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妈妈的银行存款凯瑟琳·福伯斯每星期六的晚上,妈妈照例坐在擦干净的饭桌前,皱着眉头归置爸爸小小的工资袋里的那点钱。钱分成好几摞.“这是付给房东的.-高二语文
题文
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妈妈的银行存款 凯瑟琳·福伯斯 每星期六的晚上,妈妈照例坐在擦干净的饭桌前,皱着眉头归置爸爸小小的工资袋里的那点钱。 钱分成好几摞.“这是付给房东的.”妈妈嘴里念叨着,把大的银币摞成一堆。 “这是付给副食商店的.”又是1摞银币。 “凯瑞恩的鞋要打个掌子.”妈妈又取出一个小银币。 “老师说这星期我得买个本子.”我们孩子当中有人提出。 妈妈脸色严肃地又拿出一个5分的镍币或一角银币放在一边。 我们眼看着那钱堆变得越来越小。最后,爸爸总是要说:“就这些了吧?”妈妈点点头,大家才可以靠在椅子背上松口气。妈妈会抬起头笑一笑,轻轻地说:“好,这就用不着上银行取钱了.” 妈妈在银行里有存款,真是件了不起的事。我们都引以为荣。它给人一种暖乎乎的、安全的感觉。我们认识的人当中还没有一个在城里的银行有存款的。 我忘不了住在街那头的简森一家因交不起房租被扫地出门的情景。我们看见几个不认识的大人把家具搬走了,可怜的简森太太眼泪汪汪的,当时我感到非常害怕。这一切会不会,可不可能也落到我们的头上? 这时戴格玛滚烫的小手伸过来抓住我的手,还轻轻地对我说:“我们银行里有存款.”马上我觉得又能喘气了。 莱尔斯中学毕业后想上商学院。妈妈说:“好吧.”爸爸也点头表示同意。 大家又急切地拉过椅子聚到桌子面前。我把那只漆着鲜艳颜色的盒子拿下来,小心翼翼地放在妈妈面前。那盒子是西格里姨妈有一年圣诞节时从挪威寄给我们的。 这就是我们的“小银行”。它和城里的大银行不同之点在于有急需时就用这里面的钱。昆斯廷摔断胳膊请大夫时动用过。戴格玛得了重感冒,爸爸要买药的时候用过。 莱尔斯把上大学的各类花销——学费多少,书费多少,列了一张清单。妈妈对着那些写得清清楚楚的数字看了好大一会儿,然后把小银行里的钱数出来。可是不够。 妈妈闭紧了嘴唇,轻声说:“最好不要动用大银行里的钱.” 我们一致同意。 莱尔斯提出:“夏天我到德伦的副食商店去干活.” 妈妈对他赞赏地笑了一笑。她慢慢地写下了一个数字,加减了一番。爸爸很快地心算了一遍。“还不够,”他把烟斗从嘴里拿下来端详了好一会之后,说道:“我戒烟.” 妈妈从桌子这边伸出手,无言地抚摸着爸爸的袖子。又写下了一个数字。 我说:“我每星期五晚上到桑德曼家去看孩子.”当我看到几个小妹妹眼睛里的神情时,又加了一句:“昆斯廷、戴格玛和凯瑞恩帮我一起看.” “好.”妈妈说。 又一次避免了动用妈妈的银行存款,我们心里感到很踏实。 即使在罢工期间,妈妈也不多让我们操心。大家一起出力干活,使得去大银行取钱的事一再拖延。这简直像游戏一样有趣。 把沙发搬进厨房我们都没有意见,因为这样才可以把前面一间房子租出去。 在那段时间,妈妈到克茹帕的面包房去帮忙。得的报酬是一大袋发霉的面包和咖啡蛋糕。妈妈说,新鲜面包对人并不太好。咖啡蛋糕在烤箱里再烤一下吃起来和新出炉的差不多。 爸爸每天晚上到奶制品公司刷瓶子。老板给他3夸脱(1夸脱等于1.14公升)鲜牛奶,发酸的牛奶随便拿。妈妈把酸了的奶做成奶酪。 最后,罢工结束了,爸爸又去上工。那天妈妈的背似乎也比平时直了一点。 她自豪地环顾着我们大家,说:“太好了,怎么样?我们又顶住了,没上大银行取钱.” 后来,好像忽然之间孩子们都长大工作了。我们一个个结了婚,离开家了。爸爸好像变矮了,妈妈的黄头发里也闪烁着根根白发。 在那个时候,我们买下了那所小房子,爸爸开始领养老金。 也在那个时候,我的第一篇小说被一家杂志接受了。 收到支票的时候,我急忙跑到妈妈家里。把那张长长的绿色的纸条放在她的膝盖上。我对她说:“这是给你的,放在你的存折上.” 她把支票在手里捏了一会,说:“好.”眼睛里透着骄傲的神色。 我说:“明天,你一定得拿到银行里去.” “你和我一起去好吗,凯瑟琳?” “我用不着去,妈妈。你瞧,我已经签上字把它落到了你的户头上。只要交给银行营业员,他就存到你的账上了.” 妈妈抬头看着我的时候,嘴上挂着一丝微笑。 “哪里有什么存款,”她说,“我活了这一辈子,从来没有进过银行的大门.” 小题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5分)
小题2:纵观全文,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情节和文章简要分析。(6分) 小题3:请赏析文中妈妈的形象(不超过100字)(6分) 小题4:作者的妈妈用实际上并不存在的“银行存款”一直“骗”着全家,你对此有何感受和想法?(8分) |
答案
小题1:BD 小题1:贯穿全文的线索是妈妈的银行存款。(1分)爸爸领回的工资被安排完后,引出“银行存款”;家里入不敷出的时候,大家不动“银行存款”;全家出力干活,工渡难关的时候,也没有取“银行存款”;我收到支票的时候才知道妈妈没有“银行存款”。(5分) 小题1:1.充满智慧,善于鼓励;2.精打细算,勤俭持家;3.吃苦耐劳,刻苦能干;4.和蔼可亲,深爱全家。 小题1:1.文中妈妈善意的谎言,是她良苦用心的表现,是值得肯定的;2.她的教育方式让我们学会做一个让大家可以依靠的人;3.让我们从小学会节俭,学会理财;4.让我们学会吃苦耐劳,共渡难关。 |
