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些感觉,正离我们远去(有删节)王周生曾经在《美国中学生获奖作文选》里,读到一篇作文,题目叫《先人们的快乐》。说是2155年,也就是一百多年后的某日,有个叫汤米的男孩,在-高三语文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高中语文 > 现代文阅读/2019-01-2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有一些感觉,正离我们远去(有删节)
王周生
曾经在《美国中学生获奖作文选》里,读到一篇作文,题目叫《先人们的快乐》。说是2155年,也就是一百多年后的某日,有个叫汤米的男孩,在家中阁楼上惊奇地发现了“一本真正的书”,这书是印在纸上的,纸头泛黄松脆。他赶忙叫来妹妹,妹妹也觉得不可思议,这字怎么“一动不动地停在纸上”,怎么不是在屏幕上移动的那种?汤米告诉妹妹:一个世纪前,也就是爷爷的爷爷从前读的书都是印在纸头上的,那时上课不是分散在家中,而是集中起来,去一个叫学校的地方,每天早上“上学”,每天傍晚“放学”,学校的老师不是电脑里那几个模拟人像,而是真正的人。爷爷的爷爷和左邻右舍的孩子一路欢笑着走在上学的路上;爷爷的爷爷们乐滋滋地坐在教室里,和一个真正的人--老师,面对面说话,那声音是从老师的喉咙而不是扬声器里发出的;爷爷的爷爷和同学一起嬉笑玩耍,讨论功课,大家的笑声也是真实的,你能感受到同学嘴里呼出的气息……多么令人神往!可是如今,对着家中的电脑上课,妹妹只有叹气的份儿,觉得爷爷的爷爷们真是幸福极了。
读那篇作文的时候,大约是1989年,我觉得像是天方夜谭。我佩服美国孩子丰富的想像力和编故事的能力。那时的上海作家中,只有我和叶永烈先生刚开始用电脑打字,上网离我们还十分遥远,更不要说有那种能拍照、能发短信息、功能多多的手机了。记得当时我用电脑打了一篇小说,被录用后,编辑竟要我将打印稿用手抄到300格的稿子纸头上,说是便于编辑,真是匪夷所思。弹指一挥间,十多年过去了,电脑、网络的神速发展令我们眼花缭乱。每过一阵,一项新的电脑和网络技术就会出现。用于写作的人越来越少,用电脑写作的人越来越多。长年累月地打字,让我们连有些汉字都忘记怎么写了。如今有人已经不用每天上班下班,而是坐在家里电脑前办公;有人已经不去学校,而在网上选修自己喜欢的课并参加考试……网上读书,网上聊天,网上购物,网上可视通讯,手机短信,手机小说……美国中学生的那篇《先人们的快乐》中的某些情景,已经提前来到。
我儿子前几年出国读书,有许多人问我,你想他吗?我说,我并不觉得他离开我呀,几乎每天我们都在说话聊天呢,不是在网上就是在电话里。只要愿意,接上摄像头,可以看见对方,看见各自房间的陈设,各自烧的菜。除了不能将儿子喜欢的饭菜从网上传过去,别的和他在家没什么两样。但也因此,作为母亲,对儿子的那份思念淡了,甚至没了。可是80年代,我先生出国读书,一封信起码走半个月以上,等信等得望眼欲穿,越是等不到越是心焦,好不容易收到信的那一刻,喜悦自然不用说,那一封封信,自然成了珍品。
看如今男男女女,走在路上,坐在车里,甚至进入电梯,一个个在手机上不停按捏,信息以光速传递。相亲相爱的少男少女,只要发出一条消息,就能在几秒钟后迅即得到爱的反馈。
但有一些感觉,正在离我们远去;有一些快乐,正在变得越来越浅显。这两年,我渐渐发现,表现这种细腻和震颤感觉的文字越来越少人问津,人们忙于编造粗俗的笑话,离奇的故事,释放疯狂的欲望。
是历史的必然,还是历史拐了个小小的弯儿?我不得而知。
我只是,小心翼翼地珍藏我曾经有过的那些感觉,让一百年后的人们羡慕和妒忌。
(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作者开头引述美国中学生的获奖作文,特别突出一个“真”字----真的书本,真的上学,真的教室,真的老师,真的同学,用以否定网络世界的虚拟。
B.作者选用十多年前编辑要她“将打印稿用手抄到300格的稿子纸头上”这一材料,目的是反衬电脑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
C.文章将如今不思念远在外国读书的儿子与20年前焦急等待出国读书的丈夫的来信对比,说明随着科技的进步,思念带来的痛苦和喜悦的感觉已经淡漠。
D.结尾处作者表示要“小心翼翼地珍藏曾经有过的那些感觉”,与开头段故事中“妹妹只有叹气的份儿”构成了呼应。
E.作者并不反对科技进步,在她看来,电脑、网络的应用带来了生活的便捷和工作效率的提高,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特别是让人们失去了一些美好宝贵的东西。
小题2:题目中的“有一些感觉”,是些什么感觉?试联系全文内容写出两种。作者认为是什么原因使这些感觉“正离我们远去”的?(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理解下面的句子在文中的含义。(6分)
是历史的必然,还是历史拐了个小小的弯儿?我不得而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中档

