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一(4)题。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悲壮的改革家商鞅战国诸子中,既在思想学识上堪称“博物君子”,又能“出将入相”、创下不朽功勋者,商鞅可谓首当-高三语文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高中语文 > 现代文阅读/2019-01-2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一(4)题。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悲壮的改革家商鞅
战国诸子中,既在思想学识上堪称“博物君子”,又能“出将入相”、创下不朽功勋者,商鞅可谓首当其选。商鞅变法于中国古史所产生的巨大影响远非管仲、叔向、子产等贤士大夫所能同日而语。作为前期法家的代表人物,商鞅身兼学者与执政者双重身份,这就使得他具有了既不同于诸子、也不同于普通政治家的特殊性。
  商鞅年少时最为喜好“刑名之学”,对当时的儒、墨、道、兵等各派学说也谙熟于心。早年的学术积淀使商鞅满怀治国平天下的壮志豪情,学成之后,他即开始寻找“栖身之佳木”。战国初年,魏文侯任用李悝变法,一跃成为中原霸主。于是商鞅首先来到魏国,在魏相公叔痤门下任中庶子。商鞅虽年少且身份卑微,但仍显示出遮掩不住的熠熠才华。公叔痤病危之际,特意向魏惠王举荐商鞅,可惜惠王未听其言。公叔痤死后,商鞅听说远在西陲的秦孝公“下令国中求贤者”,便当机立断,西行入秦。
  入秦的第三年,秦孝公即任商鞅为左庶长,命他实行变法。商鞅变法是一场艰巨的斗争,变法还未付诸实践,即遭到甘龙、杜挚等旧贵族的反对,双方展开激烈的辩论。变法的过程中,又遇到了太子师傅唆使太子犯法的故意破坏行为。最终商鞅秉公执法,对太子师傅公子虔、公孙贾分别施以劓刑和黥刑。商鞅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史记·商君列传》)。名士赵良劝商鞅激流勇退,归还孝公赏赐的十五座都邑,到乡野躬耕劳作。赵良还直言不讳地提醒商鞅:你的变法招致积怨太多,四面树敌,“亡可翘足而待”。事实上,商鞅本人对此也很早就有着清醒的认识,并做好了思想准备。商鞅每次外出前,都要“后车十数,从车载甲,多力而骈胁者为骖乘,持矛而操闟戟者旁车而趋”,在严密护卫下方才出行。而为了确保变法措施的持续贯彻,商鞅不肯听从赵良的好意,依然坚持同反对变法势力作不屈的斗争,置个人生死于不顾。一心改革的商鞅“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战国策·秦策一》),完全不给自己留退路,这无疑为他后来的人生悲剧埋下伏笔。但是他的努力没有白费,在他生前,即已看到变法所带来的可喜成果,“秦人富强,天子致胙于孝公,诸侯毕贺。”(《史记·商君列传》)
  不久,孝公卒,太子立,是为秦惠王。公子虔之徒诬告商鞅谋反,于是惠王下令缉拿商鞅。商鞅被迫逃亡到边境,想投宿馆驿,却被主人以“商君之法,舍人无验者坐之”予以回绝。英雄末路,这位叱咤秦国政坛的风云人物,竟然落得作茧自缚的可悲结局。其后他转而赴魏,魏国不仅拒其入境,还逼迫他返回秦国。无奈之下,商鞅发商、於十五邑兵,连同其私徒属,约七、八万人,北进击韩,图谋到韩国西部去。但是在秦军的进攻下,寡不敌众,兵败被诛于渑池。
  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商鞅执着地践行变法措施,堪称我国古史上首位获得巨大成功的改革家和一位为改革而献出热血与生命的斗士。与同为卫人的改革家吴起相比,商鞅幸运地遇到了坚决支持他变法的秦孝公,但不幸的是,他和吴起一样结局悲惨,于秦孝公身后遭到政敌的诬陷与杀戮。真正的改革家,常常是坚持公平与正义的斗士,在个人利益与国家命运、社稷前途两难选择的时候,总是大公无私地选择后者,而置个人安危于不顾。正如林则徐所说:“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商鞅推行了战国时期最成功的变法运动,但却落得惨遭车裂的下场。这对于商鞅个人来说,当然是十分不幸的;然而对于秦国的发展来说,商鞅苦心经营的变法成果无法抹杀,其身虽死,其法未败,乃至“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战国策·秦策一》)。当秦王政“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过秦论》语)的时候,商鞅大概也会为此含笑九泉吧。
小题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商鞅是前期法家的代表人物,因为他身兼学者与执政者的双重身份,这就使他具有了既不同于诸子、也不同于普通政治家的特殊性。
B.变法还未付诸实践,就已经遭到甘龙、杜挚等旧贵族的反对,说明这场变法真的是一场艰巨的斗争。
C.商鞅变法招致积怨太多,四面树敌,但他自己对此并不清楚。
D.商鞅虽然结局悲惨,但他的变法却是战国时期最成功的变法运动,其无法抹杀。
E.与改革家吴起一样,商鞅遇见了明主秦孝公,所以变法才得以成功。
小题2: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商鞅能够成为改革家的条件有哪些?(6分)
小题3:结合全文概括商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6分)
小题4:结合文章来看,商鞅变法给了你哪些启示?请就此问题进行探究。(8分)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中档

