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流派艺术怎么“传”与“承”刘连群①流派传承,传是传递,承是承续。不传即不能流动,不承则无以成派。②在某种程度上,一部京剧史也是众多艺术流派孕育、形成、涌兴、流布的历-高二语文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高中语文 > 现代文阅读/2019-01-2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京剧流派艺术怎么“传”与“承”
刘连群
①流派传承,传是传递,承是承续。不传即不能流动,不承则无以成派。
②在某种程度上,一部京剧史也是众多艺术流派孕育、形成、涌兴、流布的历史,而传承贯穿着各个流派产生和发展的整个历程。即使是草创流派,也是要从前人那里传承的,这属于艺术延伸链条的前后衔接环节。流派的传承一旦中断,就只能是失去舞台生命的艺术遗产了。
③由于流派在京剧艺术发展中的作用和影响,有关流派传承的研究、探讨乃至争议从未停息。实践证明,流派传承有着自身的规律与特性。
④流派作为艺术家的主观创造,必须得到客观的认可,包括观众的普遍欢迎和后学的争相追随,传承才能得以实现。否则,不论你多么新颖、独特,也无传承可言,这也证明了凡被传承的流派都具有不可替代的生存价值。
⑤随着科技手段的发达,各门学科的教学方式均已大为改观,而京剧却仍然主要通过传统的口传心授来进行教学,新技术、新工具只能作为辅助手段。这是由京剧表演艺术的特点所决定的,演唱的咬字、发声、行腔和气口,身段和武打的造型、力度、节奏,内中构成韵味、韵律的精微变化,是任何曲谱和身段图都标不出来的,只能通过老师的循循善诱、指点迷津并辅以反复示范,学生才能稍有领悟。而流派传艺属于教学的高级阶段,又深藏独家奥妙,就更非如此不可了。于是在当代新型的师生关系之外,同时也保留着一定的传统的感情因素,传者是否心甘情愿地倾囊相授,其效果大不相同。
⑥由浅入深,从低到高,入门“归路”如书法的描红、临帖,逐步掌握本派技法,目标先是要“像”,然后从形似达到形神兼备,就是深造有成了。关于学流派要“像”的问题,前些年多有论者引用齐白石老先生的名言:“学我者生,似我者死。”前一句肯定了“学"的必要性,无可争议;后一句则容易引起误解,在“学”的过程中,“似”是阶段性成果,怎么就会“死”了呢?“像”比“似”更进了一步,岂不必“死”无疑吗?后果如此严重,如不加分析地用之承学,极易造成迷惑和动摇。我想,老先生的原意是反对以“似”为满足,不思创新、进取。这固然不错,但断章取义则会忽视“学”的阶段性,而且借用到京剧流派上来,又需另加斟酌,这便涉及流派传承的多样性了。
⑦京剧表演不同于书画,“工具”就是演员的身体。由于生理条件的差异,善学者往往根据自身条件与流派的距离远近,在传承时有贴近或掌握技法后另谋一帜之分,如余派,孟小冬近乎前者,杨宝森属于后者,同样学余的谭富英、奚啸伯则又另有变化,他们在“学”与“似”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创造,同样具有各自的艺术价值。近年有一种观点称:“学余叔岩最好的是杨宝森,学谭鑫培最好的是麒麟童。”片面地以是否独树一派定高低,以剥离为目的,恐怕原汁原味的余派、谭派、梅派以及程派等传统流派就都要断档了。况且,当前讲流派传承,带有强烈的抢救性质,有些重要流派后继乏人,就更不可忽视承学的阶段性和多样性了。
(选自2012年第10期《社会科学论坛》,有删改。)
小题1:下列关于“流派传承"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流派传承具有阶段性和多样性的特点,其教学方式也有很多,但唯有口传心授才能使流派发扬光大。
B.众多艺术流派都有其自身孕育、形成、涌兴、流布的历史,传承贯穿于流派产生和发展的整个过程。
C.流派是从前人那里传承下来的,流派的传承一旦中断,就意味着只能是失去舞台生命的艺术遗产了。
D.流派传承,传指的是传递,承指的是承续,传者是否心甘情愿地倾囊相授,会使承续效果大有不同。
小题2:下列有关流派传承的规律和特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流派作为艺术家的主观创造,须得到客观认可,即主观与客观统一,传承才能实现。
B.不传就不能流动,不承则无以成派,凡是被传承的流派都具有不可替代的生存价值。
C.流派传承只能够通过老师的循循善诱、指点迷津并辅以反复示范来达到传承的目的。
D.善学者在传承时常依自身条件与流派距离远近,要么贴近要么掌握技法后推陈出新。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深藏独家奥妙的京剧表演艺术,随着科技手段的发达,在传承的过程中,必须借助新技术、新工具焕发生机。
B.京剧艺术的学习需要由浅入深,从低到高,循序渐进,并能创新进取,这便需要流派传承的多样性。
C.“学余叔岩最好的是杨宝森",这种说法恰好证明了一个观点:在京剧的传承过程中,求“像”、“贴近”是主流。
D.为了防止京剧重要流派的表演技艺失传,以剥离为目的的独树一派的做法不应提倡,而应肯定原汁原味的传承。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中档

