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航天员是怎么“炼”成的由于“神七”将进行出舱活动,操作的复杂性和难度前所未有,对航天员的身体和心理素质要求比以往更高。因此,乘组选拔强调身-高一语文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高中语文 > 现代文阅读/2019-01-2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航天员是怎么“炼”成的
由于“神七”将进行出舱活动,操作的复杂性和难度前所未有,对航天员的身体和心理素质要求比以往更高。因此,乘组选拔强调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训练成绩。而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就是这3个方面表现的佼佼者。执行“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的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是如何从14名航天员里选拔出来的?他们又是怎样训练的?
与“神五”“神六”相比,“神舟”七号飞船由返回舱、轨道舱、气闸舱组成,不仅人数增加到3人,而且要进行太空行走。为此,航天员的重要训练项目就是大强度微重力生理适应性环境训练。
据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专家介绍,一旦飞船升空,航天员就进入失重环境,体内的血液立即朝头部方向转移,引起头部充血、肿胀、鼻塞、头痛、视觉和感觉功能改变。为此,北京航天员训练中心有一种特殊的“魔床”,床板是负6度,躺上去头低脚高。航天员两人一组,连续5天5夜斜躺着吃,斜躺着睡,甚至斜躺着上厕所,锻炼失重状态下的适应能力。
如果亲自体验这种“魔床”,刚躺下时并不觉得难受。但时间一长,鼻子充血,呼吸困难,胃里开始翻江倒海,全身上下肌肉酸痛。这时候,最渴望的就是爬起来,一分一秒也待不住,更不用说坚持5昼夜了。但受训的每一组航天员,都以惊人的毅力坚持到最后。
在飞船返回地面时,人体的血液向下肢转移,脑部因缺血出现头晕、眼前发黑,甚至会晕过去。为了适应太空环境,训练中心有一种立体转床,床中央有一个支架,它可以使床不断变换角度,上下“翻滚”。航天员的头和脚顶在床的两头,固定在床上。在一旁的监视台里,教员可以看到训练者的血压、心率。
训练时,航天员身穿蓝色训练服,被束缚在床上。然后转床从负15度、正50度开始,逐渐变换到负45度,正90度。在上下变换角度的过程中,航天员的头部忽高忽低,心脏供血也时快时慢。在一次次来回“折腾”的过程中,航天员可以逐步适应这种状态。
航天员中心还有秋千、转椅、旋转屋等特殊设备。这是为了避免航天员在太空呕吐、厌食、瞌睡而进行的训练。训练时,转椅每分钟高速旋转30圈,一般人坐上去就觉得天旋地转,头昏眼花,大字放在眼前都不认识,甚至恶心呕吐。但航天员训练一次就要持续15分钟,每组航天员都通过了这种训练。
据科普专家、上海航天局高级工程师李必光介绍,为模拟失重状态,我国在水中训练航天员。这个水池并不是普通的水池,而是比重等于1的中性水池。人在这种水里,浮不起来也沉不下去,航天员就在水中反复训练。
“神七”飞船增加了气闸舱,船舱数量达到3个,穿舱要涉及开关舱门。“神七”宇航员要进行出舱活动,如果舱门打不开,航天员就无法迈出第一步;返回舱门关不严,可能造成飞船泄压“漏气”,后果不堪设想。于是,开关舱门成为航天员反复训练的动作。
在太空中,航天员一直处于漂浮状态,难以用力,打开舱门的难度远高于地面。据了解,航天员先把自己固定在舱壁上,然后再开门。为此,航天员中心的飞船模拟器大厅里,专门设置了横舱模型。训练时,教员们把航天员悬吊起来,模拟失重状态,凌空训练开关舱门的动作。
(选自《解放日报》)
小题1:下列对航天员进行的训练项目的解说,不准确的一项是(   )
A.五天五夜的卧床训练,是一种在大强度微重力生理适应性环境中的训练。
B.航天员中心备有秋千、转椅、旋转屋等特殊设备。这是为了避免航天员在太空呕吐、厌食、瞌睡而进行的训练。
C.为模拟失重状态,我国在水中训练航天员。
D.“立位转床”训练是为了检查航天员的血压、心率在特殊状态下是否与平时保持一致。
小题2:关于“太空病”的解说,最准确的一项是(   )
A.在飞船返回地面时,人体的血液向下肢转移,脑部因缺血出现头晕、眼前发黑,甚至会晕过去。
B.鼻子充血,呼吸困难,胃里开始翻江倒海,全身上下肌肉酸痛,是“太空病”的症状。
C.飞船升空,航天员就进入失重环境,体内的血液立即朝头部方向转移,引起头部充血、肿胀、鼻塞、头痛、视觉和感觉功能改变,这种症状叫“太空病”。
D.要克服“太空病”,就要进行完全失重状态下的训练,以提高太空适应能力。
小题3:下面的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由于“神七”将进行出舱活动,操作的复杂性和难度都比以前增大很多,对航天员的各项素质要求比以往更高。
B.“神七”飞船增加了气闸舱,它的作用是调节舱内舱外的气压,让航天员能顺利进出飞船。
C.航天员在坐上去就觉得天旋地转、头昏眼花的转椅上进行高速旋转,还要辩别眼前的文字。
D.宇航员在比重等于1的中性水池中进行训练。人在这种水里,浮不起来也沉不下去,航天员就在水中反复训练。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中档

