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那岂是乡愁罗兰台北的雨季,湿漉漉、冷凄凄、灰暗暗的。满街都裹着一层黄色的胶泥。马路上、车轮上、行人的鞋上、脚上、裤子上、雨伞上。我屏住-高三语文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高中语文 > 现代文阅读/2019-01-2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那岂是乡愁
罗兰
台北的雨季,湿漉漉、冷凄凄、灰暗暗的。
满街都裹着一层黄色的胶泥。马路上、车轮上、行人的鞋上、脚上、裤子上、雨伞上。
我屏住一口气,上了37路车。车上人不多,疏疏落落地坐了两排。所以,我可以看得见人们的脚下的泥泞——车里与车外一样的泥泞。
人们瑟缩地坐着,不只是因为冷,而是因为湿。这里冬季“湿”的感觉,比冷更令人瑟缩,这种冷,像是浸在凉水里,那样沉默专注而又豪不放松地浸透着人的身体。
这冷,不像北方的那种冷。北方的冷,是呼啸着扑来,鞭打着、撕裂着、呼喊着的那么一种冷。冷得你不只是瑟缩,而且冷得你打战,冷得你连思想都无法集中,像那呼啸着席卷荒原的北风,那么疾迅迷离而捉不住踪影。
对面坐着几个乡下来的。他们穿着尼龙夹克,脚下放着篮子,手边竖着扁担。他们穿的是胶鞋。胶鞋在北方是不行的。在北方,要穿“毡窝”。尼龙夹克,即使那时候有,也不能阻挡那西北风。他们是非要穿大棉袄或老羊皮袍子不可的,头上不能不戴一顶毡帽或棉风帽。旁边有一个人擤了一筒鼻涕在车板上,在北方,冬天里,人们是常常流鼻涕的,那是因为风太凛冽。那让人喘不过气来猛扑着的风,催出人们的鼻涕和眼泪。
车子一站一站地开着。外面是灰濛濛的阴天,覆盖着黄澄澄的泥地。北方的冬天不是这样的。它要么就是一片金闪闪的明朗,要么就是一片白晃晃的冰雪。这里冷,是最容易捱过去的,在这里,人们即使贫苦一点,也不妨事的,不像北方……
车子在平交道前刹住,我突然意识到,我从一上了车子,就一直在想着北方。
那已经不是乡愁,我早已没有那种近于诗意的乡愁,那只是一种很动心的回忆。回忆的不是那金色年代的种种苦乐,而是那茫茫的雪、猎猎的风,和那穿着老羊皮袍、戴旧毡帽、穿“老头乐毡窝”的乡下老人,躲着身子,对抗着呼啸猛扑的风雪,在“高处不胜寒”的小镇车站的天桥上。
那老人,我叫他“大爹”,他是父亲的堂兄。那年,他已经五十多了。晒黑的、风尘仆仆的脸,朴实的五官,光头上戴顶土黄色的老毡帽。在那五间的宅院里,他辛辛苦苦地支撑着那个老旧家庭的生计。对外,他要照管田庄;对内,他要照管四代同堂的三十多口家族的婚丧嫁娶和日常生活。而他,总是那么慢吞吞地,手揣在袖子里微躬着背,迈着一定大小的方步。他说话的时候,总是那么把声拖得长长的,仿佛字斟句酌,唯恐说走了嘴似的。其实,他只是习惯那么慢吞吞,好像任何重大的突发事件,都不会使他震惊似的。
那正是那样一个转变的时代,许多读“洋学堂”的青年都丢下那旧得霉腐的老家,去外面自立谋生。他们投入一种新的、工业化的生活里。他们用时钟代替了太阳。他们过着连吃一根葱也要去买的日子。他们按月领薪水,而薪水总是不够开支。但是,他们穿得一天比一天考究,妇女们慢慢地讲求时髦,而且学会了打牌。当我们隔几年回一次老家时,老家的人,都带着惊羡的眼光看我们,而我们也为自己能够自立谋生,和接触新的东西,学来新的“派头”而有点自豪。
但是,有一年,我们忽然不能自立谋生了!
那年战争爆发,父亲忽然失业。小家庭的生活,怕的就是失业,我们没有积蓄,兄弟姊妹又多。正在彷徨无主,忽然接到大爹的信。我们拆开那旧式的印着红框的中国信封,看见大爹那朴拙的毛笔字。他写道:“……小难逃城,大难逃乡。如在外生活不易,可随时返家团聚。家中虽清苦,然粗茶淡饭,尚可无缺。……”
不两日,大爹又来了回信,信中详细说明火车开到的时刻,让我们务必搭某日某班的火车。
火车在冰天雪地中奔驰。我们三人紧紧地挤在三等车厢里的一张椅子上坐着,茫然地望着外面的风雪。那平原真是荒凉,火车奔驰好几里,也看不到一户人家。只有冻僵的寒天、冻僵的河水、冻僵的平原、冻僵的枯树和抖颤的电线。那火车窗棂上积着高高的一层雪。车中的暖气驱不走那从四面八方袭来的严寒。我们的手和脚都冻得发痛。
下了车,我们就见大爹爹跑过来。他跑的时候,那毡窝就陷在深深的雪里,使他举步维艰。他跑得那样吃力,而又那样快,使我们几乎不相信那就是大爹,我们从来也未见大爹跑过,他总是四平八稳地踱着方步的。而这次,他吃力跑到我们面前,嘴唇“哆嗦”地抖着,用他冻僵的手把两个妹妹搂在他怀里说:“好孩子!好孩子!冻坏了吧?孩子?”                                                 (本文有删节)
小题1:画线的“台北的雨季,湿漉漉、冷凄凄、灰暗暗的”、“只有冻僵的寒天、冻僵的河水、冻僵的平原、冻僵的枯树和抖颤的电线”在文中具有怎样的作用?请结合文章加以简析。(5分)
小题2:文章主体内容是回忆北方以及北方的“大爹”,但文章开篇却从台北的雨、从台北的市井和人物写起,作者为什么这么写?(6分)
小题3:“那已经不是乡愁,我早已没有那种近于诗意的乡愁,那只是一种很动心的回忆”,文中“近于诗意的乡愁”与“很动心的回忆”分别指什么?(6分)
小题4:文章后半部分聚焦在“大爹”的形象上,突现了“大爹”怎样的精神品质?从“大爹”身上,你看到了中华民族怎样的情怀?(8分)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偏易

