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9分,每小题3分)在建筑上等级制往往通过建筑类型、房屋的宽度、深度、屋顶形式、装饰的不同表现出来建筑成了传统礼制的一种象征与标志。从建筑类-高三语文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高中语文 > 现代文阅读/2019-01-2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9分,每小题3分)
在建筑上等级制往往通过建筑类型、房屋的宽度、深度、屋顶形式、装饰的不同表现出来建筑成了传统礼制的一种象征与标志。从建筑类型看坛、庙、宗祠、陵墓等礼制性建筑的地位大大高于实用性建筑。由于祭祀在古代被列为立国治人之本,因此祭祀天神、日月、山川的坛,祭祀圣贤的庙以及祭祀祖先的宗祠在建筑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在儒家“慎终追远”的孝道观支配下,丧葬成了行孝道的重要环节,丧葬之礼也就成了礼制的重要组成,因此陵墓也成了礼制性建筑的主要组成部分。此外礼制性建筑还有阙、华表、牌坊等建筑小品。不仅如此礼制性空间还渗透到居住建筑中,并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堂”就是渗透在宅第中的礼制性空间,家庭中的敬神祭祖、宾客相见、婚丧大典、节庆宴饮都在这里举行,是传统宅第空间布局的核心和重点。
从周代开始,辨尊卑、辨贵贱的功能成了建筑被突出强调的社会功能。历代都有相应的规制法典,对城制等级、组群等级、间架做法等级、装修装饰等级都有着严格的规定。例如《礼记.冬官考工记》中将城市分为天子的王城、诸侯的国都和宗室与卿大夫的都城三个级别,规定王城的城墙高九雉(每雉为一丈),诸侯城楼高七雉,而都城城楼只能高五雉。 《礼记.礼器》中讲:“礼有以多为贵者。天子七庙,诸侯五,大夫三,士一。”“有以高为贵者。天子之堂九尺,诸侯七尺,大夫五尺,士三尺。”唐朝的《营缮令》中规定:都城每座城门可以开三个门洞,大州的城正门开两个门洞,而县城的门只能开一个门洞。在中国古代建筑中,“间”指的是房屋的宽度,两根立柱中间算一间,间数越多面宽越大。“架”指的是房屋的深度,架数越多,房屋越深。《明会典》中规定:公侯,前厅七间或五间,中堂七间,后堂七间;一品、二品官,厅堂五间九架;三品至五品官,后堂五间七架;六品至九品官,厅堂三间七架。等级制对内外檐装修、屋顶瓦兽、梁枋彩绘、庭院室内陈设也都有严格规定。甚至对门上的零件——门环也硬性规定了铜环、锡环、铁环三级,按等级采用。对建筑物的装饰色彩也有等级划分,总的说以黄色为尊,其下依次为:赤、绿、青、蓝、黑、灰。宫殿用金、黄、赤色调,而民居却只能用黑、灰白为墙面及屋顶色调。
以木结构体系为主体结构的中国古代建筑,单栋建筑体量不宜做得过于高大,因此一般由若干栋单体建筑组成庭院式建筑组群。这种庭院式建筑组群不仅与中国传统家族聚居的家庭结构相适应,也同封建礼教制约下的思想意识和心理结构相适应。这种庭院式建筑布局,往往是将主要建筑布置于中央或中轴线上,左右布置次要建筑或围以高墙,中轴突出的对称格局,提供了建筑空间的主从构成、正偏构成、内外构成、向背构成,这些空间构成都被赋予礼仪上尊卑等级的意义。
小题1:关于“礼制性建筑”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所有的中国古代建筑都会通过建筑类型、房顶形式等方面的不同体现出等级的不同,因而古代建筑就成了传统礼制的一种象征与标志。
B.坛、庙、宗祠、陵墓、阙、华表、牌坊等都属于礼制性建筑,其地位要远远高于一般的实用性建筑。
C.在儒家“慎终追远”的孝道观支配下,建筑的礼制性主要表现在具有祭礼功能的建筑物上,对普通民居没有什么影响。
D.坛、亩、宗祠、陵墓都属于礼制性建筑,虽然在形式上有很大区别,但其功能基本一致,无非是用来祭礼天地鬼神。
小题2:下列有关中国古代建筑的说法不能直接体现礼制影响的一项是         (   )
A.《礼记·冬官考工记》中规定:王城的城墙高九雉,诸侯城楼高七雉,而都城城楼只能高五雉。
B.唐《营缮令》中规定:都城每座城门可以开三个门洞,大州的城正门开两个门洞,而县城的门只能开一个门洞。
C.由于中国古代建筑大多是以木结构体系为主体结构的,所以单栋建筑的体量不宜做得过于高大。
D.古代庭院式建筑布局,往往是将主要建设布置于中央或中轴线上,左右布置次要建筑或围以高墙。
小题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礼制性建筑对建筑的外观的要求比较严格,至于室内的装饰、附属物品的陈设则没有严格的规定。
B.“堂”作为传统宅第空间布局的核心,是宾客相见的主要场所,而一切祭祀祖先的活动则要在宗祠内举行。
C.“间架”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计量单位,间是指房屋的宽度,两面墙壁之间的空间为一间;架是指房屋的深度。
D.在古代建筑上,颜色也具有等级,普通民居是不能用代表高贵的金、黄、赤等来作为墙面及屋顶的色调的。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中档