小题1:B。“莱尔斯中学毕业后就开始到副食店干活养家”有误,莱尔斯大副食店干活是因为他要上大学。D.“妈妈的话解开了‘我’心中的疑惑”无中生有。 小题1:贯穿全文的线索是“妈妈的银行存款”,结合文章的情节发展“简要分析”,情节始终围绕“银行存款”展开。 小题1: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形象”考点,能力层次为E,侧重“鉴赏评价”能力的考查。 可以结合文本对妈妈的描写赏析形象。妈妈是一个“充满智慧,善于鼓励;精打细算,勤俭持家;吃苦耐劳,刻苦能干;和蔼可亲,深爱全家”的人。 小题1:妈妈用实际上并不存在的“银行存款”一直“骗”着全家,是一个善意的谎言,回答时要答出善意的谎言之下所包含的妈妈的苦心以及表现的精神。 |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妈妈的银行存款凯瑟琳·福伯斯每星期六的晚上..”主要考查你对 现代文阅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代文阅读
考点名称:现代文阅读
- 现代文阅读掌握内容:
各种文体有不同的命题规律和答题技巧,不能一概而论。
相对来说说明文和议论文命题方向更集中,答题的格式也相对固定,规律性更强些。解题注重技巧。
记叙文题型更丰富些,答案也更灵活。重在感悟和语言的表达。
一、首先: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描写方法、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论证方法这些重要要素一定要把握住。
二、其次:
(1)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2)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3)语句特色评价用词: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
(4)文段中关键词语、短句的分析:在题目的题干中出现了加引号的词语或句子,往往表明分析的对象源出于原文,在分析时应贯彻这样的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也就是说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考虑。
(5)理解词语在选文中的意思和在语境中的含义: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两点:一是这个词可能不再具有词典中的含义,而是特定语境中的特殊含义。二是要理解词语的语境含义首先必须正确理解词语所在的语境。如《藤野先生》一文中“实在是标致极了”一句中的“标致”。
(6)语句作用、含义分析题:
①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 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②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③说明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准确、生动)。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议论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论点(或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或是所在段的分论点)以及议论文语言的特色。
④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点明题旨的句子;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总结全文的句子;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
(7)指明语句所用的写作方法:一定要注意文体特征和名词使用的准确性。
①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②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推动情节发展;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突出、深化主题。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25分)樊纲:实践的梦想家——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BMW中经智库专家樊纲侧记樊纲,一个中国经济领域的学术明星,一个渐进式经-高二语文
下一篇: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知识分子的活动,一般说有“超然”和“参与”两个方面。“超然”,是指超然于一般社会生活之上而特别地致力于文化责任;“参与”则是以其知识、理想等影响与-高二语文
零零教育社区:论坛热帖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