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小题。(17分)①近年来,艺术史研究者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对艺术品的理解和研究,不能局限于图像、风格等艺术范围之内,还应拓展到作品的物质性特征和存在方式-语文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高中语文 > 现代文阅读/2019-01-2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17分)
①近年来,艺术史研究者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对艺术品的理解和研究,不能局限于图像、风格等艺术范围之内,还应拓展到作品的物质性特征和存在方式。如果对中国传统的“卷轴”这一装裱方式加以考察,我们就会发现,这种物质性特征常常是文化精神的某种映射。
②把卷轴和西方油画的装饰形式进行比较,两者的不同显而易见。油画完成后被嵌入硬质的四边画框,意味着一种强制性的“展开”,体现出对静态的空间的占有意识。而中国书画所采用的卷轴形制,则自然引出一个“敛合”的结果。敛合意味着对空间尽可能的放弃,却隐含了时间性的要求。
③卷轴提供的形制,保障了舒卷的权力和自由,而在长幅横式的卷轴作品中,舒卷过程本身就是观看活动的一个介入因素:它拒绝对全幅作即时性的呈现,而对观看范围进行必要的控制,使观看成为一个历时性的过程。具体而言,这类作品展示时,作品左侧部分随着观看的进行被陆续打开,与此同时,右侧部分则被不断收起,观看者视野所及,就是“舒”和“卷”所呈现的自然范围(约为一个手臂的长度)。这种观看方式,要求作品在展示过程中体现出“段落感”,以使观看者视野中的图像保持一个相对完整而又不完全重复的空间,这样的段落空间是逐步呈现和不断变换的,因而是由时间统领和支配之下的空间。这是此类卷轴作品与静态展示的油画作品的重要差别。
④考察卷轴的敛合形制,我们会进一步联想到收藏的行为,因为敛合也正是收藏的一个基本动作。      卷轴所支持的敛合形制,可使作品避免因长期暴露在空气和光线中而受到损伤,也暗示了对作品时间性要求的尽力满足。
⑤敛合的意义还不止于此,它还可能是对观看者进行挑选的一种方式。卷轴的形制所隐含的既不是无条件的展示,也不是全然不允许观看,它暗示着古代士大夫艺术活动中那种“限制性”的观赏。“更起粉墙高百尺,莫令门外俗人看”,宋人孙少述这两句诗对理解这个问题或许有点帮助。该诗的题目是“栽竹”,考虑到竹子清幽绝俗的文化品性极其与文人墨客的精神关联,我们完全可以把这样的诗句看作古人艺术观念的隐喻。“粉墙”象征着艺术家及收藏者与世俗阶层的趣味隔阂,他们通过粉墙圈筑出自己的庭院,就等于塑造了趣味的共同体,正如布迪厄所说:“趣味是分等级的,它会区分出不同的级别群体。被分成不同等级的社会主体,通过自身制造的区阂,会在美与丑、杰出与庸俗之间区分自己。”
⑥既然这样的粉墙是由栽竹人有意构筑起来的,墙内的景观也就成了一种阶层身份的表征。当作品舒展开来的时候,它面对的不可能是公众,相反,其展示常常带有私密的色彩。通过大量的古代文献和图像资料可以知道,艺术品的展示通常是在一个称作“雅集”的小型私人聚会中进行,被邀请的观看者则一般是文人名士。而将一件艺术品长时间地置于众目睽睽之下,不仅不是慷慨之举,反倒可能被视为不谙风雅的行为。
(选自姜勇《舒卷的粉墙》,有删改)
小题1:第②段划线词“展开”在文中的意思是                   。(2分)
小题2:分析第②段画线句在结构上的作用。(3分)
小题3:概括第③段的主要内容。(2分)
小题4:把下列语句组织起来填入第④段方框中,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3分)
①在这样的意义上
②收藏的行为是使所收藏之物尽可能地延伸到未来
③“藏”是中国人处理既往事物的一种态度和方式
④把未来变为它曾经存在的“过去”
⑤要求所藏之物具有物质和精神价值上双重的持久性
A.②,④,①,③,⑤。B.③,②,④,①,⑤。
C.③,⑤,②,①,④。D.②,①,⑤,③,④。
小题5:下列对“粉墙”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粉墙”区分出人们精神境界的高低。
B.“粉墙”暗示群体之间存在趣味差异。
C.“粉墙”阻隔了人们去观赏艺术作品。
D.“粉墙”禁止了不谙风雅的欣赏行为。
小题6:本文研究的视角新颖,阐述的方法多样,请结合文章对这两点作简要说明。(4分)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中档

