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小题中国近代一些“革命”知识分子认为,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使劳动力成为商品,成为一个一无所有的、只能靠出卖自己劳动力为生的无产者,这是资本家剥削工人-高三语文
题文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小题 中国近代一些“革命”知识分子认为,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使劳动力成为商品,成为一个一无所有的、只能靠出卖自己劳动力为生的无产者,这是资本家剥削工人、资本主义制度必然灭亡的铁证。因此,在中国尚未摆脱封建主义的人身依附关系,市场经济制度刚刚萌芽,中国人尚不知道“资本主义”为何物的历史背景下,就提出了消灭封、,资、修的“革命有理”或“造反有理”的口号。这种司空见惯的“理论”是对历史进步的严重误解。事实上,劳动力成为商品,成为可以自由出卖自己的劳动产品或劳动力的劳动者,正是社会进步的标志,是人们摆脱封建农奴制度的人身依附关系,成为自由、平等的市场经济人的必要条件。这也正是市场经济制度能够产生并促进社会生产力迅猛发展的关键所在。在个人可以自由出卖自己的劳动产品或劳动力的条件下,人们才可以自由谋生,自主择业,自主经营,实行互利交换,从而才能形成市场经济制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为己不损人”的人格道德和“为己互利”的经济道德。这种利己不损人的道德正是符合人类个体本性和社会正义的“互爱、互利”的道德,因而,它不仅可以称为“合理利己主义”,更应该称为“合理利他主义”,一种更能体现社会正义的、互利全赢的利他主义。 事实上,只有在这种“利己不损人”的市场经济关系中,人们才能够摆脱封建制度的人身依附关系,而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劳动者或经营者。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工业化程度的提高,社会生产资料已经不仅仅表现为土地和简单的加工工具,而是包含着巨额社会财富积累的大型工业设备。这就是用于社会再生产的社会资本。这些社会资本是全体人的社会财富,也是全体人实现再生产和持续生活的生命线。因此如何保证这些社会资本的不断增值就成为摆在人类面前必须回答的问题。这个问题的实质是,社会资本应当由私人企业家管理,还是归国家管理?西方伦理学和新老古典经济学回答是,只有将这些社会资本交给那些具有竞争性的私人企业家管理才是最有效率的。因为他们不仅具有管理企业的经验,而且面对私有产权的“预算硬约束”和市场竞争的压力,使他们不得不以最大利润为目标来保证社会资本的不断增值。否则,这些企业家就必须由别人取代。而中国革命者却不假思索地回答说:只有将土地和社会资本收归国有,由国家代表全体人民进行计划管理,才是公平合理的。至于是否有效率,则不在考虑之列。 (节选自王国乡《求解伦理学难题》) 1.下列对“合理利己主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合理利己主义”是在人们可以自由谋生,自主择业,自主经营,实行互利交换的条件下形成的。 B.“合理利己主义”可以表现为两种道德:一是“为己不损人”的人格道德,一是“为已互利”的经济道德。 C.“合理利己主义”是符合人类个体本性和社会正义的“互爱、互利”的道德,它更是体现社会正义,互利全赢的利他主义。 D.“合理利己主义”更恰当的名称是“合理利他主义”,它实现了人性解放,使人们摆脱了封建的人身依附关系。 2.下列各项关于文章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市场经济能否产生并促进社会生产力迅猛发展的关键在于劳动者能否成为可以自由出卖自己的劳动产品或劳动力的劳动者。 B.中国近代一些“革命”知识份子提出消灭封、资、修的口号是对历史进步的严重误解,这种误解是因为不知道“资本主义”为何物。 C.管理企业的经验、私有产权的“预算硬约束”和市场竞争的压力使私人企业家极具市场竞争性。 D.只要在市场经济关系中,贯彻了“利己不损人”的观念,人们就能够摆脱封建制度的人身依附关系。 3.根据原文信息,下列各项推断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合理利己主义”是适应市场经济制度而产生的,因此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都不大可能产生“合理利己主义”。 B.在社会生产资料的管理问题上,西方伦理学和新老古典经济学认为,国家的管理不如具有竞争性的私人企业家管理有效率。 C.封建社会比奴隶社会进步的依据之一是:劳动力成为商品,成为完全摆脱人身依附关系的劳动者。 D.作者:在文章中对中国革命者在社会生产资料的管理上的观点表达了不同的看法。 |
答案
略 |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小题中国近代一些“革命”知识分子认为,资本..”主要考查你对 现代文阅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代文阅读
考点名称:现代文阅读
- 现代文阅读掌握内容:
各种文体有不同的命题规律和答题技巧,不能一概而论。
相对来说说明文和议论文命题方向更集中,答题的格式也相对固定,规律性更强些。解题注重技巧。
记叙文题型更丰富些,答案也更灵活。重在感悟和语言的表达。
一、首先: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描写方法、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论证方法这些重要要素一定要把握住。
二、其次:
(1)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2)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3)语句特色评价用词: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
(4)文段中关键词语、短句的分析:在题目的题干中出现了加引号的词语或句子,往往表明分析的对象源出于原文,在分析时应贯彻这样的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也就是说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考虑。
(5)理解词语在选文中的意思和在语境中的含义: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两点:一是这个词可能不再具有词典中的含义,而是特定语境中的特殊含义。二是要理解词语的语境含义首先必须正确理解词语所在的语境。如《藤野先生》一文中“实在是标致极了”一句中的“标致”。
(6)语句作用、含义分析题:
①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 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②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③说明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准确、生动)。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议论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论点(或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或是所在段的分论点)以及议论文语言的特色。
④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点明题旨的句子;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总结全文的句子;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
(7)指明语句所用的写作方法:一定要注意文体特征和名词使用的准确性。
①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②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推动情节发展;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突出、深化主题。
(8)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
①这种题目往往就是限定不能直接原文中的语句来回答,从另个层面上来说,也就是暗示你原文中有相关语句,所以首先应该找出原文中的相关语句;
②其次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将原文中的语句变成自己的话,可以采用下列方法:概括大意法,适用于原文相关句子较长的情况;解释重点词法,适用于原文语句中有生僻词;变换句式法,适用于原文使用的是疑问、设问、反问的语意未能完全明确的句子,而题目又要求作出明确表达的情况。
(9)根据阅读短文的感受谈自己的看法或体会:
用第一人称;采用1+2或1+3的形式,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如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注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
①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
②说明顺序:所谓合理的说明顺序,是指能充分表现事物或事理本身特征的顺序,也是符合人们认识事物、事物规律的顺序。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等。
③论证方法:指的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论据之间逻辑关系的纽带。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引证法)、喻证法(打比方)、对比法。
④论点:论点,又叫论断,是作者所持的观点。在较长的文章中,论点有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之分。
中心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的最基本看法。是作者在文章中所提出的最主要的思想观点,是全部分论点的高度概括和集中。
分论点是从属于中心论点并为阐述中心论点服务的若干思想观点。各分论点也需要加以论证。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是被证明与证明关系。凡经证明而立得住的分论点,也就成为论证中心的有力论据。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小题另一种呼唤黄晓萍①两幅古人物画,在我心中激起的反响,竟比文字更强烈。它从形象到神韵,从志气到精神,无不是一种完整,说完美也是可以的。我所指-高三语文
下一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22分)五九(注)老舍张丙,瘦得像剥了皮的小树,差不多每天晚上都来喝茶。他的脸上似乎没有什么东西;只有一对深而很黑的眼睛,显出他并不是因为-高三语文
零零教育社区:论坛热帖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