答案


小题1:A
小题2:C
小题3:B


小题1:
试题分析:A项:“唯有口传心授才能使流派发扬光大”说法与原文不符,原文第⑤段的表述是“而京剧却仍然主要通过传统的口传心授”。
小题2:
试题分析:“流派传承……的目的”张冠李戴,文中所指应是“京剧表演艺术”而非所有流派。另外,流派传承包括“传”与“承”两个方面,“传”是传递,“承”是承续,“传”是针对老师而言的,“承”是针对学生而言的。原文的意思是说“老师”“只能通过……”来达到“传艺”的目的,而不是达到“承学”的目的,因为 “承学”是针对学生而言的。
小题3:
试题分析:A.从原文第⑤段看,“新技术”“新工具”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必须借助新技术、新工具焕发生机”的说法言过其实;C.观点与例证矛盾,杨宝森是属于“掌握技法后另谋一帜”一类的;D.从文章最后一段的最后一句“况且,当前讲流派传承,带有强烈的抢救性质,有些重要流派后继乏人,就更不可忽视承学的阶段性和多样性了”来看,此项说法有所偏颇。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点评论述类文本阅读及解题思路:一、整体感知,迅速把握文章谈论的问题。二、细读全文,分析概括每段的大意,总结文章的观点,分析论证的方法。细读时要解决以下几个题:1、明确文章从哪些角度来论述中心话题的,即要分层理解,概括出每段的段意来。2.掌握作者在议论时都用了一些什么论据(材料),使用什么样的论证方法,其作用是什么。三、阅读的最终目的是解决问题,而要准确完整地答好问题,也要注意答题的技巧。1.审清题干:首先要对题干做一番分析,明白问的是什么,指向哪些段落,即答题区在哪里。这样在答题的时候,范围清楚,目的明确。2.归纳、概括:找出问题的答题区后,则需对有关的关键句进行压、缩、改、换。: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京剧流派艺术怎么“传”与“承”刘连群①流派传承,传是传递,承是承续..”主要考查你对  现代文阅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代文阅读

考点名称:现代文阅读

  • 现代文阅读掌握内容:

    各种文体有不同的命题规律和答题技巧,不能一概而论。
    相对来说说明文和议论文命题方向更集中,答题的格式也相对固定,规律性更强些。解题注重技巧。
    记叙文题型更丰富些,答案也更灵活。重在感悟和语言的表达。

    一、首先: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描写方法、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论证方法这些重要要素一定要把握住。  
    二、其次:
    (1)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2)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3)语句特色评价用词: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  
    (4)文段中关键词语、短句的分析:在题目的题干中出现了加引号的词语或句子,往往表明分析的对象源出于原文,在分析时应贯彻这样的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也就是说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考虑。  
    (5)理解词语在选文中的意思和在语境中的含义: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两点:一是这个词可能不再具有词典中的含义,而是特定语境中的特殊含义。二是要理解词语的语境含义首先必须正确理解词语所在的语境。如《藤野先生》一文中“实在是标致极了”一句中的“标致”。  
    (6)语句作用、含义分析题:
    ①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 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②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③说明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准确、生动)。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议论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论点(或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或是所在段的分论点)以及议论文语言的特色。
    ④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点明题旨的句子;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总结全文的句子;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