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汉语文学的新阶级——第八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综论陈晓明2011年夏天,第八届茅盾文学奖落下帷幕,张炜的《你在高原》、刘醒龙的《天行者》、莫言的《-高一语文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汉语文学的新阶级 ——第八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综论 陈晓明 2011年夏天,第八届茅盾文学奖落下帷幕,张炜的《你在高原》、刘醒龙的《天行者》、莫言的《蛙》、毕飞宇的《推拿》、刘震云的《一句顶一万句》五部长篇小说摘得桂冠。 本届茅盾文学奖固然有各种经验可以总结,但我以为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评委们能从对中国文学的贡献的角度出发来评判作家的成就和作品的文学价值,这就把茅盾文学奖推到一个历史性的高度,也就是为中国文学立标杆,为往圣传精神,为未来寻道路。我个人以为,这次评选出的五部作品,基本可以担此重任。 很长时间以来,我们为中国长篇小说的思想性不够深厚而困扰,但我们要什么样的思想性,却并不清晰。上世纪80年代中国小说的思想性依赖时代精神,90年代才开始以个体为本位展开思想性探究,直至21世纪,中国作家对历史的反思和生命体验的感悟,这才开始有个人的坚实性和深刻性。如莫言的《蛙》对生命存在的透视,刘震云的《一句顶一万句》对农民的自我醒觉意识的描述,张炜的《你在高原》对50年代人的注视与历史反思,都给人强烈的触动。 自白话文学运动以来,中国现代文学就深受西方的影响,历经五六十年代受前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影响,在80年代则转向借鉴欧美西方现代主义的文学经验。但90年代以来,中国长篇小说在思想上和表现方法方面,也到传统文学中寻求资源。获奖作家们在这方面做得颇为突出。他们的作品已经不再那么鲜明地看到西方文学的直接痕迹,西方与中国传统,都转化为个人更为内在的文学经验,更为自然地融会于小说叙事中。 80年代的长篇小说,因为时代反思性背景的同一化,以及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规范化,长篇小说的艺术风格其实是颇为整齐接近的。90年代的个人化叙事,不只是为思想的非同一性建立起开放的语境,同时为表现方法的多样化提供了可能的空间。仅就这五部获奖作品来看,张炜的主观化的昂扬叙述与毕飞宇的客观化的冷峻叙述相去甚远;而同是诡异莫测的叙述,《蛙》的多文本策略与《一句顶一万句》的分岔延异式的叙述大异其趣,但都让人感受到独辟蹊径的高妙。就是毕飞宇在冷峻中透出的光亮与刘醒龙在苍凉中显现的温馨也是各具韵味。 当然,这五部以及当今汉语长篇小说,无疑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缺点不足,例如,长篇小说的艺术构思和叙述的推动机制问题,如何在更为复杂的思想层面反映现实和反思历史,如何更真实更深刻地表现人物性格和命运等等,依然要面对严峻的挑战,要做出艰苦的努力。从这个角度来说,本届茅奖评奖也为这些不足提供了集中呈现的平台。 小题1: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行文思路。(4分) 小题2:作者认为,第八届茅盾文学奖评奖对中国文学的发展有怎样的意义?(4分) 小题3:从第八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来看,当今汉语长篇小说取得了哪些成就?请概括作答。(6分) |
答案
小题1:答案:首先,交代第八届茅盾文学奖五部获奖作品(1分);其次,高度评价了本届茅盾文学奖的重大意义(1分);再次,从五部获奖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风格等方面综论当今汉语长篇小说的成就(1分);最后指出当今汉语长篇小说的不足(1分)。 小题2:以历史性的高度,为中国文学立标杆(1分),为往圣传精神(1分),为未来寻道路(1分);为当代汉语长篇小说的不足提供了集中呈现的平台(1分)。 小题3:1、思想深刻(或 “坚实深刻”);2、融合传统,贯通中西;3、风格多样,个性鲜明(或“叙事个人化”)。(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语言要有概括性)。 |
小题1:试题分析:在回答行文思路时,应该把文章结构、写作手法、段落大意等方面融合在一起。如果主体部分写了好几个方面的内容,应以列举的方式,将这几个方面分别概括出来,表述时,应使用“首先”、“然后”、“接着”、“最后”等起到连接作用的词语。 点评:在回答行文思路时,(1).总体阅读文段,将文段大体分成几个部分;(2).说明每一部分“运用什么手法写了什么内容”,有时还要说明这种手法的表现效果。(3).如果主体部分写了好几个方面的内容,应以列举的方式,将这几个方面分别概括出来,表述时,应使用“首先”、“然后”、“接着”、“最后”等起到连接作用的词语。(4).表述的语言要力求简洁、流畅、连贯。(5).主体内容的概括要力求全面、清晰、层次清楚。(6).一般的散文都可以大体分为三个部分。对设问、过渡句、总结句等要点出来;还有“但是”“然而”等表示转折的词语,“总而言之”“综上所述”等表总结的词语也应该点出来。 小题2:试题分析:“这就把茅盾文学奖推到一个历史性的高度,也就是为中国文学立标杆,为往圣传精神,为未来寻道路”在这一句中概括整合出答案即可。 点评:文章主旨就是写作目的,或赞成什么,或批判什么,或宣传某种思想观点,或驳斥什么思想观点,或介绍什么事件,或传播什么知识,或抒发某种情感……,也称文章的主题。它是文章的主脑,整个文章都要围绕它选材、组材、构思、行文。归纳文章主旨,必须要对全文有整体把握,掌握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抓住本质,进行概括。 小题3:试题分析:第八届茅盾文学奖中张炜的《你在高原》、刘醒龙的《天行者》、莫言的《蛙》、毕飞宇的《推拿》、刘震云的《一句顶一万句》五部长篇小说各有各的特色,而且个性鲜明。 点评:对于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首先要确定答题范围。而本题中并没有明显的答题范围,这五篇小说的成就,在文章前后都有显示,只是有一点比较明确,这五篇小说各有特色,叙事比较个人化。 |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汉语文学的新阶级——第八届“茅盾文学奖..”主要考查你对 现代文阅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代文阅读