答案


小题1:两处画线句子都形成了排比的修辞手法,使诵读节奏感加强,条理性更好,更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在具体内容上,第一处画线句以叠音手法,形成复沓的艺术效果,渲染了一个潮湿而凄清的境界,为下文写乡愁做铺垫。第二处画线句子,“冻僵”不断反复,突出了北方冬天奇寒无比,用以与严冬中“大爹”的热情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突出“大爹”的形象。
小题2:文章由台北的雨起笔,意在渲染一种潮湿而凄迷的意境,拉开乡愁的序幕。第二段到第七段写台北平常的市井和平凡的人物,意在点出作者的乡愁之浓,哪怕生活中再平常不过的景象与人物,都会牵惹起作者心中的万般乡思之情。
小题3:“近于诗意的乡愁”是指带有美感的思乡之愁,或是为赋乡愁强说愁的矫情做作,或是耽于诗化、美化故乡人、景、物的渲染。而“很动心的回忆”则是超越了乡愁的一种更加真挚的情感,其中饱含作者对故乡景、家乡人质朴而纯正的情感。如果说“诗意的乡愁”是浪漫的,那么,“动心的回忆”则是建立在真挚情感基础上的现实情思。(大意相近即可)
小题4:文章通过作者的客观叙述和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的描写,突出了一位古道热肠的北方老人形象。他具有高尚的情操,善良的心地,博爱的精神,质朴的本性。正因为客观,才更见出作者情感的朴实无华,才更见出作者对那种永远也挥之不去的乡情记忆之深。通过对“大爹”形象的塑造,作者意在告诉我们,无论生活境遇是多么的艰难,无论人的身份、地位是多么的平凡,但亘古不变的总是潜藏在中华民族文化深层的真、善、美,还有那种朴实无华的人与人之间的真情。


小题1:略
小题2:略
小题3:略
小题4:略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那岂是乡愁罗兰台北的雨季,湿漉漉..”主要考查你对  现代文阅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代文阅读

考点名称:现代文阅读

  • 现代文阅读掌握内容:

    各种文体有不同的命题规律和答题技巧,不能一概而论。
    相对来说说明文和议论文命题方向更集中,答题的格式也相对固定,规律性更强些。解题注重技巧。
    记叙文题型更丰富些,答案也更灵活。重在感悟和语言的表达。

    一、首先: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描写方法、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论证方法这些重要要素一定要把握住。  
    二、其次:
    (1)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2)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3)语句特色评价用词: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  
    (4)文段中关键词语、短句的分析:在题目的题干中出现了加引号的词语或句子,往往表明分析的对象源出于原文,在分析时应贯彻这样的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也就是说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考虑。  
    (5)理解词语在选文中的意思和在语境中的含义: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两点:一是这个词可能不再具有词典中的含义,而是特定语境中的特殊含义。二是要理解词语的语境含义首先必须正确理解词语所在的语境。如《藤野先生》一文中“实在是标致极了”一句中的“标致”。  
    (6)语句作用、含义分析题:
    ①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 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②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③说明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准确、生动)。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议论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论点(或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或是所在段的分论点)以及议论文语言的特色。
    ④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点明题旨的句子;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总结全文的句子;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 
    (7)指明语句所用的写作方法:一定要注意文体特征和名词使用的准确性。  
    ①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