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15分)叶莲卡——献给德·奥斯特罗夫[苏联]叶·明这是战争的最后一年。我们的部队驻扎在国境线上,离莫斯科很远。傍晚,我回营房去。我疲倦极了,对故乡的思念之-高一语文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高中语文 > 现代文阅读/2019-01-2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15分)
叶莲卡 
——献给德·奥斯特罗夫
                    [苏联] 叶·明
这是战争的最后一年。我们的部队驻扎在国境线上,离莫斯科很远。
  傍晚,我回营房去。我疲倦极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堆积在我的心头。
   “让这一切都赶快结束,赶快回到家乡才好。”我思忖着。
  在庭院里,一位小女孩迎面向我走来,她身材纤细,梳着两条淡褐色的发辫。
   “你好,叔叔。”她说的是陌生的语言,但听起来与俄语很相近。
   “你好,小妹妹。”我回答说。
  我们走到操场边,坐在一条板凳上。操场上铺着光滑平整的白色石块。黄昏时分,又凉爽,又寂静。山脚下,湖水好像蜷缩成一团,静静地睡着了。
   “你叫什么名字呀?”我热情地和这位新交攀谈起来。
   “叶莲卡。”她慢条斯理地说起来,同时用十分明亮而又极其严肃的双眼注视着我。
   “你几岁啦?”
   “六岁半了。你几岁呀?”
   “我呀,你看有几岁?”叶莲卡犹疑了片刻,然后很自信地说:“大概,有十六岁吧。”可爱的叶莲卡,这也许是她能数到的最大的数字。我不愿意让她失望,用肯定的口吻回答她:“你说对了。”我们坐在那儿,默不作声。叶莲卡仔细地打量别在我制服上的奖章,并忧伤地轻声说道:“都发黑了。你不常擦它吗?”
   “不擦。”
  “可以用牙膏擦,也可以用砖灰擦。”
   “是的,可以。”我同意她说的话。
  我们又默不做声了。“叔叔,你讲个故事给我听好吗?”她要求我。
   “从前,有个国王,”我开始讲了,“他很老了,同时,又很凶残。”
   “像希特勒一样吗?”
“比希特勒还要凶残。”我一边讲,一边做出凶狠的表情。
   “没有比他更凶残的了,”叶莲卡提出抗议,“他是最凶残的人,就是这个希特勒,他把我们都赶出家园,还把我们的爸爸给偷走了。”
  叶莲卡不说话了。后来,又悄悄地对我耳语,好像是有什么秘密要跟我讲。
   “以前,爸爸还常给我们写信,可现在不写了。是不是他忘了我们的地址了?”
   “大概是忘了。”我随声附和道。
  我们重又沉默起来。我在痛苦地思索,怎样才能排解叶莲卡这些悲伤的思念,但始终找不到话题。我不知所措,完全不知道该如何和孩子说话了。
  最后,我问她:“告诉我,叶莲卡,你长大以后想做个什么人?”
  她又用十分明亮而又极其严肃的双眼望着我:“叔叔,我要像妈妈那样,长大做个寡妇。”
  她说出这个奇怪的字眼之后,自己也笑了。也许,在她看来,寡妇——这是个职业,就像司机,或者看院子的人一样。
  我望着叶莲卡,望着她瘦削的双肩,望着她那像溪水一样在背上流淌的明亮的发辫,对自己刚才那瞬间的疲乏,感到无地自容了
            (选自《世界经典微型小说》)
小题1:在文中的最后一段,“我”为什么“感到无地自容”?请联系全文,谈谈理由。(4分)
小题2:小姑娘叶莲卡的妈妈是一个没有出场的人物,但其形象清晰可感,请联系作品,简要分析叶莲卡的妈妈这个形象。(5分)
小题3:文中设置讲故事这一情节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中档

