“以卵击石”的壮烈行为。
屈原是不会等到敌国军队侵入受辱而死的。羞辱他就是羞辱楚国。他要选择死,一种自由的高尚的独立的死。“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他悲吟着,高歌着,在汨罗江畔饱览他所挚爱的山河大地,从容如归地赴死。
我们何不理解为:屈原是在他的政治理想破灭后,紧紧地拥抱着诗的理想而去的。
这死,亦是一种决裂,与以往从事的“政治”决裂,与终生所爱的诗章同归。这是历代美的理想之追求者的最好结局。
中国古人发明了一个伟大的词———视死如归。“浩气还太虚”,回归自然。中国人承认自己是从自然中来的。精、气、神为天地所化。死,是将这从大地而来的浩然之气归于造化它、养育它的泥土和流水。
死,可以明志;生,却可以践志。 当死临到司马迁的头上时,他选择生。一种令肉体与精神,令自己与亲友都极度痛苦的生——接受宫刑。 司马迁身为史官,只因他出于公正之心,为李陵辩护,开罪于皇帝。假如就为此而死,亦不失为一位直谏烈臣。
但司马迁为自己规定的人生使命却不是仅此而已。他要完成千古史记。司马迁此举引起了当朝的监视与怀恨。这明明是一种冲破思想牢笼与真相禁锢的叛逆之举!
《史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它是以正义与善恶观来创作的,充满人性及文化激情的作品。 因而能超越政治变迁,虽物换星移,却与天地同在,与日月同光。《史记》之功,可谓“再造”了中华民族。
祖宗给了我们一个清明节。清明时的中国,生人走到死界边,冥冥之中的灵魂也来与生人相逢。 中国人,不只是活在自己不到百年的小生里,还要活进五千年的历史里,活进无尽的未来中,这使得中国人“精神上的人生”比肉体人生更为漫长和浩淼。
小题1:
“《史记》之功,可谓‘再造’了中华民族”,结合上文,谈谈“再造”一词的含义。(4分)
答:                                                                  
                                                                   
小题2:
“同是中华‘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杰出人物,为什么屈原与司马迁,一个要死,一个却不惜带辱而活”,请结合文章内容,用自己的话概述原因。(5分)
答:                                                                   
                                                                  
小题3:
文章引用冯友兰先生的话的作用是什么? (5分)
答:                                                                   
                                                               
小题4:
文章结尾说“这使得中国人‘精神上的人生’比肉体人生更为漫长和浩淼”,根据上下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
答: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中档

答案

小题1:
4分。“再造”指司马迁用他的不屈的意志证明了中华民族应有的正义感与善恶观。他的所作所为是冲破思想牢笼与真相禁锢的叛逆之举。每小点2分。
小题1:
5分。因为屈原以为如果不能按照自己的信仰活着,死亡便是一种尊严的解脱。而司马迁要用自己的责任去完成一部大型纪传体史书,因此不惜带辱而活。每小点2分,语句通顺1分。
小题1:
5分。说明中华民族崇高的生死观对屈原及后世的人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一代又一代人选择了杰出的死以明志,为下文的议论张本(或作铺垫,或打下伏笔)。(内容3分,结构2分)
小题1:
6分。答案:无论是生还是死,一个人都要活得轰轰烈烈,要活在杰出的生和杰出的死里,与天地同在,与日月同光,以此证明自己的价值。(4分)从这种意义上说,它比肉体上的人生更为漫长和浩淼。(2分)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大义生死安巧林读屈原和司马迁的..”主要考查你对  现代文阅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代文阅读

考点名称:现代文阅读

  • 现代文阅读掌握内容:

    各种文体有不同的命题规律和答题技巧,不能一概而论。
    相对来说说明文和议论文命题方向更集中,答题的格式也相对固定,规律性更强些。解题注重技巧。
    记叙文题型更丰富些,答案也更灵活。重在感悟和语言的表达。

    一、首先: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描写方法、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论证方法这些重要要素一定要把握住。  
    二、其次:
    (1)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2)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3)语句特色评价用词: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  
    (4)文段中关键词语、短句的分析:在题目的题干中出现了加引号的词语或句子,往往表明分析的对象源出于原文,在分析时应贯彻这样的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也就是说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考虑。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