答案


小题1:A D 
小题2:(4分)要点:望眼欲穿的企盼,家书抵万金的喜悦,久别重逢的幸福等等(或:等待思念期盼等)。(2分)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的快速传递,压缩了时间和空间,从而使人类情感变得单调和迟钝。(2分)
小题3:(6分)要点:
作者对科技的发展导致人类情感的淡漠深感无奈,同时也提醒人们在网络时代更应珍视人间真情。答案要点:“历史的必然“指科技的进步必然导致人类情感的淡漠;(2分)“历史拐了个小小的弯儿”表明科技的进步导致人类情感的淡漠只是暂时现象,人类对真情的追求不会因科技的发展而改变;(2分)“我不得而知”兼有“无奈”和“期待”两种情感。(2分) 


小题1:
试题分析:A不是“用以否定网络世界的虚拟” 而是 “用以反衬网络世界的虚拟”,D与“叹气”呼应的是“羡慕和妒忌”。
点评:本题从文章内容、表达技巧、文章主题等方面设置选项,信息丰富,针对性强,考查的点比较多。
小题2:
试题分析:“有一些感觉,正离我们远去”是写网络的弊端,因此答题我区间在第三、四段,我们从中可以概括出答案的第一点。答案的第二点可以从“我”与儿子的联系方式,以及当今社会男男女女地联系方式上可以得出,网络给人们带来了便捷,但同时让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淡化了。
点评:本题的第一问提问及答案不太恰当,题目要求写出两种感觉,答案里列举了“望眼欲穿的企盼,家书抵万金的喜悦,久别重逢的幸福”,个人认为完全可以归为一类,即亲情和友情的淡化。
小题3:
试题分析:理解本题要理解几个关键词,“历史的必然”是作者的疑问,难道科技的发展就一定会带来亲情的淡化?“拐了个弯”是比喻,很形像的说法,也许是暂时的吧,这也是作者的希望。“不得而知”表露出作者的无奈。
点评:本题所选句子较好,它隐含了作者的情感,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但本题的答案没有体现比喻的修辞手法。高考规范答案一般要将所运用的表现手法指出来,并指出其作用。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有一些感觉,正离我们远去(有删节)王周生曾经在《美国中学生获奖作..”主要考查你对  现代文阅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代文阅读

考点名称:现代文阅读

  • 现代文阅读掌握内容:

    各种文体有不同的命题规律和答题技巧,不能一概而论。
    相对来说说明文和议论文命题方向更集中,答题的格式也相对固定,规律性更强些。解题注重技巧。
    记叙文题型更丰富些,答案也更灵活。重在感悟和语言的表达。

    一、首先: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描写方法、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论证方法这些重要要素一定要把握住。  
    二、其次:
    (1)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2)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3)语句特色评价用词: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  
    (4)文段中关键词语、短句的分析:在题目的题干中出现了加引号的词语或句子,往往表明分析的对象源出于原文,在分析时应贯彻这样的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也就是说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考虑。  
    (5)理解词语在选文中的意思和在语境中的含义: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两点:一是这个词可能不再具有词典中的含义,而是特定语境中的特殊含义。二是要理解词语的语境含义首先必须正确理解词语所在的语境。如《藤野先生》一文中“实在是标致极了”一句中的“标致”。  
    (6)语句作用、含义分析题:
    ①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 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②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③说明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准确、生动)。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议论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论点(或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或是所在段的分论点)以及议论文语言的特色。
    ④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点明题旨的句子;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总结全文的句子;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 
    (7)指明语句所用的写作方法:一定要注意文体特征和名词使用的准确性。  
    ①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②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推动情节发展;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突出、深化主题。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