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年味北塬①记忆中的年味总是伴随着形形色色、大大小小的年货逐渐变浓变稠的,那些在当时看起来十分诱人的年货也是随着年关的一天天临近而逐渐增-高一语文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高中语文 > 现代文阅读/2019-01-2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年 味
北 塬
①记忆中的年味总是伴随着形形色色、大大小小的年货逐渐变浓变稠的,那些在当时看起来十分诱人的年货也是随着年关的一天天临近而逐渐增多的。从某种意义上讲,我记忆中的年味是留在舌苔上,在这个年味越来越淡的年代,我开始怀念并细细咀嚼关于年的一些零碎记忆,而惟有留在舌苔上的记忆是丰厚而绵长的。
②小时候,总是盼着过年的,那是蓄积了一年最热切的盼望。我常常能忆起这样一句话:腊月二十三,过年丢(剩)七天。过了二十三,房屋要彻底清扫一遍,手巧的姑娘媳妇着手剪窗花,剪各色各式的,贴在木格窗户上,有人物、有风景、有反映农村生活的,也有抽象夸张的……村里人要送灶神,腊月二十三这天晚上,泡上一杯清茶,在自家的场心处把灶神送上天,据说灶神是回去转娘家,一年当中,只有七天的时间,七天以后,也就是大年三十晚上,她又得回来陪这一家人一起过年。村里人总会香火不断地烧上三天,既要给已逝的先人烧香,还要给灶神、天神、喜神、财神们烧香。总之,过年了,什么都可以忘,什么都可以省,惟独香表不能忘也不能省,忘了香表就等于忘了自己的先人,更重要的是,恐怕要得罪众神。
③我对过年的全部记忆是从一身崭新的衣服开始的。只有过年了,我才能堂而皇之地向父亲要一身新衣服,而父亲往往在这个时候是极其慷慨和大方的。他甚至提前就准备好了做衣服的料子,尽管那些布料可能是他赶场时买的便宜货,但做成新衣服,穿在身上感觉还是很洋气的。特别是上衣的四个兜,上面的两个兜能别好几支笔,而下面两个兜,就不愁挣的洋糖装不下了。那个时候,撑得鼓鼓的两兜糖才是最值得炫耀和满足的了。所以,在过去,糖的真正味道反而淡忘了,那种本质的甜好像不是留给嘴里的倒像是留给两个大衣兜的。
④小时候,盼着穿新衣服比盼着过年更让人心焦和难熬。其实,当时对过年最直接的理解就是有新衣服穿有好吃的。虽然一身衣服从量身订做到缝成前后要试好几遍,但总感觉年前这新衣服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直到过年了,穿上身再不舍得脱下。大年三十晚上要坐夜,要一直坐到天亮不能睡觉,也不能犯困。我遵循这样的习惯,反正有新衣服穿,还有一串鞭炮,鞭炮不能一下就点着了,那样第二天手就得闲着,只好拆开一个一个地放,小鞭炮的声音倒是挺响,胆小一点的还得把耳朵捂上,炸一声身子也跟着晃动一下。
⑤三十晚上不想睡觉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厨房里不断飘出的肉香味,肉要等到吃过晚饭了才能入锅。村里人无论家境如何,大年三十都得煮一锅肉。我兄妹多,母亲就将肉全部剁成小块,往往肉要煮到很晚,这是需要很大耐心的。我借故在院里放鞭炮,总会隔着厨房的纸窗户偷偷闻上那么几下,那锅里像聚集了一年中所有的香气。
⑥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对过年的认识渐渐发生着变化,我的压岁钱也由原来的几毛变成几块、十几块,所以,我还是希望一年的周期变短变快一点。不仅如此,过年了,我不再只奢望一身新衣服。过去只在过年时穿的新衣服,平日里上学或者干活我都能舍得穿在身上了。在我的潜意识里,我家的日子一年比一年富足了。有人说,年关,年关,是这一年中的一个坎,一个关。因为在过去,佃农们没有自己的土地,只能靠租种地主的土地维持生计。每年的年三十,地主就开始挨家挨户地收取租金。往往有的佃农一年的收成还不够交地主租金的,年自然不好过了。
⑦关于年的来历有一段传说,据说年是一种动物,年三十这天,它就会窜进村子,吃掉或抢去村人的食物和物品,所以,人们敲锣打鼓就是为了吓跑年。年被吓跑了,村里人的食物和物品保住了。锣鼓声却没有停下来,过年了,村里人总会聚在一起,敲锣打鼓,小孩扭起了秧歌,小伙舞起了狮子,俊姑娘顶起了彩船,老人喊起了揖称……一个村子的社火就这样浩浩荡荡出发了。
⑧前些年离开了村子,在一个小城生活。平时很少有回家的机会,过年了,倒是急切切地想赶回去。想利用过年的当儿陪父母说说话,想到村口转悠转悠,想遇到几个熟人随便唠几句,想到亲戚邻里走动走动。回到家里,父母便开始不停地忙活,几次想开口,酒菜全摆上桌时,我开始不知道说什么好,父母一个劲地夹菜,我一个劲地扒菜,好久都没有吃父母烧的菜了。
⑨吃完饭到村口转悠,我遇到了自己一起玩大的铁杆阿壮,本想天南地北地聊上一通,不想刚见面,他就恭恭敬敬地递上一根烟,我点上,然后我掏出烟递给他一根,他双手接住,慢慢顶在嘴上。还是要当城里人,瞧瞧这烟,名牌的。他开始向几名抱孩子的妇女炫耀起来,我知道那中间有一位是他的媳妇。
⑩突然就没有了转悠的兴致,索性呆在家里。如今,农村也像城市开始变得越来越拥挤。可不知为什么,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却越来越远了。这个年,我只好呆在家里,我想,这年比往年又是冷清很多,可能有很多人和我一样,不是不想出去,只是见了面,真的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二○○七年三月五日
小题1:文章第①段中说“惟有留在舌苔上的记忆是丰厚而绵长的”,这句话在结构上有何作用?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都写了哪些关于年的回忆?(5分)
小题2:文中画线的句子若替换成下面的句子,哪一个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6分)
小孩扭起了秧歌,老人喊起了揖称;小伙舞起了狮子,俊姑娘顶起了彩船。
小题3:文章结尾部分写到“和父母吃饭”“和阿壮互敬烟”两事,这其中包含了怎样的感情?有何作用?(6分)
小题4:请你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简要分析文章最后一段的作用。(7分)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中档