答案


小题1:全幅呈现或整幅完全展现
小题2:画线句承上启下,承接上文油画的装饰方式体现静态空间占有的内容,引出下午关于卷轴所隐含的时间性要求的阐释。
小题3:(1)卷轴的形制使观看长幅横式卷轴作品成为历时性过程。
(2)卷轴的形制使长幅横式卷轴作品的观看由时间控制。
小题4:B
小题5:B
小题6:答案示例:本文通过研究卷轴的物质性特征来揭示其蕴含的文化精神,与局限于图像、风格等艺术范围之内的研究不同,研究的视角新颖。文章从一般的卷轴作品谈起,转入对长幅横式这一卷轴作品的分析,并对观看过程作具体介绍;还通过比较卷轴与西方油画的装饰方式、以孙少述的诗句做类比、引用布迪厄的话等多种方法来阐述作者的看法。


小题1:根据上下文语境,“被嵌入硬质的四边画框”,“对静态的空间的占有意识”可以推知“油画”被“展开”应该是“全幅呈现或整幅完全展现”。
【考点定位】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小题2:这个句子处在文章的中间部分,一般来说在文章中间部分,结构上多数是起过渡的作用,关键是此题一定要答出承上启下的具体内容是什么。此句和空间的关系是承接上文的,和时间的关系是下文陈述的内容。
【考点定位】理解文中重要的句子;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小题3:第三段由四句话组成,第二句的开头是“具体而言”,显然这是对第一句的展开说明,是更为具体的解释的内容,所以应该从第一句话概括出一条内容。而第一句中“使观看成为一个历时性的过程”是对前面的各种因素的一个总结,所以应该把这句筛选出来。第三句要注意“因而”这样总结性的表示词,第四句“这是此类卷轴作品与静态展示的油画作品的重要差别”,“这是”指代的内容在前面,因而第三句话更为重要,是答题的区间。
【考点定位】筛选并提取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
小题4:③具有总领的作用,“处理既往事物”和②中的“使所收藏之物尽可能地延伸到未来”意思上是照应的,②和④“延伸到未来”和“把未来变为…”又暗含顶针的手法。③,②,④说的都是“藏”所体现的中国人的心理,也就是“藏”的意义。所以接下来承接①在这样的意义上,“这样”就是指代前文的③,②,④的内容。①后衔接⑤,“藏”既然具有这样的意义,对所藏之物有什么要求呢?这就是⑤的内容了。本题不算难,要注意分清五句话的关系。
【考点定位】考查根据语境衔接句子的能力
小题5:根据“更起粉墙高百尺,莫令门外俗人看”这句诗,和后文的解说:“粉墙”象征着艺术家及收藏者与世俗阶层的趣味隔阂,他们通过粉墙圈筑出自己的庭院,就等于塑造了趣味的共同体,正如布迪厄所说:“趣味是分等级的,它会区分出不同的级别群体。”粉墙说的是“趣味”,而“趣味”又是“分等级的”,所以选B。
【考点定位】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小题6:本题分“视角新颖”和“方法多样”两项进行评分。“研究的视角”是文章的研究主体,也就是分析文章通过对什么的研究得出一个什么结论。“方法多样”从“阐述”的角度来分析涉及到哪些方法。其实也就是总结行文的脉络。
【考点定位】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文,完成小题。(17分)①近年来,艺术史研究者越来越清楚地认..”主要考查你对  现代文阅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代文阅读

考点名称:现代文阅读

  • 现代文阅读掌握内容:

    各种文体有不同的命题规律和答题技巧,不能一概而论。
    相对来说说明文和议论文命题方向更集中,答题的格式也相对固定,规律性更强些。解题注重技巧。
    记叙文题型更丰富些,答案也更灵活。重在感悟和语言的表达。

    一、首先: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描写方法、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论证方法这些重要要素一定要把握住。  
    二、其次:
    (1)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2)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3)语句特色评价用词: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  
    (4)文段中关键词语、短句的分析:在题目的题干中出现了加引号的词语或句子,往往表明分析的对象源出于原文,在分析时应贯彻这样的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也就是说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考虑。  
    (5)理解词语在选文中的意思和在语境中的含义: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两点:一是这个词可能不再具有词典中的含义,而是特定语境中的特殊含义。二是要理解词语的语境含义首先必须正确理解词语所在的语境。如《藤野先生》一文中“实在是标致极了”一句中的“标致”。  
    (6)语句作用、含义分析题:
    ①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 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②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③说明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准确、生动)。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议论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论点(或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或是所在段的分论点)以及议论文语言的特色。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