答案


小题1:B
小题1:C
小题1:D


小题1:A项“所有的”说法太绝对;C项“对普通民居没有什么影响”错;D项“坛、庙、宗祠”等的祭祀对象是不同的
小题1:该项说法说明了古代建筑的结构特点,如果不联系下文,是不能直接体现礼制对建筑的影响的
小题1:A项由“等级制对内外檐装修、屋顶瓦兽、梁枋彩绘、庭院室内陈设也都有严格规定”可知该项错;B项由第一段最后一句可知该项错;C项两根立柱中间算一间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9分,每小题3分)在建筑上等级制往往..”主要考查你对  现代文阅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代文阅读

考点名称:现代文阅读

  • 现代文阅读掌握内容:

    各种文体有不同的命题规律和答题技巧,不能一概而论。
    相对来说说明文和议论文命题方向更集中,答题的格式也相对固定,规律性更强些。解题注重技巧。
    记叙文题型更丰富些,答案也更灵活。重在感悟和语言的表达。

    一、首先: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描写方法、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论证方法这些重要要素一定要把握住。  
    二、其次:
    (1)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2)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3)语句特色评价用词: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  
    (4)文段中关键词语、短句的分析:在题目的题干中出现了加引号的词语或句子,往往表明分析的对象源出于原文,在分析时应贯彻这样的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也就是说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考虑。  
    (5)理解词语在选文中的意思和在语境中的含义: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两点:一是这个词可能不再具有词典中的含义,而是特定语境中的特殊含义。二是要理解词语的语境含义首先必须正确理解词语所在的语境。如《藤野先生》一文中“实在是标致极了”一句中的“标致”。  
    (6)语句作用、含义分析题:
    ①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 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②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③说明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准确、生动)。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议论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论点(或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或是所在段的分论点)以及议论文语言的特色。
    ④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点明题旨的句子;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总结全文的句子;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 
    (7)指明语句所用的写作方法:一定要注意文体特征和名词使用的准确性。  
    ①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②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推动情节发展;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突出、深化主题。  
    (8)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
    ①这种题目往往就是限定不能直接原文中的语句来回答,从另个层面上来说,也就是暗示你原文中有相关语句,所以首先应该找出原文中的相关语句;
    ②其次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将原文中的语句变成自己的话,可以采用下列方法:概括大意法,适用于原文相关句子较长的情况;解释重点词法,适用于原文语句中有生僻词;变换句式法,适用于原文使用的是疑问、设问、反问的语意未能完全明确的句子,而题目又要求作出明确表达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