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伏羲文化略论贾书君从历代典籍的记载看,伏羲的文化贡献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作八卦,开启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之源。《周易》、《史记》等典籍记载了伏羲“作八卦”-高三语文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高中语文 > 现代文阅读/2019-01-2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
伏羲文化略论                                 贾书君
从历代典籍的记载看,伏羲的文化贡献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作八卦,开启了中 华
民族的文化之源。《周易》、《史记》等典籍记载了伏羲“作八卦”的重要贡献,《礼记?   礼运
篇》注引《中侯握河纪》谈到与伏羲关系密切的“河图洛书”以及八卦:“伏羲氏有天下, 龙 马负图出于河,遂法之画八卦。”伏羲八卦中所蕴含的“天人谐和”的整体性、直观性的思 维 方式和辩证法思想,是中华文化的原点。另外,传说伏羲还确立了天文历法,发明网罟,教 民渔猎,养六畜,造琴瑟,作音乐等。这些均反映了伏羲在文明和文化初创时的贡献。另一方面是表现在民族因缘的凝聚上。史载伏羲“正姓氏,制嫁娶”。《路史》载:“上古男女 无 别,太昊始制嫁娶,以俪皮为礼;正姓氏,通媒妁,以重人伦之本,而民始不渎。”姓氏的 主 要作用就是明血缘、别婚姻,纯正血统。不同部族的人分别有不同的姓氏,“同姓不婚,惧 不殖也”,而各个部族间相互通婚混血,则奠定了中华民族的血脉基础。太昊伏羲氏还赋予我 们民族以总徽号——龙。《左转?昭公十七年》载:“太昊氏以龙纪,故为龙师而龙名。”闻一多在《伏羲考》一文中指出,龙是“由许多不同的图腾糅合成的一种综合体,因部落的兼并而 产生的混合的图腾”。龙图腾的形成,象征了中华民族主体血脉的汇聚和文化的奠基。从此 , 普天下的中国人都有了一个共同的名字——“龙的传人”。因此,我们可以说,太昊伏羲是 人 们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选择和确立起来的中华民族血缘和民族文化的象征。
作为民族文化之源的伏羲文化,体现了伟大的创造精神、奉献精神、和合精神。从身 体
力行到抽象思维,从蛇图腾到象征中华民族的龙图腾,从单一部族到多民族大融合,伏羲作 为“有圣德”的民族领袖和创世英雄,作为“有大智”的思考者和发明创造者,作为各民族 团结协作、寻求生存与发展的历史象征,对中华民族的文明进步和发展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伏羲文化具有广泛的民族代表性,是最具民族凝聚力的精神纽带。确认伏羲的始祖 地 位,研究和弘扬伏羲文化,有利于维系民族团结,增强民族凝聚力;有益于团结和调动海内 外同胞的共同情感,唤起中华民族的民族自豪感、认同感和敦宗睦族的赤子之情,促进民族 团结、祖国统一。通过对伏羲及伏羲文化,特别是龙文化的起源、传播和发展轨迹的深入研 究,有利于进一步探究中华文明的源流发展过程;有利于满足全球华人寻根谒祖的精神 需 求。学术界应加大力度,深化研究,不断推出新的成果,为弘扬民族文化做出新贡献。
(节选自《光明日报》2010 年 1 月 1 日,有改动)
小题1:本文认为“伏羲”是中华民族血缘和民族文化的象征,以下不属于其依据的—项是
A.伏羲八卦中蕴含了“天人谐和”的整体性、直观性的思维方式和辩证法思想。
B.伏羲“正姓氏,制嫁娶”,奠定了中华民族的血脉基础。
C.太昊伏羲氏糅合许多不同的图腾,赋予我们民族以总徽号——龙。
D.《伏羲考》中龙图腾的形成论证——中国人有了“龙的传人”的共同名字。
小题2:下列关于“伏羲文化”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伏羲文化开启了中华民族文化之源,是奠定中华民族的血脉基础。
B.伏羲文化体现了中华民族伟大的创造精神、奉献精神、和合精神。
C.伏羲文化是最具民族凝聚力的精神纽带,是因为它具有广泛的民族代表性。
D.伏羲文化能够展示中华民族的源流发展过程,是满足全球华人寻根谒祖的精神需求。
小题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通过有记载的典籍来看,中国历代学者对于伏羲文化的研究可谓源远流长,最早可 推溯到西汉时期司马迁的《史记》。
B.据历代典籍记载,伏羲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他确立了天文历法,发明 网罟,教民渔猎,养六畜,造琴瑟,作音乐等。
C.伏羲与伏羲文化在中华民族的文明和文化初创时期,以及对中华民族的文明进步和发 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D.目前 , 我国的学术界加大对伏羲文化的研究力度,在推出新的研究成果、弘扬民族文 化方面和促进民族团结等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中档

答案


小题1:D
小题1:D
小题1:C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伏羲文化略论贾书君从历代典籍的记载看,伏羲的文..”主要考查你对  现代文阅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代文阅读

考点名称:现代文阅读

  • 现代文阅读掌握内容:

    各种文体有不同的命题规律和答题技巧,不能一概而论。
    相对来说说明文和议论文命题方向更集中,答题的格式也相对固定,规律性更强些。解题注重技巧。
    记叙文题型更丰富些,答案也更灵活。重在感悟和语言的表达。

    一、首先: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描写方法、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论证方法这些重要要素一定要把握住。  
    二、其次:
    (1)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2)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3)语句特色评价用词: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  
    (4)文段中关键词语、短句的分析:在题目的题干中出现了加引号的词语或句子,往往表明分析的对象源出于原文,在分析时应贯彻这样的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也就是说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考虑。  
    (5)理解词语在选文中的意思和在语境中的含义: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两点:一是这个词可能不再具有词典中的含义,而是特定语境中的特殊含义。二是要理解词语的语境含义首先必须正确理解词语所在的语境。如《藤野先生》一文中“实在是标致极了”一句中的“标致”。  
    (6)语句作用、含义分析题:
    ①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 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②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③说明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准确、生动)。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议论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论点(或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或是所在段的分论点)以及议论文语言的特色。
    ④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点明题旨的句子;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总结全文的句子;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 
    (7)指明语句所用的写作方法:一定要注意文体特征和名词使用的准确性。  
    ①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②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推动情节发展;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突出、深化主题。  
    (8)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
    ①这种题目往往就是限定不能直接原文中的语句来回答,从另个层面上来说,也就是暗示你原文中有相关语句,所以首先应该找出原文中的相关语句;
    ②其次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将原文中的语句变成自己的话,可以采用下列方法:概括大意法,适用于原文相关句子较长的情况;解释重点词法,适用于原文语句中有生僻词;变换句式法,适用于原文使用的是疑问、设问、反问的语意未能完全明确的句子,而题目又要求作出明确表达的情况。 
    (9)根据阅读短文的感受谈自己的看法或体会:
    用第一人称;采用1+2或1+3的形式,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如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注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
    ①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
    ②说明顺序:所谓合理的说明顺序,是指能充分表现事物或事理本身特征的顺序,也是符合人们认识事物、事物规律的顺序。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等。
    ③论证方法:指的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论据之间逻辑关系的纽带。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引证法)、喻证法(打比方)、对比法。
    ④论点:论点,又叫论断,是作者所持的观点。在较长的文章中,论点有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之分。  
    中心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的最基本看法。是作者在文章中所提出的最主要的思想观点,是全部分论点的高度概括和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