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9分每小题3分)①前不久,《人民日报》头版头条用了个新闻标题《江苏给力“文化强省”》,其中的“给力”二字新鲜独特,让很多人感到意外,迅速成为网络-高三语文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高中语文 > 现代文阅读/2019-01-2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9分 每小题3分)
①前不久,《人民日报》头版头条用了个新闻标题《江苏给力“文化强省”》,其中的“给力”二字新鲜独特,让很多人感到意外,迅速成为网络热词并引起争议。
②这让我联想到日前公布的《中国语言生活绿皮书暨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这份报告中收录了诸多有代表性的热字、热词和热语,即流行语。有些人对此颇有微词,认为这些流行语所代表的语言现象不过是一时的时髦,会破坏语言的“纯洁”和“规范”。这种失之狭隘的观点反复申说了好多年——年年有流行语新冒出来,年年就有人老生常谈。其实语言像一面镜子,如实地反映着社会生活和社会文化的变化,而在语言三要素中,又以词汇对上述变化的反映最为迅速、最为活跃。因此,流行语蕴含着超乎语言本身的意义,值得关注也值得研究。
③流行语记录着社会变化。早在上世纪60年代,美国有社会语言学家提出了著名的“语言与社会共变”理论,指出:语言对社会有依附性,即语言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因社会的变化而变化。比如1977到1980年间我国集中出现的流行语“拨乱反正”、“党纪国法”、“平反”、“冤假错案”等等,就如实反映了这一时期的社会特征;之后经济改革启动,“市场调节”、“关停并转”、“个体户”、“中外合资”等一系列流行语又扑面而来。流行语对社会变化感知的敏锐度与应变力是极为突出的。
④一些流行语具有丰富的含义。有时,人们对同一流行语的解读,会因立足点不同而产生分歧,甚至理解截然相反,但是这并不会削弱它,反而能增加这些词语的张力。比如“山寨”一词,最初源于香港,专指一些不正规的产品,是“不正宗”、“不正统”的意思,最先进入公众视线的“山寨”是“山寨手机”,之后出现了“山寨建筑”、“山寨春晚”等系列衍生品,人们也渐渐把“山寨”等同于“盗版”和“侵权”,但同时有人解释“山寨”为一种奢侈品趋向的妥协,是追慕的表现形式,还有人认为“山寨”闪耀着草根阶层的智慧——众多对“山寨”的解读,使得这个词的意义在使用中丰富起来,“山寨文化”,“山寨现象”甚至成了颇有深度的理论研究命题。
⑤与一般的新词语不同,流行语是一种语言时尚,在一定时期内使用频率很高且被广泛传播。它们丰富着汉语的表现力。在形式上,流行语可以是一个词素,如“裸~”(如裸婚、裸官);也可以是词或短语,前者如“隐婚”,后者如“食品安全”等;还可以是句子或格式,前者如“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后者如“今天你   了没有?”等等。在含义上,流行语相当丰富,比如,这几年流行的“晒”字,其含义已明显不同于传统的“晒”。 这个“晒”来源于英语的“share”,是“分享”的意思,最早是一名英国的旅游爱好者将自己的旅行趣闻发在网上与人“share”,引来众多网友跟帖,“share”就此开始蔚然成风。在我国,北大一名副教授于2006年9月在其博客上公布月收入4786元的工资条后,网友们纷纷学样“晒工资”、“晒奖金”等,有了新含义的汉字“晒”也因此步入了流行语的行列,“晒”的内容则不断推陈出新,被“晒”的事物种类越来越多,从有形的收入、固定资产,到无形的回忆、新年打算,甚至伊朗政府公布拥有核技术,也被网民表述成“‘晒’核”。仔细想想,我们实在很难在汉语中找出另一个词汇来替代这个鲜活的“晒”。流行语对汉语现有语汇的贡献可见一斑。
⑥当然,流行语的影响也并不总是积极的、正面的,个别流行语失之粗俗,有些过于怪诞的流行语的使用给交流带来了障碍。但是,如果“一刀切”地把流行语视作语言“纯洁”和“规范”的破坏者,在学理上说不通,在实践中恐怕也没几个人会响应。
小题1:符合本文第②段中“这种失之狭隘的观点”的一项是
A.“给力”二字新鲜独特,让很多人感到意外,迅速成为网络热词并引起争议。
B.《中国语言生活绿皮书暨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中收录了诸多有代表性的热字、热词和热语,即流行语,有些人对此颇有微词。
C.流行语会破坏语言的“纯洁”和“规范”。
D.个别流行语失之粗俗,有些过于怪诞的流行语的使用给交流带来了障碍。
小题2: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给力”一般理解为“有帮助、有作用、给面子”的意思。
B.在语言三要素中,语音和语法要比词汇相对稳定一些。
C.“盗版”和“侵权”不是“山寨”的本义,而是引申义。
D.这几年流行的“晒”字,说明流行语在形式上相当丰富。
小题3:从全文看,流行语的魅力与活力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中档

答案


小题1:C(A、B陈述的是事实;D是作者的观点。)
小题2:D (应为:这几年流行的“晒”字,说明流行语在含义上相当丰富。)
小题3:①流行语记录着社会变化。②一些流行语具有丰富的含义。③流行语在形式和含义上丰富了汉语的表现力。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9分每小题3分)①前不久,《人民日报..”主要考查你对  现代文阅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代文阅读

考点名称:现代文阅读

  • 现代文阅读掌握内容:

    各种文体有不同的命题规律和答题技巧,不能一概而论。
    相对来说说明文和议论文命题方向更集中,答题的格式也相对固定,规律性更强些。解题注重技巧。
    记叙文题型更丰富些,答案也更灵活。重在感悟和语言的表达。

    一、首先: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描写方法、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论证方法这些重要要素一定要把握住。  
    二、其次:
    (1)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2)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3)语句特色评价用词: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  
    (4)文段中关键词语、短句的分析:在题目的题干中出现了加引号的词语或句子,往往表明分析的对象源出于原文,在分析时应贯彻这样的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也就是说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考虑。  
    (5)理解词语在选文中的意思和在语境中的含义: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两点:一是这个词可能不再具有词典中的含义,而是特定语境中的特殊含义。二是要理解词语的语境含义首先必须正确理解词语所在的语境。如《藤野先生》一文中“实在是标致极了”一句中的“标致”。  
    (6)语句作用、含义分析题:
    ①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 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②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③说明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准确、生动)。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议论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论点(或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或是所在段的分论点)以及议论文语言的特色。
    ④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点明题旨的句子;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总结全文的句子;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 
    (7)指明语句所用的写作方法:一定要注意文体特征和名词使用的准确性。  
    ①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②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推动情节发展;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突出、深化主题。  
    (8)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
    ①这种题目往往就是限定不能直接原文中的语句来回答,从另个层面上来说,也就是暗示你原文中有相关语句,所以首先应该找出原文中的相关语句;
    ②其次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将原文中的语句变成自己的话,可以采用下列方法:概括大意法,适用于原文相关句子较长的情况;解释重点词法,适用于原文语句中有生僻词;变换句式法,适用于原文使用的是疑问、设问、反问的语意未能完全明确的句子,而题目又要求作出明确表达的情况。 
    (9)根据阅读短文的感受谈自己的看法或体会:
    用第一人称;采用1+2或1+3的形式,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如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注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
    ①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
    ②说明顺序:所谓合理的说明顺序,是指能充分表现事物或事理本身特征的顺序,也是符合人们认识事物、事物规律的顺序。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等。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