答案


小题1:C、E
小题2:①商鞅渊博的学术积淀和睿智的见识是他变法坚实的基础;②有坚定的改革信念和遇到困难头也不回、百折不挠的精神;③秦孝公慧眼识英雄,给商鞅提供改革的机会。(每点2分,共6分)
小题3:①商鞅是一个才识非凡的人。喜好“刑名之学”,对当时的儒、墨、道、兵等各派学说也谙熟于心。(2分)②做事坚决果断、执着坚定。在魏国未受重用当机立断西行入秦。遭遇困难,百折不回,历经十年。(2分)③是一位奋不顾身、执法公平、不畏生死的改革家。变法尚未付诸实践便遭遇贵族反对,商鞅坚决同他们论辨。对于破坏变法的公子虔、公孙贾施以劓刑和黥刑,与反对者做不屈的斗争。(2分)
小题4:此体具有开放性,言之成理即可。参考要点:①想做成一番事业,就要做好牺牲一切的准备,包括生命;②要有一定的知识储备;③要有坚定的支持者,最好是能得到领导者的支持;④所做的事业有益于国家,有益于人名,人民会永远铭记。(注意问题:紧扣文本,有观点,有分析。)


小题1:(C依据第三段,他自己清楚树敌太多,对此早有认识,并做好了思想准备;E依据第五段,吴起未遇明主。选对一个2分,对两个3分)
小题2:略
小题3:略
小题4:略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一(4)题。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主要考查你对  现代文阅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代文阅读

考点名称:现代文阅读

  • 现代文阅读掌握内容:

    各种文体有不同的命题规律和答题技巧,不能一概而论。
    相对来说说明文和议论文命题方向更集中,答题的格式也相对固定,规律性更强些。解题注重技巧。
    记叙文题型更丰富些,答案也更灵活。重在感悟和语言的表达。

    一、首先: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描写方法、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论证方法这些重要要素一定要把握住。  
    二、其次:
    (1)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2)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3)语句特色评价用词: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  
    (4)文段中关键词语、短句的分析:在题目的题干中出现了加引号的词语或句子,往往表明分析的对象源出于原文,在分析时应贯彻这样的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也就是说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考虑。  
    (5)理解词语在选文中的意思和在语境中的含义: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两点:一是这个词可能不再具有词典中的含义,而是特定语境中的特殊含义。二是要理解词语的语境含义首先必须正确理解词语所在的语境。如《藤野先生》一文中“实在是标致极了”一句中的“标致”。  
    (6)语句作用、含义分析题:
    ①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 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②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③说明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准确、生动)。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议论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论点(或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或是所在段的分论点)以及议论文语言的特色。
    ④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点明题旨的句子;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总结全文的句子;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 
    (7)指明语句所用的写作方法:一定要注意文体特征和名词使用的准确性。  
    ①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②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推动情节发展;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突出、深化主题。  
    (8)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
    ①这种题目往往就是限定不能直接原文中的语句来回答,从另个层面上来说,也就是暗示你原文中有相关语句,所以首先应该找出原文中的相关语句;
    ②其次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将原文中的语句变成自己的话,可以采用下列方法:概括大意法,适用于原文相关句子较长的情况;解释重点词法,适用于原文语句中有生僻词;变换句式法,适用于原文使用的是疑问、设问、反问的语意未能完全明确的句子,而题目又要求作出明确表达的情况。 
    (9)根据阅读短文的感受谈自己的看法或体会: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