答案


小题1:引起下文。(2分)扫房屋,剪窗花,送灶神,烧香火,穿新衣,等肉吃,放鞭炮。(3分)
小题1:修改后的句子表达要好些,(1分)因为“小孩”和“老人”相对,“小伙”和“姑娘”相对,(2分)表达流畅自然,读起来也朗朗上口。而原句则显得有点乱。(3分)
小题1:“我”回到家乡就是为了追寻那久违的年味,但和父母没有太多话说,和幼时的好友也产生隔阂,这使“我”很失望。(3分)这些正引起结尾所发的“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却越来越远”的感叹,(2分)呼应开头,使整个文章立意升华。(1分)
小题1:最后一段呼应文章的开头,以如今这种“只好呆在家里”与开头“年味越来越淡”相呼应,紧扣文章的题目“年味”。(3分)从内容上来看,更是深切地表达一种失落之情,原本就已感到年味越来越淡才去寻找年味的,结果却更加失望,这使本文“年味”有了更加丰富的内涵。(4分)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年味北塬①记忆中的年味总是伴随着形..”主要考查你对  现代文阅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代文阅读

考点名称:现代文阅读

  • 现代文阅读掌握内容:

    各种文体有不同的命题规律和答题技巧,不能一概而论。
    相对来说说明文和议论文命题方向更集中,答题的格式也相对固定,规律性更强些。解题注重技巧。
    记叙文题型更丰富些,答案也更灵活。重在感悟和语言的表达。

    一、首先: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描写方法、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论证方法这些重要要素一定要把握住。  
    二、其次:
    (1)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2)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3)语句特色评价用词: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  
    (4)文段中关键词语、短句的分析:在题目的题干中出现了加引号的词语或句子,往往表明分析的对象源出于原文,在分析时应贯彻这样的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也就是说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考虑。  
    (5)理解词语在选文中的意思和在语境中的含义: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两点:一是这个词可能不再具有词典中的含义,而是特定语境中的特殊含义。二是要理解词语的语境含义首先必须正确理解词语所在的语境。如《藤野先生》一文中“实在是标致极了”一句中的“标致”。  
    (6)语句作用、含义分析题:
    ①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 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②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③说明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准确、生动)。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议论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论点(或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或是所在段的分论点)以及议论文语言的特色。
    ④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点明题旨的句子;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总结全文的句子;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