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2012年的日历已经翻开,与以往的新年相比,这崭新的一年似乎更有着特殊的意味。不知是因为古玛雅文明留下的末日预言令人印象深刻,还是因为近年来全-高一语文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高中语文 > 现代文阅读/2019-01-2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2012年的日历已经翻开,与以往的新年相比,这崭新的一年似乎更有着特殊的意味。不知是因为古玛雅文明留下的末日预言令人印象深刻,还是因为近年来全球频发的自然灾害越来越令人恐惧,抑或是两年前风靡全球的大片《2012》的视觉冲击太过惊人,总之,2012这个年份的的确确因为与“世界末日”产生了某种联系而更引起人们的关注。
对于“世界末日”说,大多数人的态度是理智的。然而,有人却宣称,除了玛雅文明外,几乎所有古老文明中都有末日预言,且都和2012有关——有人从《圣经》里破译出了“2012末日预言”的密码,有人从神秘预言家诺查丹玛斯的预言书中找到了证据,甚至还有人从中国的《推背图》里发现了这一“天机”。
在这些言之凿凿的话语的推波助澜下,人们的心态是否会发生微妙却危险的变化?
众所周知,2012末日预言来自于古老的玛雅文明。2012年12月21日,本是玛雅文明中长计历中一个周期的结束日,一个循环的最后一天而已。然而,一个世纪以来,它却被预言家们和“世界末日”一次次地牵强附会、阴错阳差地联系到一起。
追根溯源,“末日预言”也与基督教文化中的“末日审判”有着分割不开的联系。基督教思想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将在最终一刻得到上帝的公平裁决,善的被接引到天堂,恶的就要打入地狱,《圣经·启示录》里便详细描述了末日景象。但显然,宗教情感和宗教内容需要分开看待。在现实社会中,宗教情感倾注的对象即宗教内容,应该经过理性的检验。然而,一代又一代基督教预言家们在狂热情感支配下,一次次作出各种各样的末日预言。在他们口中,世界“曾经”的末日有公元156年、公元500年、公元800年、公元2000年等等。它们无一应验,但仍然层出不穷。
当然,在“末日预言”的历史中,自然少不了占星家、易学大师甚至科学家们的贡献:有着艺术史和美学博士学位的高级巫师阿奎勒斯、畅销书作家卓思宁、西方“预言家之王”诺查丹玛斯、号称《推背图》作者的李淳风……就连一般人认为与迷信绝缘的宇宙学和物理学学者,也用“同化银河系”和“天体重叠”等所谓的“科学术语”,来为2012的末日预言“背书”。这一幕幕大戏,让人目不暇给,叹为观止。
“末日预言”之所以如此受人关注,甚至能够蛊惑人心,首先是因为,生活的不确定性造成的不适感,以及对世界和周围环境产生的不可控感,使得普通人对未来充满了惶惑。“末日预言”的另一个关键点,在于它迎合了人们的枯燥而平凡的日常生活。当你厌倦了日复一日的工作,当你心灵悬空无所寄托时,有什么比“世界末日”更能打破我们这种单调的生活,更能让人逃避无处不在的生存压力呢?这些平凡的人心,就是“末日预言”发酵和传播的最好土壤。只要掌握了预言的三要素及其设置方式,一则像模像样的预言就能顺利炮制并广为流传。
然而,末日预言毕竟是缺乏理性的谎言。2012年的到来,最终也将会击碎“2012世界末日说”的荒谬。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人类不能够勇敢面对现实问题,一味地“掠夺式”发展下去,终有一天,我们会因为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环境的破坏,出现一系列危机,让我们走向真的“世界末日”。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几乎所有的古老文明都认为,2012年是世界末日。
B.对于“世界末日”这一预言,大多数人选择的是无奈的沉默。
C.近年来频发的自然灾害可能使一些人联想到关于2012年世界末日的预言。
D.大片《2012》视觉冲击太过惊人,以致有些人相信2012年就是世界末日。
小题2:下列关于“末日预言”受人关注的原因,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基督教文化中的“末日审判”使很多基督教预言家相信世界末日的到来是必然的。
B.某些科学工作者的推波助澜使“末日预言”披上了科学的外衣,让人觉得更加可信。
C.普通人面对世界所产生的渺小无力和惶恐感使“末日预言”有了广阔的市场。
D.枯燥平凡的日常生活让人厌倦,人们宁愿期待“世界末日”的到来。
小题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2012年与以往的任何一年相比都更有特殊的意味,因为这一年被预言为世界末日。
B.玛雅人所说的“末日”指一个历法计数周期的最后一天,并没有说这一天世界将灭亡。
C.基督教预言家乐此不疲地反复多次预言世界末日,源于他们非理性的宗教狂热。
D.“末日预言”虽然是荒谬的,但人类如果继续自己的无知,走向灭亡就会成为一个事实。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中档

答案


小题1:C
小题1:D
小题1:A


小题1:A只是“有人宣称”。 B大多数人是“理智”的,不是“无奈”。 D“以致有些人相信”与原文“或···引起人们关注”不符。
小题1:人们关注“末日预言”是想让心灵有寄托,想找破单调生活,并非真的期待“世界末日”。
小题1:以前预言为世界末日的年份有很多。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2012年的日历已经翻开,与以往的新年相..”主要考查你对  现代文阅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代文阅读

考点名称:现代文阅读

  • 现代文阅读掌握内容:

    各种文体有不同的命题规律和答题技巧,不能一概而论。
    相对来说说明文和议论文命题方向更集中,答题的格式也相对固定,规律性更强些。解题注重技巧。
    记叙文题型更丰富些,答案也更灵活。重在感悟和语言的表达。

    一、首先: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描写方法、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论证方法这些重要要素一定要把握住。  
    二、其次:
    (1)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2)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3)语句特色评价用词: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  
    (4)文段中关键词语、短句的分析:在题目的题干中出现了加引号的词语或句子,往往表明分析的对象源出于原文,在分析时应贯彻这样的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也就是说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考虑。  
    (5)理解词语在选文中的意思和在语境中的含义: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两点:一是这个词可能不再具有词典中的含义,而是特定语境中的特殊含义。二是要理解词语的语境含义首先必须正确理解词语所在的语境。如《藤野先生》一文中“实在是标致极了”一句中的“标致”。  
    (6)语句作用、含义分析题:
    ①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 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②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③说明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准确、生动)。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议论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论点(或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或是所在段的分论点)以及议论文语言的特色。
    ④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点明题旨的句子;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总结全文的句子;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 
    (7)指明语句所用的写作方法:一定要注意文体特征和名词使用的准确性。  
    ①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②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推动情节发展;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突出、深化主题。  
    (8)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
    ①这种题目往往就是限定不能直接原文中的语句来回答,从另个层面上来说,也就是暗示你原文中有相关语句,所以首先应该找出原文中的相关语句;
    ②其次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将原文中的语句变成自己的话,可以采用下列方法:概括大意法,适用于原文相关句子较长的情况;解释重点词法,适用于原文语句中有生僻词;变换句式法,适用于原文使用的是疑问、设问、反问的语意未能完全明确的句子,而题目又要求作出明确表达的情况。 
    (9)根据阅读短文的感受谈自己的看法或体会:
    用第一人称;采用1+2或1+3的形式,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如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注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
    ①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
    ②说明顺序:所谓合理的说明顺序,是指能充分表现事物或事理本身特征的顺序,也是符合人们认识事物、事物规律的顺序。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等。
    ③论证方法:指的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论据之间逻辑关系的纽带。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引证法)、喻证法(打比方)、对比法。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