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人飞行“最快速度”大缩水人类的速度正在放缓。美国航天飞机按照计划在今年6月完成最后一次飞行之后,人类的最快速度将再次缩水。在所有可以重复使用的载人交通工具中,航天-高三语文
题文
载人飞行“最快速度”大缩水 人类的速度正在放缓。美国航天飞机按照计划在今年6月完成最后一次飞行之后,人类的最快速度将再次缩水。在所有可以重复使用的载人交通工具中,航天飞机的速度是最快的。其最快速度仅次于单次使用的月球飞船。 除了航天飞机之外,这些年来,其他超高速载人飞机也都停止了飞行,其中包括超音速协和飞机和速度更快的SR-71“黑鸟”间谍飞机。由于我们没有准备好替代它们的东西,人类正在减速----而这或许是历史上的第一次。 在月球上留下人类首个脚印的尼尔·阿姆斯特朗说,200年来人类一直在飞速前进。1969年,阿姆斯特朗在不到4天的时间里抵达了将近24万英里之外的月球。他回复的电子邮件说,在整个18世纪,人类只能通过步行或骑马的方式旅行。速度约为每小时6英里(即6迈)。他设问:“在19世纪,有了速度达到60迈的火车。在20世纪我们有了喷气式飞机,我们的速度可以达到600迈。在21世纪我们会不会达到6000迈?”阿姆斯特朗接着说:“这似乎不大可能。”不过可以看出,他仍留有一丝希望。 我们可以在伦敦科学博物馆看到人类速度的标志物。大厅的一头放置一台实际投入使用的蒸汽机车,这是由英格兰工程师乔治·斯蒂芬森在1829年设计的。这台机车曾被称为“火箭”,因为它的速度达到29迈,这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 在蒸汽机车的不远处,我们看到曾经实现人类速度最快的一枚真正火箭的一部分。作为美国赠给英国的礼物。“阿波罗”10号飞船的指挥舱在返回地球时,曾经达到每小时将近2.5万英里的速度。 “这是目前人类领会能力的极限。”他说,“在我们从火星返回之前, 我们再也不会飞这么快了。” 并不是每个人都对人类的减速感到惋惜。华盛顿全国航空航天博物馆负责人鲍勃·范德林登说:“我认为人们对速度的估计过高。”范德林登说,在大气层内,物理规律使闪电般的超快速度既没有用处,又让人无法承受。 速度一旦超过约0.85马赫(即音速的85%),摩擦、颠簸和音爆会使人头痛欲裂。人们成了多余的行李。无人驾驶飞机取代了我们。 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大幅加速是在1815年前后,当时出现了火车、轮船和工业化进程。到了1905年,赛车的速度超过了100迈。 大约从1915年开始,冲突加速了科技发展。到二战结束时,军队飞行员驾驶喷气式飞机以600迈的速度飞翔。在过去40年里,冷战和太空竞赛促使人类越过音速障碍,进入太空轨道以及更遥远的宇宙。 1960年前后,美国开始研发速度最快的喷气式飞机SR-71“黑鸟”。这种极其尖端的侦察机在8.5万英尺以上的高空飞行时,其速度至少可以达到3.2马赫。这种飞机可以在1小时内横跨美国。 “黑鸟”中队退役指挥官里奇·格雷厄姆说:“人们似乎不再一门心思地关注速度了。”上世纪90年代,“黑鸟”侦察机被间谍卫星取代。 如今,喷气式客机的速度回到了600迈左右。早在60年前,我们的祖辈乘坐的喷气式客机也是这个速度。高速时代一去不复返了?阿姆斯特朗从历史中看到了希望,他说,在18、19世纪,没有人“会预见到人类在下一个世纪会达到什么样的速度。”(摘自2011年4月11日《参考消息》) 小题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人类正在减速”的表现的一项是( )
|
答案
小题1:D 小题1:B 小题1:D |
小题1:阿波罗10号指挥舱存放不是因为减速的原因。 小题1:A项无人驾驶飞机并不能使人摆脱这些痛苦,只要超过一定速度,人还是无法承受。只是说可以借助无人飞机。C项两者之间没有因果关系。D项必须是超过大约0.85马赫,人才无法承受。 小题1: A太肯定。 B飞抵火星的条件有很多,速度只是其中一个条件。C项没有依据。 |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载人飞行“最快速度”大缩水人类的速度正在放缓。美国航天飞机按照..”主要考查你对 现代文阅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代文阅读
考点名称:现代文阅读
- 现代文阅读掌握内容:
各种文体有不同的命题规律和答题技巧,不能一概而论。
相对来说说明文和议论文命题方向更集中,答题的格式也相对固定,规律性更强些。解题注重技巧。
记叙文题型更丰富些,答案也更灵活。重在感悟和语言的表达。
一、首先: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描写方法、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论证方法这些重要要素一定要把握住。
二、其次:
(1)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2)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3)语句特色评价用词: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
(4)文段中关键词语、短句的分析:在题目的题干中出现了加引号的词语或句子,往往表明分析的对象源出于原文,在分析时应贯彻这样的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也就是说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考虑。
(5)理解词语在选文中的意思和在语境中的含义: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两点:一是这个词可能不再具有词典中的含义,而是特定语境中的特殊含义。二是要理解词语的语境含义首先必须正确理解词语所在的语境。如《藤野先生》一文中“实在是标致极了”一句中的“标致”。
(6)语句作用、含义分析题:
①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 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②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③说明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准确、生动)。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议论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论点(或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或是所在段的分论点)以及议论文语言的特色。
④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点明题旨的句子;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总结全文的句子;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
(7)指明语句所用的写作方法:一定要注意文体特征和名词使用的准确性。
①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②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推动情节发展;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突出、深化主题。
(8)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
①这种题目往往就是限定不能直接原文中的语句来回答,从另个层面上来说,也就是暗示你原文中有相关语句,所以首先应该找出原文中的相关语句;
②其次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将原文中的语句变成自己的话,可以采用下列方法:概括大意法,适用于原文相关句子较长的情况;解释重点词法,适用于原文语句中有生僻词;变换句式法,适用于原文使用的是疑问、设问、反问的语意未能完全明确的句子,而题目又要求作出明确表达的情况。
(9)根据阅读短文的感受谈自己的看法或体会:
用第一人称;采用1+2或1+3的形式,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如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注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
①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
②说明顺序:所谓合理的说明顺序,是指能充分表现事物或事理本身特征的顺序,也是符合人们认识事物、事物规律的顺序。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等。
③论证方法:指的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论据之间逻辑关系的纽带。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引证法)、喻证法(打比方)、对比法。
④论点:论点,又叫论断,是作者所持的观点。在较长的文章中,论点有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之分。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阅读下面的散文(22分)复杂的必要史铁生①母亲去世十年后的那个清明节,我和父亲和妹妹去寻过她的坟。②母亲去得突然,且在中年。那时我坐在轮椅上正惶然不知要向哪儿去,妹妹还-高三语文
下一篇: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扁平时代的写作韩少功美国学者托马斯·弗里德曼几年前推出《世界是平的》一书,认为因特网的廉价推广,促成了技术、资本、信息三个“民主化”同-高二语文
零零教育社区:论坛热帖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