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家寨张承志⑴那是大风景和大地貌汇集的一个点。我从天山大坂上下来,心被四野的宁寂——那充斥天宇六合的恐怖一样的死寂包裹着,听着马蹄声单调地试探着和这静默碰击,不由得-高一语文
题文
汉 家 寨 张承志 ⑴那是大风景和大地貌汇集的一个点。我从天山大坂上下来,心被四野的宁寂——那充斥天宇六合的恐怖一样的死寂包裹着,听着马蹄声单调地试探着和这静默碰击,不由得屏住了呼吸。 ⑵若是没有这匹马弄出的蹄音,或许还好受些。300里空山绝谷,一路单骑,我回想着,不觉一阵阵阴凉袭向周身。那种山野之静是永恒的;一旦你被它收容过,有生残年便再也无法离开它了。无论后来我走到哪里,总是两眼幻视、满心幻觉,天涯何处都像是那个铁色戈壁,都那么空旷宁寂、四顾无援。我只有凭着一种茫然的感觉,任那匹伊犁马负着我,一步步远离了背后的雄伟天山。 ⑶和北麓的蓝松嫩草判若两地——天山南麓是大地被烤伤的一块皮肤。岩石是酥碎的红石,土壤是淡红色的焦土。山坳折皱之间,风蚀的痕迹像刀割一样清晰,狞恶的尖石棱一浪浪堆起,布满着正对太阳的一面山坡。马在这种血一样的碎石中谨慎地选择着落蹄之地,我在曝晒中晕眩了,怔怔地觉得马的脚踝早已被那些尖利的石刃割破了。 ⑷——那时,我独自一人,八面十方数百里内只有我一人单骑,向导已经返回了。在那种过于雄大磅礴的荒凉自然之中,我觉得自己渺小得连悲哀都是徒劳。 ⑸就这样,我走近了汉家寨。 ⑹仅仅有一炷烟在怅怅升起,猛然间感到所谓“大漠孤烟直”并没有写出一种残酷。 ⑺汉家寨只是几间破泥屋,它坐落在新疆吐鲁番北、天山以南的一片铁灰色的砾石戈壁正中。无植被的枯山像铁渣堆一样,在三个方向汇指着它——三道裸山之间,是三条巨流般的黑戈壁,寸草不生,平平地铺向三个可怕的远方。因此,地图上又标着另一个地名叫三岔口;这个地点在以后我的生涯中总是被我反复回忆,咀嚼吟味,我总是无法忘记它。仿佛它是我人生的答案。 ⑻我走进汉家寨时,天色昏暮了。汉家寨日落前的炫目白昼中已经有一种寒气存在。几间破泥屋里,看来住着几户人。 ⑼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有了这样一个地名。新疆的汉语地名大多起源久远,汉代以来这里便有中原人屯垦生息,唐宋时更因为设府置县,使无望的甘陕移民迁到了这种异域。 ⑽真是异域——三道巨大空茫的戈壁滩一望无尽,前是无人烟的盐碱低地,后是无植被的红石高山,汉家寨,如一枚被人丢弃的棋子,如一粒生锈的弹丸,孤零零地存在于这巨大得恐怖的大自然中。 ⑾三个方向都像可怕的暗示。我只敢张望,再也不敢朝那些入口催动一下马蹄了。 ⑿默立久了,突然意识到什么。转过头来,左右两座泥屋门口,各有一个人在盯着我。一个是位老汉,一个是七八岁的小女孩。他们痴痴盯着我。我猜他们已经好久没有见过外来人了。 ⒀我想了想,指着一道戈壁问道: ——它通到哪里﹖ 老人摇摇头。女孩不眨眼地盯着我。 我又指着另一道: ——这条路呢﹖ 老人只微微摇了一下头,便不动了。女孩还是那么盯住我不眨眼睛。 ⒁犹豫了一下,我费劲地指向最后一条戈壁滩。太阳正向那里滑下,白炽得令人无法瞭望。地平线上铁色熔成银色,闪烁着数不清的亮点。 ⒂我刚刚指着,还没有开口,那老移民突然钻进了泥屋。我呆呆地举着手站在原地。那小姑娘一动不动,她一直凝视着我,不知是为了什么。这女孩穿一件破红花棉袄,污黑的棉絮露在肩上襟上。她的眼睛黑亮——好多年以后,我总觉得那是我女儿的眼睛。 ⒃在那块绝地里,他们究竟怎样生存下来,种什么,吃什么,至今仍是一个谜。但是这不是幻觉也不是神话。汉家寨可以在任何一张好一点的地图上找到。《宋史·高昌传》据使臣王延德旅行记,有“又两日至汉家砦”之语。砦就是寨,都是人坚守的地方。从宋至今,汉家寨至少已经坚守着生存了一千多年了。 ⒄千年以来,人为着让生命存活曾忍受了多少辛苦,像我这样的人是无法揣测的。我只是隐隐感到了人的坚守,感到了那坚守如这风景一般苍凉广阔。 ⒅走过—个转弯处——我知道再也不会有和汉家寨重逢的日子了——我激动地勒转马缰。遥遥地,我看见了那堆泥屋的黄褐中,有一个小巧的红艳身影,是那小女孩的破红棉袄。那时的天山已经完全升起于北方,横挡住大陆,冰峰和干沟裸谷相衬映,向着我倾泻般伸延的,是汉家寨那三岔戈壁的万吨铁石。 ⒆我强忍住心中的激动,继续着我的长旅。从那一日起,我永别了汉家寨。也是从那一日起,无论我走到哪里,都在不知不觉之间,坚守着什么。 (选自张承志《荒芜英雄路》,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5分)