考点名称:现代文阅读
- 现代文阅读掌握内容:
各种文体有不同的命题规律和答题技巧,不能一概而论。
相对来说说明文和议论文命题方向更集中,答题的格式也相对固定,规律性更强些。解题注重技巧。
记叙文题型更丰富些,答案也更灵活。重在感悟和语言的表达。
一、首先: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描写方法、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论证方法这些重要要素一定要把握住。
二、其次:
(1)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2)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3)语句特色评价用词: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
(4)文段中关键词语、短句的分析:在题目的题干中出现了加引号的词语或句子,往往表明分析的对象源出于原文,在分析时应贯彻这样的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也就是说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考虑。
(5)理解词语在选文中的意思和在语境中的含义: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两点:一是这个词可能不再具有词典中的含义,而是特定语境中的特殊含义。二是要理解词语的语境含义首先必须正确理解词语所在的语境。如《藤野先生》一文中“实在是标致极了”一句中的“标致”。
(6)语句作用、含义分析题:
①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 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②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③说明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准确、生动)。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议论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论点(或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或是所在段的分论点)以及议论文语言的特色。
④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点明题旨的句子;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总结全文的句子;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
(7)指明语句所用的写作方法:一定要注意文体特征和名词使用的准确性。
①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②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推动情节发展;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突出、深化主题。
(8)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
①这种题目往往就是限定不能直接原文中的语句来回答,从另个层面上来说,也就是暗示你原文中有相关语句,所以首先应该找出原文中的相关语句;
②其次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将原文中的语句变成自己的话,可以采用下列方法:概括大意法,适用于原文相关句子较长的情况;解释重点词法,适用于原文语句中有生僻词;变换句式法,适用于原文使用的是疑问、设问、反问的语意未能完全明确的句子,而题目又要求作出明确表达的情况。
(9)根据阅读短文的感受谈自己的看法或体会:
用第一人称;采用1+2或1+3的形式,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如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注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
①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
②说明顺序:所谓合理的说明顺序,是指能充分表现事物或事理本身特征的顺序,也是符合人们认识事物、事物规律的顺序。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等。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阅读下面现代文,完成小题(共10分)生存智慧张平自然界中会有些故事,让我们人类匪夷所思,却不能不为之动容。在北美阿拉斯加的茫茫荒野上,生长着一种老鼠,以植被为生,繁殖-高一语文
下一篇: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小题。(18分)1956年的债务铁凝父亲临终的时候,托付给万宝山一件事:1956年,就是你妈去医院生你,我找对门的李玉泽借了五块钱。后来,也忘了为什么……为-高一语文
零零教育社区:论坛热帖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