答案


小题1:D
小题1:C
小题1:C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航天员是怎么“炼”成的由于“神七”将..”主要考查你对  现代文阅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代文阅读

考点名称:现代文阅读

  • 现代文阅读掌握内容:

    各种文体有不同的命题规律和答题技巧,不能一概而论。
    相对来说说明文和议论文命题方向更集中,答题的格式也相对固定,规律性更强些。解题注重技巧。
    记叙文题型更丰富些,答案也更灵活。重在感悟和语言的表达。

    一、首先: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描写方法、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论证方法这些重要要素一定要把握住。  
    二、其次:
    (1)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2)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3)语句特色评价用词: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  
    (4)文段中关键词语、短句的分析:在题目的题干中出现了加引号的词语或句子,往往表明分析的对象源出于原文,在分析时应贯彻这样的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也就是说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考虑。  
    (5)理解词语在选文中的意思和在语境中的含义: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两点:一是这个词可能不再具有词典中的含义,而是特定语境中的特殊含义。二是要理解词语的语境含义首先必须正确理解词语所在的语境。如《藤野先生》一文中“实在是标致极了”一句中的“标致”。  
    (6)语句作用、含义分析题:
    ①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 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②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③说明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准确、生动)。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议论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论点(或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或是所在段的分论点)以及议论文语言的特色。
    ④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点明题旨的句子;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总结全文的句子;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 
    (7)指明语句所用的写作方法:一定要注意文体特征和名词使用的准确性。  
    ①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②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推动情节发展;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突出、深化主题。  
    (8)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
    ①这种题目往往就是限定不能直接原文中的语句来回答,从另个层面上来说,也就是暗示你原文中有相关语句,所以首先应该找出原文中的相关语句;
    ②其次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将原文中的语句变成自己的话,可以采用下列方法:概括大意法,适用于原文相关句子较长的情况;解释重点词法,适用于原文语句中有生僻词;变换句式法,适用于原文使用的是疑问、设问、反问的语意未能完全明确的句子,而题目又要求作出明确表达的情况。 
    (9)根据阅读短文的感受谈自己的看法或体会:
    用第一人称;采用1+2或1+3的形式,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如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注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
    ①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
    ②说明顺序:所谓合理的说明顺序,是指能充分表现事物或事理本身特征的顺序,也是符合人们认识事物、事物规律的顺序。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等。
    ③论证方法:指的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论据之间逻辑关系的纽带。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引证法)、喻证法(打比方)、对比法。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