小题2:文章开头几段写出了“铁色戈壁”什么样的环境特点?从全文看,这样写有什么作用?(6分) 答: 小题3:作者描写了汉家寨的一个“老汉”和一个“七八岁的小女孩”,他们各有什么特点?描写他们的用意是什么?(6分) 答: 小题4:这篇作品传递出的是一种“坚守”的信念。你认同这种“坚守”吗?请结合文中小女孩的形象谈谈你对“坚守”的看法。(7分) 答: |
答案
小题1:B、C 小题2:开头几段主要写汉家寨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与世隔绝,贫瘠空旷,死寂苍凉,荒芜残酷,雄大磅礴。(3分)特定的环境为后文人物的活动设置了背景;这样写突出汉家寨生存环境的恶劣,反衬出汉家寨人千百年来顽强的生命力和坚守的精神;作者通过对一路行来所见到的自然景观的客观描述,创造了一种奇异的视觉效果,向读者传达了一种苍凉广袤、寂寞无边、慷慨悲凉的情绪,为下文的感触和深沉的思考做铺垫。 (3分) 小题3:文中的老汉饱经风霜,木讷迟钝,保守谨慎,拒绝与外来客人交流。小女孩穿着破红棉袄,是死寂环境中的一抹亮色,她对外来客人充满好奇,虽然稚嫩天真,却给了这块土地生生不息繁衍下去的希望。(3分) 描写他们的用意:一老一小很具典型性,正是这样的人,在环境极为恶劣,条件非常艰苦的汉家寨坚守着,他们坚守生活,坚守生命,坚守汉人血脉的延续,引出“我”对他们生存问题的思考,并为下文赞叹人的“坚守”提供依据。(3分) 小题4:答案示例一(正面说):我赞赏汉家寨人的坚守,也希望小女孩和老人一样,继续坚守祖先留给后人的家园,坚守汉家寨传统的生活方式,在艰苦的异域坚守着生存下去。用这种坚守精神支撑着汉家寨,支撑着人类生生不息的繁衍。 答案示例二(反面说):我不赞同文章里传递出来的“坚守”观念。汉家寨远离尘嚣,与世隔绝,远离时代前进的步伐,有其保守、封闭、不思进取的一面。小女孩与老人的两次“摇头”、“便不动”、“突然钻进了泥屋”不同,女孩“不眨眼地盯着我”、“还是那么盯住我不眨眼睛” “一直凝视着我” “她的眼睛黑亮”、“一动不动”,从中可以看出她对外来客人的好奇,我觉得小女孩应是改变汉家寨封闭状态的希望。 |
小题1: 试题分析:A项,“直接描写”错误,这是从“我”的感受来写环境的恶劣,属于间接描写。D项,“而他痴痴的眼神又传递出作者对汉文化的否定”错误,这里是表现外人来得很少,同时还表现了汉民族默默坚守的精神。E项,“庄重典雅”错误,应是“沉郁凝重”。 点评:本题信息量大,涉及的知识点较多,有表达技巧、语言特色、环境描写、人物形象、文章主旨等。 小题2: 试题分析:理解本题首先要找到关键词句,“恐怖”“死寂”“单调”“阴凉”“空旷”“狞恶”等,从这些关键信息中可概括所写环境是与世隔绝,贫瘠空旷,死寂苍凉,荒芜残酷,雄大磅礴的。然后结环境描写的基本作用即可组织答案。 点评:本题从小说三要素之一的环境描写入手命题,把握了小说的关键信息,有利于引导学生自主掌握小说中最主要的信息,同时也有利于在写作时注重环境描写。 小题3: 试题分析:理解本题要结合小说的主旨来思考,小说歌颂了“坚守”的精神,在老人和小孩身上都有体现,但作者更深层次是对“坚守”的思考,对如何“坚守”的思考,这种思考就体现在小女孩的身上。像老人一样的坚守有可能走向灭亡,而小女孩恰恰是这份坚守的希望。 点评:本题最大的优点是将人物形象和文章主旨结合在一起,看似单一,其实内涵丰富。 小题4: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典型的探究题,结合文本来分析,坚守的精神是正确的,是值得提倡的,但坚守什么,如何去坚守是变通的。回答本题只要把握好了这个原则就不会跑题了。 点评:这是个典范的探究题,因为探究的内容已被文章的主旨规定在了一定的范围之内,不至于漫无边际,另外这个范围又较广,也不至于禁锢学生的思维。
上一篇:阅读下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庄子的翅膀叶春雷人到中年,活着感觉越来越沉重。这种沉重就像一个人陷入沼泽,你拼命想挣脱泥水的围困,想让自己的身体变得轻盈,从而从泥沼的-高二语文
下一篇:百年前的李鸿章王树增1852年,29岁的李鸿章在翰林院的大考中名列第二。太平军起义后,李鸿章毫不犹豫地离开了京城,回安徽组织地方武装与太平军作战。当太平军直逼上海时,无-高二语文
零零教育社区:论坛热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