答案


小题1:“我”感到无地自容,是因为此前“我”对家乡的思念所产生的压抑感和疲倦感,以及希望战争赶快结束,好快些回家的想法,(2分)在叶莲卡和她的母亲所体现出来的勇敢、坚毅面前,显得自私、懦弱,(2分)因此,才会有“无地自容”的感受。[4分,每点2分]
小题1:叶莲卡的妈妈是 “二战”时期苏联的一位普通妇女,是战争的受害者,在战争中她失去了丈夫,被赶出家园。(2分)她是坚强的,独自支撑家庭,教给女儿生活知识,让女儿充满自信,并为女儿所尊敬。(2分)她代表了二战时期苏联女性的整体形象。(1分)[共5分]
小题1:1.表现小姑娘天真可爱的性格。2.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小姑娘要求“我”讲故事,打破了上文的沉默,引出了小姑娘深受战争伤害的不幸遭遇。3.暗示反对战争,渴望和平的主题。 (每点2分)[6分]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15分)叶莲卡——献给德·奥斯特罗夫[苏联]叶·明这..”主要考查你对  现代文阅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代文阅读

考点名称:现代文阅读

  • 现代文阅读掌握内容:

    各种文体有不同的命题规律和答题技巧,不能一概而论。
    相对来说说明文和议论文命题方向更集中,答题的格式也相对固定,规律性更强些。解题注重技巧。
    记叙文题型更丰富些,答案也更灵活。重在感悟和语言的表达。

    一、首先: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描写方法、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论证方法这些重要要素一定要把握住。  
    二、其次:
    (1)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2)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3)语句特色评价用词: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  
    (4)文段中关键词语、短句的分析:在题目的题干中出现了加引号的词语或句子,往往表明分析的对象源出于原文,在分析时应贯彻这样的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也就是说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考虑。  
    (5)理解词语在选文中的意思和在语境中的含义: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两点:一是这个词可能不再具有词典中的含义,而是特定语境中的特殊含义。二是要理解词语的语境含义首先必须正确理解词语所在的语境。如《藤野先生》一文中“实在是标致极了”一句中的“标致”。  
    (6)语句作用、含义分析题:
    ①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 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②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③说明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准确、生动)。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议论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论点(或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或是所在段的分论点)以及议论文语言的特色。
    ④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点明题旨的句子;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总结全文的句子;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 
    (7)指明语句所用的写作方法:一定要注意文体特征和名词使用的准确性。  
    ①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②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推动情节发展;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突出、深化主题。  
    (8)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
    ①这种题目往往就是限定不能直接原文中的语句来回答,从另个层面上来说,也就是暗示你原文中有相关语句,所以首先应该找出原文中的相关语句;
    ②其次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将原文中的语句变成自己的话,可以采用下列方法:概括大意法,适用于原文相关句子较长的情况;解释重点词法,适用于原文语句中有生僻词;变换句式法,适用于原文使用的是疑问、设问、反问的语意未能完全明确的句子,而题目又要求作出明确表达的情况。 
    (9)根据阅读短文的感受谈自己的看法或体会:
    用第一人称;采用1+2或1+3的形式,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如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注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
    ①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
    ②说明顺序:所谓合理的说明顺序,是指能充分表现事物或事理本身特征的顺序,也是符合人们认识事物、事物规律的顺序。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等。
    ③论证方法:指的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论据之间逻辑关系的纽带。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引证法)、喻证法(打比方)、对比法。
    ④论点:论点,又叫论断,是作者所持的观点。在较长的文章中,论点有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之分。  
    中心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的最基本看法。是作者在文章中所提出的最主要的思想观点,是全部分论点的高度概括和集中。  
    分论点是从属于中心论点并为阐述中心论点服务的若干思想观点。各分论点也需要加以论证。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是被证明与证明关系。凡经证明而立得住的分论点,也就成为论证中心的有力论据。  
    ⑤论据:提出论点必须有根据,即必须举出足够的事实或正确的道理,证明论点的正确性。用来证明论点的事实和道理叫做论据。  
    论据,依据其本身的性质和特征,可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也称事理论据)两类。
    事实论据是对客观事物的真实的描述和概括,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因此是证明论点的最有说服力的论据。所谓“事实胜于雄辩”就是这个道理。
    事实论据包括具体事例、概括事实、统计数字、亲身经历等等。
    理论论据是指那些来源于实践,并且已被长期实践证明和检验过,断定为正确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